鞋見證腳下的路(五)——解讀中國藏履第一人鐘漫天的收藏生涯
2005-07-20 15:40:00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現任中國服裝設計研究中心高級工藝美術師的鐘漫天自己有個工作室。但他的藏品不是服裝,而是鞋。在30多年的時間里,他收集了上千雙鞋。因為當他的藏品越來越多,就連廚房、衛生間、陽臺都成了他的陳列室,家人的生活起居都受到影響的時候,他們全家居然被鞋擠到了別處居住。于是,這個三居室的住宅就成了鐘漫天的私人鞋博物館。
走進繡花鞋發源地
鐘漫天上個世紀60年代畢業時被分配到山西省工作。在這里,他才得以與鞋結緣。
山西是繡花鞋的發源地。在戰國時期,山西是晉國的所在地,晉國打敗了周圍的10個小國家,為了紀念這個歷史事件,晉國國王就要求他的子民們把10個果實繡在鞋上。這種鞋在當時被稱為十果鞋。后來慢慢演變成了繡花鞋。
鐘漫天在接觸中了解到一雙小小的鞋子就集中體現了功能性、藝術性和工藝性三大特征,可以說鞋底鞋面,內底外底,甚至鞋墊涵蓋了中國所有的民俗圖案。于是,鐘漫天開始了他的“收鞋”生涯。
家庭精神的傳承要靠一雙雙繡花鞋
在山西,人們都把鞋作為壓箱底的物品,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傳承,好多人不愿意拿出來。在物質極度匱乏的當時,錢都買不到東西,鐘漫天只能用對方比較緊缺的東西來換自己喜歡的鞋子。“想摸準老鄉需要什么也是很難的,我曾經買個鬧鐘和老鄉進行交換,可他們不要鬧鐘,卻要很便宜的火柴。”鐘漫天得從一盒火柴中數出10根或20根和他們交換。所以到現在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他仍然還記得一盒火柴有60根火柴棍。
在今天,收藏鞋更不容易了。
鐘漫天聽說解放前在沿海地區的漁民手中有一種平安鞋,家人把平安鞋正面放在箱子底下或供奉起來,以保佑出海的人能夠平安歸來。他尋找多年,終于在一個有海外關系的家庭中找到了這雙鞋。這是一雙唐式木制祭鞋,鞋頭雕刻著“平安”的字樣,雖然年代久遠,但朱紅色的漆面仍然很鮮亮。這代表著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鐘漫天為了收集民族鞋已經八下云南,與那里的一些鞋友建立起了很好的聯系。前幾天鐘漫天又進行了他的第九次云南之行。
踏破鐵鞋,發現三寸金蓮模板原是真“鐵鞋”
在他的藏品中,有一雙兩側雕龍的已經磨得烏黑發亮的三寸金蓮的模板。
鐘漫天了解到,原來大家族中的女孩是一定要纏腳的,這樣將來才能嫁好人家,這個家族也才能永遠興旺。所以大戶人家一般都會有一個三寸金蓮模板,有的是玉做的,有的是木頭做的,還有的是鐵做的。裹腳的時候,腳的大小不能超出這個模板。三寸才叫金蓮,三寸到四寸叫做銀蓮,比四寸大的就是銅蓮了。所以這個三寸金蓮模板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收藏背后的憂慮
很多人都覺得鞋的檔次比較低,收藏鞋不如收藏玉器、錢幣、瓷器等價值高。但在鐘漫天的眼中,他收藏的鞋同樣寶貴。“收藏鞋的價值不僅在于觀賞,還在于研究。”特別是他和國外研究者交流之后,更產生了一種緊迫感。
“中國的鞋文化非常悠久和豐富。現在歐美、日韓的學者都在研究,但我們國家這方面卻特別稀缺。能看到的研究著作大多數都是外國人寫的。尤其是前不久,一個韓國大學教授在我的收藏室'取樣'之后特別興奮,因為他一直在通過鞋的變遷來研究韓國的傳統文化的傳承。但是在他們國內找不到最初從中國傳過去的樣式。那天,在我這里見到后,他真是特別激動。所以我覺得咱們自己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得跟上啊。”
而且,“外國人能用八九千元收購一雙鞋”,鐘漫天在責任感之后也感到了力量微薄的遺憾。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