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難題困擾中國鞋的明天
2005-06-27 08:54: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這個反傾銷調查和我們沒有關系。”針對歐盟6月20日準備對中國兩個稅號的勞保鞋實施的反傾銷調查,廣東東莞一家鞋廠的總經理陳照瑞這樣告訴記者。
2000年開始在東莞創業的陳先生說,他們制造的鞋主要是向臺灣的貿易商供貨,不直接進入歐美市場。現在他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反傾銷調查或賣不出去,而是產量太小,招不到工人,本來可以容納400多人的廠房,現在只有近200人。
上周,中國皮革協會從有關方面獲悉,繼歐盟委員會將于近日啟動對中國產的兩個稅號的勞保鞋實施反傾銷立案調查后,預計又將分兩個階段對中國產紡織面料鞋和皮面皮鞋實施反傾銷調查。中國皮革協會呼吁企業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做好應訴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根據6月23日發布的《中國皮革協會緊急致全國制鞋行業的公開信》,業內權威人士指出,歐盟此次對中國鞋類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將是一發“連環箭”,第一支箭已徑直射向勞保鞋,但其目標還不僅僅局限于此;據有關方面獲悉,7月中旬和9月初,歐盟的第二、第三支箭將直指中國出口量大的紡織面料鞋和皮面皮鞋,由此將影響到中國大部分以出口為主的制鞋企業。
這兩年來,中國鞋業在國際市場上頻遭“冷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沒有能根治的解決方案?幾個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難”。
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蘇超英指出,協會會協同有關企業,積極應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但是,“根本解決這個難題,責任不在中方”。
蘇超英同時認為,從內部反省的角度來看,中國鞋業要在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下功夫,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出口企業應該有序競爭,不要相互壓價;應開辟多元化出口市場,不要只盯著歐美市場。
蘇超英說,盡管行業協會也有相關章程,但實施起來確實很難,解決這些難題主要靠行業自律。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個產業的狀況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的”。
陳照瑞介紹,像他們這樣的鞋廠,在東莞有成千上萬家。無論是上萬人的大鞋廠,還是幾十人的小鞋廠,至今沒有一個在國際上叫得響的知名品牌,都是在做加工或貼牌的生意。
“現在做品牌不可能,我沒有那么大的資金實力,連想都不敢想。”陳照瑞說,也許等到有一天廠里的銷售量每月達到20萬雙的時候,才會向這方面考慮。
在國內鞋業界占有相當地位的康奈集團從1994年就不做低檔鞋了。該集團副總裁周津淼認為,由于低價競爭,鞋廠的利潤非常薄,相互擠壓的現象很嚴重。但要做成一個知名品牌,對任何企業來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盡管這樣,企業還是一定要走品牌之路。”周津淼分析,中國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應該有一個定位,盡管現在做高檔鞋有一定難度,但做中檔品牌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周津淼說,中國鞋業在應對反傾銷的同時,也應該借鑒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做法,應主動建立自己的海外公司,和當地企業打成一片,參加當地的行業協會,通過合資合作進入國際市場。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