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必讀:善用人才的“四要”
2005-06-23 16:55:37 來源:中人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在強手如林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調動人才對社會的作用。
不管是造歷史,創偉業,叱咤風云驚天地,人的因素總是第一位的,人類社會的一切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強調,領導干部要“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集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善于識才、用才、容才、惜才,這是一個成熟領導者的基本素質和必備才干。
一要有識才慧眼。
識人是用人的基礎和前提,能否發現和識別什么層次的人才,是一個“剖石為玉,淘沙為金”的復雜過程,與領導者自身水平直接相關。古時"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蕭和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等識才愛才動人故事,廣為傳頌至今。”一流之人,能識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識二流之善“。
對人才要用辯證的、歷史的、發展的觀點,既要知其長,又要知其短。聰明的領導者就要善于不斷調整看待下屬的視角,挖掘人才的優秀品質和潛在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潛能,形成上下級關系融洽、工作效率高的共事環境,這樣單位就容易出成績、出干部、出人才。
識別人才,就是要以務實眼光看政績,實績是人才能力水平的綜合體現。要正確、辯證、全面地認識涉及顯績與潛績、前績與后績、單績與全績、數績與質績、物績與人績、上績與下績、虛績與實績的人才評價的七個問題,甄別虛實。看他的政績是不是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看他所做的工作績效是否有利于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看他為取得某一政績做出了貢獻和目的,看其政績表現是否有真正的效益,要分析投入產出比,如果搞的是“虧本經營”,哪怕“經營”得再熱鬧,也不能作為有效政績。
二要有人盡其才的魄力。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因能網絡人才而獲得天下。劉邦文化低,無治軍的經驗,是個常敗將軍,多次險當俘虜,但他有自知之明,放手讓張良、蕭何、韓信等能人去干,特別是他大膽地起用了韓信,為奪取天下奠定的勝局,使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因不能重賢納諫而兵敗自刎。相反,聰明才智的化身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卻連連失誤:任用驕狂的關羽,損兵折將失荊州;冷落排斥魏延,智勇功績不與肯定,終逼為反;輕信錯用馬謖,痛失街亭,造成不可挽回的敗局。假設諸葛亮知人善用,可能大業早成。
領導者使用人才一定要做到用當其時,用在最好的時機;用當其位,放在最好的位置上;用當其長,發揮最大的優勢,各顯其能。
一是用其所長。要根據人才的特長,分配最合適于發揮其長處的工作,注意能級相適,避免人才錯位,人才只有與其能力相適應,才能縱橫捭闔、大顯身手。
二是用其適時。人才成長過程中有自己的最佳成長期,領導者在選才用人上要有時間緊迫感,讓人才的工作適應各種不同的最佳時期。
三是用其所愿。重視個人的意愿,讓他去干自己喜歡干的工作,有利于激勵和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從長處用人,人人皆成功,從短處用人,人人皆失敗,要堅決打擊和杜絕“拉幫結派立山頭,任人為親扯裙帶”的用人腐敗的現象,這是關系到黨和國家興衰存亡的大事。
三要有容才的胸襟。
容人是一種重要的用人方法和藝術,是衡量領導者用人能力強弱與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
一是能容反對過自己的人。領導者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會遇到下屬一些觀點直露、態度激烈、言辭尖刻的批評,在用人上要不計前嫌、有“海納百川”的肚量。
二是能容犯過錯誤的人。對那些犯過錯誤又勇于改正的人才,領導者應給予他們施展才干的機會。三是能容才能高于自己的人。
作為領導者,要容得下才華比自己好、能力比自己強、本事比自己大的下屬,更要容得下將來會取代自己和超過自己的下屬,自覺做到愛才不妒才,護才不毀才,重才不棄才,真正讓優秀人才茁壯成長,脫穎而出。
四要有惜才留人的環境 .
人才的流失多的原因:一是工資報酬,人才往往向高收入的部門單位轉移,追求更好的經濟利益;二是人事環境,人才是否能夠留住,取決于他能否得到重用、心情是否舒暢、有沒有好的發展前途。
尊重培育人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前提。要堅決摒棄“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的吝嗇用人觀,應善于關注人才需求什么,應想方設法幫助人才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滿足他們自我的需求,才能攏住人心留住人。
良好的用人機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保證。要建立適合人才發展和成長的培養、使用、考核、激勵等制度,在利益分配上對人才的勞動價值應給予充分肯定,實現責任、貢獻、報酬相統一。(周保平)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企業家與資本家的最大區別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