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環保]“中國鞋業環保與國際貿易綠色壁壘”會議主題報告
2005-07-04 08:28:30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國鞋業協會副會長 章利林
各位尊敬的領導、各位來賓、各位鞋業同仁,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首先,對各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來參加和參與中國鞋業的環保問題表示感謝!
大家知道,前一段時間,美國與歐盟跟中國的紡織品緊張的貿易關系,剛剛告一段落,歐盟的部分國家又對中國鞋業的“反傾銷”提起上訴,其實,歐盟早在去年就在醞釀對中國鞋業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準備采用歐洲統一的標準對中國的鞋類進行質量和環保等方面的監控。中國鞋業在國際市場從來就沒有平靜過,從 2004年下半年開始,世界上發生了多起針對中國鞋類產品的貿易摩擦,其中有些甚至上升為貿易沖突事件,引起我國政府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2005年是我國加入WTO過渡期結束的一年,一直困擾中國鞋類出口的配額制隨著2005年的到來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國際市場在對我國鞋類產品卻依然保持著十分的警戒,主要表現是2004年12月,意大利制鞋協會(ANCI)向歐洲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針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所有鞋類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2月1日,歐盟正式對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實施“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2005年4月,尼日利亞將部分皮革產品列入禁止進口商品清單;2005年4月6日,墨西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皮革及類似品進行反傾銷調查;2005年5月2日,委內瑞拉決定對中國鞋類反傾銷案進行復審,調查來自中國的13個稅號的鞋類產品,甚至就在今天或明天 歐盟將對中國兩個稅號的勞保鞋實施反傾銷調查正式發出立案公告 。
自今年2月1日,歐盟對我鞋類產品出口實施“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開始,就已經表明要對我國進入歐洲的鞋類產品采取抵制行動。4月15日在布魯塞爾結束的第二屆世界鞋業大會上所表現出的種種跡象再一次驗證了這一預測。預計歐盟在得到我鞋類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前三個月的監控統計數據后,將做出對我鞋類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的設限行動。
我們在此回顧一下中國鞋類產品出口的數據統計資料, 2004年中國鞋類產品出口到世界200多個國家,出口量達到58.8億雙,出口金額為152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占72.8%,加工貿易占27.2%;出口主要市場為美國(金額占39.2%)、歐盟(金額占14.6%)、日本(金額占7.8%)、香港(金額占6.3%)。前幾年,人們曾自豪地歡呼著中國成為世界制鞋大國,當我們在歡呼中國鞋業產量達到年產多少億雙時,我們需要冷靜地和清醒地想到下一步問題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雖然我們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我們的可持續發展依然受到一個限制,就是新的貿易壁壘的限制,在 WTO 的框架內,新的貿易壁壘正轉化為綠色壁壘,而綠色壁壘的核心則是環保標準問題。具體來講,在國際貿易領域,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技術優勢,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名義,通過立法或制訂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法規,對發展中國家商品進入國際市場進行限制,利用環境概念設置大量的綠色貿易壁壘。
綠色壁壘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綠色關稅、綠色市場準入、綠色反補貼、綠色反傾銷、環境貿易制裁、 PPM標準、強制性綠色標志、繁瑣的進口檢驗程序,等等。
鞋業是我國最容易遭受綠色壁壘的行業之一,現在我國絕大部分鞋業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的原材料、生產工藝及環保檢測水準,距離國際標準還差得比較遠。今后,我國鞋業主要出口國所設置的綠色壁壘將會時有出現,這對我國鞋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目前,我國鞋業面對綠色壁壘的環保形勢非常嚴重,原材料中偶氮、農藥殘留量、含鉛量、有機氯含量、皮革的 PCP殘留量、甲醛及六價鉻的含量遠遠超出國際標準,生產過程中大面積使用的膠粘劑,導致生產工人苯中毒事件的屢屢發生和職業病發比率的高居不下。
在這里,我們就從國際貿易的綠色壁壘問題出發,回過頭來審視一下我國鞋業的環保狀況和我國鞋業今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方向:
(一) 中國鞋業環保現狀
首先,是職業病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局部統計數據,目前溫州有 2000多家大小鞋廠,從業人員達20多萬人,年產各類皮鞋、沙灘鞋、運動鞋等近4億雙,年產值約300億元,有3萬多人直接從事接觸“三苯”毒物危害作業。一些制鞋企業不執行國家有關規定,沒有采取職業衛生防護措施,車間內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普遍超標,造成員工職業中毒事件頻繁發生。僅2004年一年,溫州員工正己烷中毒就有64人。
