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仍然存在 誰影響了女大學生的錢袋?
2005-06-09 11:04:58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女大學生就業收入因素”專題調查顯示:性別差異仍然存在
又到大學畢業時,昔日的莘莘學子紛紛走出校園,各奔前程。昨天,市婦聯公布了最新關于女大學生就業收入的調查結果,對去年本市10所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就業收入狀況作了分析解讀。
男女生收入有差異
“雖然用人單位現在不敢公然對我打出只招男生的‘旗子’,但實際上對女生還是有歧視,而且因為崗位有差別,女生的收入還是比男生低。”一位經歷了近半年求職之路的上海外國語學院女生告訴記者。
而此次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位女生的感覺,女大學生就業中遭遇的性別歧視之一表現在就業收入上,男生收入比女生偏高。男生試用期月均凈收入(不包括“四金”)為1915元,女生為1820元;轉正后男生為2706元,女生為2441元。
感受最深的就是本人。在訪問過很多女生后,調查數據顯示,55.8%的女生認為自己找工作時遭遇了性別歧視。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認為,當前用人單位在錄用大學生時存在“很歧視”或“比較歧視”女生的現象。
名校女生相對吃香
不過,調查進一步深入后則發現,比起性別差異,校際差異對收入影響顯然更加明顯,名校女生相對吃香。從求職感受來看,復旦女生對性別歧視的強烈程度明顯低于其他院校,僅有34.1%的女生認為求職時遭遇了性別歧視;而且,對未來職業“很滿意”或“比較滿意”的高達75.6%,比其他院校女生高10.1百分點。
造成校際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各校之間師資實力和學生素質的差異。比如,復旦學生中16.8%的人英語六級成績優秀,68.4%的人英語六級考試合格,遠高于其他學校比例。
多數女生很有自信
當被問到什么因素影響就業時,女大學生表示,比“性別”更重要的是依次是“交際能力”、“所就讀學校”“求職技巧”“所學專業”“學習成績”和“社會關系”。
而有關專家也分析,近年來,由于《上海城鎮生育保險辦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用人單位的性別偏好,相對緩解了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但在一些女生熱門的行業,比如國家機關、學校、醫院、金融機構和傳媒業,由于女性比例較高,抬高了女性進入這些行業的“門檻”。
但記者采訪中也發現,這并沒有影響到女生的自信心,相反,很多女生自信心、成就欲在不斷增強。有位女生形象地說,平日里,不少男生是一只籃球一只鼠標,學得輕松;女生是一本書一支筆,刻苦且耐得住寂寞。這種敬業精神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在調查中,有92.1%的女生“相信自己一生中會有所成就”。憑著這份自信和努力,不少優秀女大學生贏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也取得了較高的收入回報。本報記者宋寧華
本站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多謝合作!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