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舉起“鞋盾牌”
2005-07-07 14:44:09 來源:經理日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國紡織品前段遭遇的連環“厄運”似乎已降臨到中國鞋身上。記者近日從中國皮革協會獲悉,歐盟內部已完成對中國皮鞋反傾銷立案的準備程序,將在近日對我國價值6億多美元的皮鞋進行反傾銷立案。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鞋類行業組織已于6月15日正式提出聯合要求,限制中國皮鞋的進口;而法國、希臘和波蘭的制鞋商將支持他們的行動。近日,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公布最新一期歐盟和美國進口鞋類產品分析報告,根據該報告公布的數據,中國鞋可能成為繼紡織品后,遭歐美“特保限制”進口的又一產品。
“按照歐盟的說法,今年前3個月進入歐盟的中國鞋數量大幅增加,已經大大超過了歐盟本地的產量和市場容納量。這可能導致歐盟本地制鞋企業裁員,帶來失業,以及產生一些知識產權問題等。”中國皮革協會蘇超英說。
在中國鞋業將陷危機之際,商務部方面已于4日組團赴歐,準備就數據統計等問題同歐方進行磋商。
皮革協會緊急應對小組負責人衛亞菲對記者表示:“協會得到可靠消息,歐盟內部已走完了對中國皮鞋進行反傾銷調查的所有準備程序,將在近日對我皮鞋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衛亞菲透露,除了皮質的勞保鞋、滑雪靴和運動鞋/靴外,其他所有的中國皮鞋都被列入了歐盟反傾銷的“黑名單”。“此次歐盟將對約30個海關稅號下的中國皮鞋提起反傾銷,去年這些稅號下產品的中國輸歐總額6億多美元。”據悉,歐盟在近期可能還會對我紡織面料鞋提起反傾銷,“包括已進入反傾銷調查程序的勞保鞋,以及將被列上‘黑名單’的皮鞋和紡織面料鞋,總額在13億美元左右。”
“若皮鞋反傾銷被正式立案的話,將波及我國上千家制鞋企業以及上百萬人的就業問題。”衛亞菲認為中國鞋企萬不能失去歐盟這一大市場。
眼看中國制鞋產業將臨危機,商務部方面組團赴歐為中國鞋“討公道”。衛亞菲透露,商務部4日已組團赴歐,將就數據統計等問題同歐盟進行磋商。商務部發言人日前也指出,歐盟對部分中國鞋類的統計數據存在嚴重錯誤,對公眾及歐盟相關產業界造成了嚴重誤導,“中方要求歐盟準確核實數據,公布中國鞋類對歐出口的實際情況。”
一位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向記者證實了商務部組織相關司局人員赴歐的消息,“與中歐就紡織品達成一攬子協議的磋商不同,此次更多的是去溝通和交流。”
眼下,歐盟已對我勞保鞋開始反傾銷調查,此案涉案金額在5255萬美元。我國的涉案企業有二三十家。“其中出口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約12家。”衛亞菲說。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北京)合伙人向東告訴記者,“出口金額高的大部分企業都已決定參加應訴,由于應訴企業必須在7月15日前遞交歐盟方面發放的有關企業市場經濟地位的申請問卷以及抽樣問卷,因此時間很緊。”目前應訴企業正在輕工商會的組織下準備行業無損害抗辯。
據中方統計,去年中國向全球出口鞋類產品58.8億雙,總值152億美元。其中對歐出口鞋類產品8.1億雙,總價值22.3億美元。
聯合迎戰
面對歐盟對中國勞保鞋實行反傾銷調查的嚴峻事態,中國賽納集團公司等12家大中小勞保鞋企業已經聯合成團,并已于日前打響“保衛戰第一槍”即共同應訴打“無損害抗辯”,“賽納”還同時獨立申請“市場經濟地位”。
針對來勢兇猛的歐盟鞋類“反傾銷第一案”,中國商務部、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皮革協會及浙江、廣東、福建、江蘇、山東、溫州市等各級政府、協會早已予以高度重視,組織中國鞋企共商應對大計。
據統計,2004年,我國生產鞋類60億雙,出口152億美元。其中銷往歐盟22億美元。全年勞保鞋產值13億美元,其中銷往歐盟5300萬美元。