其次,作為鞋業原材料的皮革情況怎樣呢?皮革行業有句行話叫“水里撈金”是非常形象的,由于制革生產的濕加工都是在水中進行的,很多的皮革化工原料都要加到水中,而制革生產中的原料皮又不可能將水中的化工原料吸收完全,而且有的化工原料吸收率特別低,如制革生產中的浸灰脫毛工序,所使用的石灰、硫化鈉和硫氫化鈉的吸收率只有約 10~30%,從轉鼓中排出時硫化物有3000多mg/l,COD高達十幾萬mg/l;還有從原料皮中溶解下來的蛋白質分解以后,釋放出來的氨氮濃度也特別高,致使經處理過的污水中的氨氮含量比沒有處理前的氨氮含量還高;另外在加工皮革時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被排放到廢水后,不但比較難以去除,還影響到了微生物的生長;在制革過程中還使用了重金屬鉻,它回收后再用到制革過程中就會影響成品革的質量,不回收隨著制革污泥排放到環境中又是危險廢棄物,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將會對環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問題。
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來看一下,晉江是我國最大的運動鞋產地和世界運動鞋重要生產基地。晉江鞋業的發展滿足著現代人的消費需求,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晉江僅去年的工業產值就逾 100億元。當越來越多的人穿上了晉江產的運動鞋后,那里卻發生了嚴重的水污染現象。據當地新聞媒體稱,在晉江陳埭鎮,水環境已惡化到無水不污的地步。自來水水質惡化,令這個臨江的鄉鎮衍生出賣水行業。買水成為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一筆不小的負擔。而一些辦廠賺了錢的人則離開這個水質被污染的地方,到周邊地市買房居住。
晉江的業內人士說,晉江陳埭段的污染大部分是由制革引起。制革產生的廢水含有化學硫化物、鉻和氨氮。化學耗氧量、生物耗氧量和硫化物能導致水發黑發臭;鉻為可疑致癌物,而氨氮則主要危害水里的魚類。制鞋廠普遍使用的膠水大多含苯,而苯的衍生物是致癌物,排入水中后,對環境的影響不言而喻。
以上情況,基本說明了我國鞋業環保的現實狀況,同時也說明鞋業環保不只是僅僅單方面用來應對國際貿易綠色壁壘中環保標準的限制問題,同時也是我們自己創建和諧社會,保護自然環境,保護自己家園的問題。
經濟的發展要與資源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與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這就是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 "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環境的污染治理不是一個單純的環保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與生產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不無關系,與一些企業漠視社會責任的短視行為不無關系。 生產環境的污染必須被重視 , 積極地保護環境,造福一方才是企業的制勝之道。讓當地人民安居樂業,也是一個優秀企業的責任所在。忽視環境保護,忽視環保問題或早或晚,會給企業帶來大麻煩。
(二)中國鞋業環保與國際貿易綠色壁壘的問題
目前,我國鞋業在環保生產上,和國際標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在評價標準和激勵措施上,尚不能形成鮮明的導向。 在今后的國際貿易活動中,將會有越來越多地遭遇到綠色貿易壁壘問題。 對廣大的鞋業加工企業,特別是不少有出口業務的企業而言,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要做好認真準備。
(這一方面由國務院國際貿易專家周世儉教授作詳細闡述,這里就不多說了)
(三)中國鞋業環保如何對接國家相關環保政策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我國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國際環境公約,例如《京都議定書》,今年已全面生效。環保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深入發展的首位大事,根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的重要指示,今年國務院辦公室、國家環保總局將加大、加強對我國經濟領域中各行業環保工作的力度。
中國環境標志也正不斷與國際接軌,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數量的不斷翻新,使市場中違背標準、誤導綠色的空間越來越小。這將會促進中國綠色產品的健康有序發展,促進中國綠色經濟的發展,使中國跨越綠色貿易壁壘的總體行動更為有力和有效。
國際上有 SA8000等綠色標準,我們國內, 國家環保總局也已經頒布了家具、壁紙、鞋類和與食物接觸的陶瓷等四項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技術要求。至此,我國已正式在 54 項產品中開展了環境標志認證, 此次所頒布的技術要求的制定均借鑒了國際標準,其中的《鞋類產品認證技術要求》采用了歐洲之花 的標準。
國家環保總局在就環保經濟與新能源方面也將采取各項激勵政策,就環保基金、環保標準、環保法規方面, 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達到通過經濟和技術手段促使企業樹立產品開發的環保意識,并利用一定的獎勵措施,引導消費者購買使用環保產品,最后,通過法制手段,使我國的自然環境得到充分保護,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循環利用。
中國財政部正在根據可再生能源法,研究設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標準制定、資源勘察和示范工程。財政部將從增加環保資金投入、完善稅收政策、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促進資源有償使用四個方面大力支持發展循環經濟,以使中國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國從去年開始已經設立了環保生產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清潔生產的重點規劃、培訓、技術標準制定。而且,支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是中國今后稅收改革和調整的重要方向。中國政府正在計劃進行的所得稅改革、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都將考慮資源節約和環保問題。同時,中國將調整進出口稅收政策,包括取消部分資源型產品的出口退稅,免征資源型產品進口稅等。
