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康:中國鞋要變得聰明點
2005-07-06 09:21:15 來源:工人日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在7月4日于北京舉辦的《世界鞋業論壇》上,康奈集團總裁鄭秀康認為:中國的鞋子要想打入國際市場,并不被反傾銷,最重要的是要練好內功,即產品要有響當當的品牌,過硬的質量和合理的價格。
他說,發達國家的大部分企業非?粗嘏囵B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產權,企業的產品標準也普遍高于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一些頗具實力的企業,還積極尋求將自己的企業標準轉化成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以達到壟斷這個產品的目的。因此,中國鞋類企業要盡快轉變出口增長方式,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品牌型轉變,讓出口的中高檔鞋子多一些,低檔次低價格的鞋子少一些。因為我們碰一次壁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反傾銷,無體止地陷在國際貿易糾紛漩渦中,最終失去市場。
他認為:“現在再來分析去年發生的西班牙火燒中國鞋事件。從表面上看是中國價廉物美的鞋子進入到當地后,擠占了當地同行的市場份額,引起了當地人排外情緒的爆發。但是從深層次分析,我非常同意西班牙中國商會會長的一句話,就是說中國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時,中國人還沒有同時真正融進當地國家民眾的文化之中,因為文化上的不和諧,最終遭到了國外同行的排斥。”
美國市場營銷學家菲力浦-科特勒認為,企業不單是順從和適應市場環境,也可以動用政治力量和公共關系,影響自己所處的市場營銷環境,為企業進軍國際市場開辟道路。鄭秀康認為,在這方面國內企業要多向跨國公司學習。比如安利、可口可樂、大眾、肯德基等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中國的社會公益事業。這種友好形象的建立,能夠讓中國的消費者感到企業的友善。
對中國鞋類企業而言,在遵守國外當地法律法規、融入當地民俗文化的同時,可以采用一些親和當地民眾的做法,如利用當地員工為企業服務,多參加當地的社會公益事業,有條件的企業甚至可以在當地投資辦廠,既解決當地民眾就業,又增加當地政府的稅收。這樣—來,既可減少或避免遭到反傾銷申訴的可能性,也不會受到同行的排斥或反對。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未來皮革業的發展道路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