溫州是中國生產出口勞保鞋的主產區之一。全區有10多家生產企業,重點企業有兩家,其中賽納公司是中國生產勞保鞋的“大戶”。2004年,該企業產值達兩億元,出口歐盟1700萬美元。
中國輕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皮革協會有關人士指出,要充分發揮聯動作用,政府、企業、商會、律師共同參戰。多年來,溫州鞋業經受了考驗,這很難得。
這次應訴的主體是企業,但廣大中小企業有實實在在的困難,他們市場份額少,應訴成本高。但不是無所作為,可以學溫州打火機應訴歐盟反傾銷的經驗,聯合起來應訴。聯合就是力量。
海外公關
自去年西班牙埃爾切火燒溫州鞋以后,溫州市政府和鞋業界就引以為戒,開展了一系列的主動措施。特別是今年6月,該市外貿局牽頭,組成由外經貿主管部門、市鞋革行業協會及市有關鞋創匯表參加的“溫州市鞋革商務考察團”一行9人,于日前對西班牙進行為期一周的考察。
在西班牙期間,他們分別與西班牙鞋業協會兼歐盟鞋業協會主席卡爾沃先生、西班牙鞋業配件企業協會主任卡洛斯先生、埃爾切鞋業協會總書記門德斯先生、西班牙華人企業聯合會及西班牙華人鞋業協會、巴塞羅那商貿總會進行了廣泛的座談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當地引起了較大反響。埃爾切所屬阿里坎特省省報、埃爾切市市報、經濟報及3家中文媒體---《歐華報》、《西華報》和《歐洲僑報》分別進行了報道,當地電視臺也報道并采訪了考察團成員。
“溫州市鞋革商務考察團”秘書長、溫州最大的皮鞋出口企業——東藝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考察團此次赴西班牙,主要目的在于:一、與西班牙鞋業界同行們共同探討和尋找有利于雙方鞋業共同發展、互利雙贏的途徑,并聽取西班牙方面在這些問題上的建議;二、與溫州在西班牙的商會和鞋業界的華商們座談交流,鼓勵他們在規范貿易行為和公平有序競爭的基礎上,更多地尋找與西班牙同行的合作與發展。
陳國榮介紹了此次訪問西班牙的背景。他說,一是歐盟正對我鞋類出口產品進行監控并擬采取反傾銷調查,二是西班牙鞋業界在去年埃爾切燒鞋事件后,正欲尋找與中國鞋業界的溝通與合作。
據了解,此行取得比預期還好的成果:一是通過與西班牙鞋業界幾個重要社團的主要人物廣泛接觸與交流,增進了了解,聯絡了感情,溝通了渠道,達成了共識。正如歐盟鞋業協會主席卡爾沃先生在談話中表述了三個觀點:一是表示理解,因為西班牙鞋業也經歷了同樣的歷程,因此對中國鞋業的快速發展表示理解;二是尋求合作,雙方尋求合作,雙方可以在共同的利益上尋找合作機會;三是面向未來,他建議為了兩地的發展、為了防止埃爾切事件的再次發生,西班牙和中方的鞋業協會成立一個協調委員會,讓事情可以在桌面上得到解決。卡爾沃主席同時表示有計劃在9月份帶領西班牙企業界人士訪問上海期間考察溫州。西班牙埃爾切鞋業協會方面表示非常贊同卡爾沃主席的觀點,同時希望中國方面能更好地遵守貿易規則、知識產權和增進環保意識。西班牙鞋材協會方面則表示可以在制鞋工藝、鞋材配件、人才培訓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并打算組團來溫州參加溫州國際鞋機展覽會。
通過與馬德里及埃爾切華商的溝通座談,大家形成共識:一是西班牙市場發展至今來之不易,一定要保持其健康持續發展;二是必須遵守游戲規則,規范貿易秩序,要從量的擴張向質的轉變發展,切實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目前市場上存在的低價競銷無序競爭現象已引起海外華商的高度重視;三是在擴大貿易的同時要更多地使用當地勞工,更多地融入當地社會。
預警制度
據了解,商務部外貿司近日發布了第三期鞋業預警報告。這證明,為應對歐美可能對我鞋業采取的新的限制措施,我國已經建立了鞋業預警制度。
據上海耐克鞋業有限公司有關人士透露,從今年2月起,公司就已經從輕工工藝商會獲得相關信息。而在鞋業重鎮——溫州,目前溫州鞋商已經自發建立起聯系制度,協商可能發生的新危機。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