綜上所說,我國鞋業為了配合國家政府部門的工作和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我們需要積極準備,并要努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 盡快改進和完善我國現有的綠色壁壘措施,采用或參考國際先進的環境標準,實施以產品環境技術標準為核心的環境標志,制定相應限值;
2、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生產意識, 努力開發綠色環保產品, 鼓勵和保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提升中國制鞋業在世界同行的位置;
3、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鼓勵企業對外投資,促進中國制鞋業由產品出口,逐漸轉向品牌輸出和資本出口,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合資辦廠,加強與發達國家制鞋產業的信息溝通與合作,讓中國的鞋業直接融入到世界相關標準中,從而更加主動解決國際綠色壁壘。
(四)中國鞋業必須走綠色發展道路
鑒于中國制鞋業在國際鞋業生產的產業鏈上,目前大部分還處于中低級的加工發展階段,同時,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步伐加快,必須及時準確地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以保證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應該看到, 21 世紀經濟的主旋律是綠色生態經濟,包括綠色材料、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市場、綠色產業等內容,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經濟生活的具體要求。
如今,全球所有發達國家都拋棄了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而走向生態工業的綠色發展道路。什么是綠色道路?就是低消耗的生產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持續循環的資源環境體系,穩定高效的經濟體系,不斷創新的技術體系,更加開放的國際貿易金融體系。
正如我國著名品牌戰略專家趙昌彪先生所指出的,在當今世界的人文關懷進程中,企業乃至行業的綠色品牌形象,對于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的綠色消費運動中,國外有一組數字很能說明問題: 84%的荷蘭人、89%的美國人和90%的德國人在購買物品時都會考慮到產品的環保標準。
綠色消費是大勢所趨,是人類文明進程無法逆擋的現實,我們必須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這樣的事實,主動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主動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才是一條最根本的出路。
走綠色發展道路,我們需要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和企業家。那么,什么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惟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再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上世紀 90年代中期開始,全球興起聲勢浩大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1997年,全球第一個關于企業道德的自愿性國際標準——全球社會責任標準體系(SA8000標準)出臺;1999年,美國推出“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2001年,澳大利亞推出社會信譽指數;2002年,聯合國推出呼吁全球企業界遵守社會責任的《聯合國全球協約》。“社會責任”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商業慣例和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容。
社會責任能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杜邦公司就是憑著 “環保理念”從一個總資產僅為3.6萬美元的火藥小作坊成長為年銷售收入240億美元的跨國巨頭。在國際上,是否履行社會責任正成為企業是否能進入全球市場的關鍵。近年來,沃爾瑪、家樂福、雅芳、通用電氣等超過50家跨國公司巨頭開始在訂單中加上社會責任的條款,要求企業必須通過社會責任的審核才能進入電子訂單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在中國設立了社會責任部門,自1997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至少已有8000多家企業接受過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審核,許多企業因為不合要求而被取消了供應商資格。
面對國際的綠色壁壘和我們國內的鞋業環保形勢,中國鞋業正處在下一階段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關口,目前,最為迫切的任務是培育出一批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和企業家走綠色鞋業發展道路,大力發展中國的綠色鞋業,共同建設中國鞋業的綠色品牌形象 。
中國的國情需要鞋業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國際大潮流也迫使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社會責任更要求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 誰提前采取綠色戰略,誰就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占據主動。我們希望中國優秀的鞋業企業和企業家們(特別是在座的各位)能夠在中國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先鋒作用。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