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歐盟對中國鞋啟動反傾銷調查”中國媒體紛紛表態
2005-06-20 11:43:10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烏云剛剛退去,新的限制信息又接連傳來,歐盟最近又做出決定,啟動對我國的勞保鞋實施反傾銷調查。我們該如何看待當前的這些貿易摩擦?我國企業又該如何理性地應對呢?如何在日漸頻繁的國際貿易摩擦中避免“受傷”?今天的聚焦關注這個話題。
經濟參考報——歐盟正式對中國鞋“反傾銷”調查
經濟參考報的報道說,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本周三已經同意,向歐盟委員會建議啟動對我國勞保鞋的‘反傾銷’調查, 如果歐盟委員會最終批準曼德爾森的建議,‘反傾銷’調查將從6月底展開;如調查發現我國的鞋的確以低于生產成本價在歐盟市場上‘傾銷’,歐盟將對我國出口到歐盟的鞋征收高額關稅。
文匯報——中國鞋面臨歐盟反傾銷調查
文匯報的消息說,據歐盟單方面提供的統計數字,去年年底,歐盟提高了中國鞋進口歐盟的配額,此后,6類中國鞋向歐盟各國的進口數量大量增加,而價格卻大幅下降。但來自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字表明,1月至4月,中國對歐盟鞋類產品出口3.3億雙,同比增長3.1%,原來受歐盟進口配額限制的鞋類出口增長為27%。這與歐盟的數字相差甚遠。
中國改革報——應對反傾銷需要勇氣更需要技巧
中國改革報認為,(反傾銷案件涉及的行業也正在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中國企業只有積極應訴,頑強抗爭,才能真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專家給出的應對建議是:應訴越快越好,企業越多越好,證據越細越好。
經濟日報——協力擺脫低端競爭桎梏
今年以來,針對我國諸多行業和產品的反傾銷案件迅速增長,貿易保護主義更加明顯,經濟日報分析認為,(出現這種格局,除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過于集中,出口產品集中在低端層次這些明顯的原因,出口企業自身營銷策略有缺陷,中間組織職能發揮不力,政府和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等等,)都使得出口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國際金融報——粵鞋商呼吁聯合應對反傾銷調查
國際金融報說,中國著名品牌戰略專家趙昌彪認為,中國出口歐盟的鞋類產品還是以中低檔居多,品種不夠理想,價格比較低,這些又都是歐盟方面最敏感的產業因素,因此預計很多企業特別是規模不大的出口類企業會受到影響,必須加快調整出口產品結構。要想突破國際貿易壁壘,中國鞋企還必須加強研發創新,從鞋類制造邁向鞋類創造,加強包括新工藝、新款式、新營銷理念在內的多方面的創新,提升“中國鞋”的質量檔次和文化含量,創國際品牌。
經濟日報——從低端突圍
這也正是經濟日報為企業走出困局提供的破解之策。(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企業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除了科技創新,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還要重視品牌戰略,要亮出自有品牌的大旗,作為進入國際市場高端的切入點,打造真正屬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報紙配發的評論認為,在一片限制聲中,我國的企業家們應該更快的覺醒過來,盡管成長的過程有些痛苦和坎坷,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瞭望東方周刊——貿易摩擦啟示錄
瞭望東方周刊的文章說,目前最緊迫的一種呼聲,是加快建立預警機制,提高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自覺性,并促進企業改善內部管理提高自身競爭力。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應積極配合、支持企業應對反傾銷。行業協會首先要多“發聲音”,與國外商會、協會直接對話,先以民間的身份進行溝通,這有利于推動政府間工作。此外,運用網絡平臺,了解國外相關的技術壁壘、法律法規等,有效的把握和運用國外反傾銷規則。預警機制如能延伸到網上,就可幫助協會及時掌握情況,并將信息反饋給企業,給企業提前準備應對的時間,不至于“特保”大棒來襲時措手不及。
經濟參考報——中國亟需掌握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權
經濟參考報援引WTO專家的看法說,從根本上說,我國長期以來在貿易爭端中的被動局面的形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權一直不在我手中。當前國際貿易規則隨時可能成為貿易壁壘,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已經獲得了在國際規則中游戲的權力,但目前裁判仍舊是歐美國家,我們只有通過加強熟悉國際通行規則的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以不斷增強的國力作為保障,才能逐漸從熟悉規則到掌握規則的制定權,為我國贏得穩定公平的外貿環境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