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材動態]陽信的牛皮溫州的鞋
2005-07-07 08:53:46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今年年初,陽信縣作出決定,加快肉牛皮革業發展,并把其列為當地八大主導產業之首。
到2010年,全縣皮革加工企業要從去年的5家達到50家,年加工皮革能力從50萬張達到1500萬張。皮革產業對當地農民人均收入貢獻率達到65%以上。
這氣魄夠大!然而“吹牛”總得有一定資本。
4月26日,在翟王魏家棗行村,記者注意到,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牛,多則5、6頭,少則2、3頭。村支書張民忠說,全村206戶養了1500多頭牛,到年底還要多。
在劉廟,幾乎家家門前都有車。機動三輪、大解放……不一而足。東寺楊村的楊廣開家里有大小三部車,搞活牛運銷三四年了,天天在外奔忙,最遠到過東北三省。“一頭牛能賺70元左右,一年下來能賣出去2萬頭牛。”說這話時,楊廣開一臉的自豪。
陽信縣副縣長馮一江介紹說,去年,全縣肉牛存欄14萬頭以上,達到戶均一頭半。目前,像楊廣開這樣的牛羊運銷大軍全縣有3600多人,常年活動在省內外的牛羊交易市場上,年運銷肉牛60萬頭,牛皮1500萬張。
牛多了,肉牛加工企業上得也快。濱州市現有肉牛加工企業13家,陽信縣就占了8家,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25萬頭。而在2003年以前,縣里只有一家肉牛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不過5000頭。
大楊皮革有限公司的庫房里,堆積著如山巒般起伏的腌制皮,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經理楊廣義最早靠運銷活牛發家,后來就做起了原皮腌制生意,一年能處理20萬張牛皮。從去年起,又新上了一個藍濕皮粗加工車間,一年能做5萬多張藍濕皮。楊廣義說,現在企業還屬于原始積累階段,等下一步有了資金,還要搞皮革深加工。
馮一江表示,目前,北京市場30%的牛肉供應,天津市場40%的活牛供應,均來自陽信。陽信現已成為魯北最大的肉牛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正是基于此,陽信才有了做大“牛皮”文章的決心。
不足的是,現在陽信縣近90%的牛皮都到了南方的溫州,被做成高檔皮鞋銷往全國各地。而陽信的牛皮加工雖初具規模,但卻是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還是產業鏈上的一個小環節。這既是陽信的差距,又是陽信的潛力所在。
可喜的是,外地不少皮革加工企業看好陽信的資源優勢。今年以來已有3家企業安家落戶,7家正在洽談中。隨著落戶企業的增多,產業鏈條的拉長,陽信對做大“牛皮”充滿信心。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國內動態]江蘇鞋也面臨歐盟封殺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