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短缺 金融中心呼喚“金字塔尖”建設者
2005-06-07 08:54:41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人才緊缺四大因素
外資銀行加快本土化進程
外資銀行在國內發展遇到最大的困難是難以適應中國的國情,主要表現為對客戶信用難以評估、對政策解讀不夠透徹、和政府聯系不夠緊密。
上海國際銀行金融學院院長趙曉菊教授認為,那些既熟悉中國國情,又熟悉國際慣例,并兼備管理經驗和語言優勢的人會非常受歡迎。外資銀行大量招募的本土人才包括商業理財經理、營運主任、客服經理、客戶關系經理、投資顧問、個人理財顧問、面向個人金融服務以及面向中小型企業服務的經理級別人才等。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也表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后,尋求大量本土銀行業的成熟人才,將是他們的主要招聘目標。
銀行業和相關業務迅速發展
銀行業在上海的擴張迅速,外資銀行大舉進入中國搶灘上海,并逐步突破地域的限制,至2006年底,人民幣業務經營范圍也將取消限制。據了解,一般一個分行的組建需要6-7個工作人員,隨著業務擴大,則至少需要20人以上。
相關教育培訓相對滯后
教育層次低,力量分散。目前,與銀行業相關的專業比較多,比如金融學、金融會計、國際金融等等,但是專業跟風趨勢明顯。畢業后,發現專業雖然不同,但是知識結構和技能卻雷同。趙曉菊教授表示,院校培養的人才與金融機構對人才的需求有差距,對于剛剛畢業的學生,他的知識結構及其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都存在不少問題,需要不斷的繼續培訓和學習。
人員的自我淘汰需要填補
趙曉菊教授談到,國有銀行紛紛進行相關人事調整,不少知識結構陳舊、能力不足或年齡老化的人已被淘汰或調整調離業務崗位,空缺的崗位需要填補。股份制銀行的快速發展也產生不少崗位需求。
只有了解目前的人才需求趨勢,才能更好可持續發展的行職業規劃。
盤點大緊缺崗位
客戶經理
上海德卡人力資源公司的周歡表示,在他為客戶尋求的人才中,客戶經理占據了相當的比例。銀行客戶經理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主要是進行客戶關系的發展和維護,一對一的為客戶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客戶經理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客戶,降低銀行業務風險,同時,為客戶量身定做,更有助于客戶的開發與市場拓展。
職業資格:一般要求最好具備客戶資源,有金融專業背景、市場營銷經驗,具備2-5年的相關從業經驗,較強的英語水平,市場分析和市場開拓能力,應變力與親和力強,如有金融專業英語證書(FECT)更好。
職業前景:由于客戶經理手中掌握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并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客戶服務能力,所以薪資待遇相當不錯。客戶經理一般可以拿到年薪20萬元以上的薪酬,當然由于薪資和業績掛鉤,根據各人能力不同,有的還可能更高。而對于銀行來說,由于其他金融機構和銀行之間的激烈競爭,開發并穩定儲戶便顯得十分重要。從長遠來看,客戶經理發展前景也非常看好。
中高層管理人才
趙曉菊教授表示,有金融專業背景,又有管理能力的中層管理人員,既熟悉中國國情,又了解國外銀行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應用工具;既有一定理論,又有充分的實踐經驗的人才,非常稀缺。她也認為,只有對自己進行持續培訓,努力掌握新的方法和技能的人才,才是更具競爭力的人才。
“不過,盡管外資銀行人才流動率相當高,但他們一般不會到中資銀行找銷售和管理人才,他們的人才需要非常強的金融背景,因此,他們要么自己培養,要么從其他外資銀行挖人。”業內人士表示。
同時具有海內外學習、工作經驗的人才,成為熱門。但這類人才畢竟是有限的,除了從香港等地引進人才以外,自身培養也成為重中之重。
個人理財師
隨著個人理財業務在國內的迅速發展,個人理財師成為熱門職業,需求大大增加。由于國內從前此類人才的培養屬于空白,所以專業的個人理財規劃師甚至出現有價無市。
入行門檻: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金融工作3年及以上的可以優先。熟悉外幣零售銀行業務,有良好的市場營銷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熟練運用電腦的能力,具有外匯、證券、保險、基金、消費信貸、非貿易業務等從業經歷,獲得美國注冊金融策劃師(CFP)的人才尤其受到追捧。
崗位要求:幫助客戶實現個人及家庭財務規劃,傳播理財知識,引導客戶科學理財,獨立進行理財客戶開發或發展學員、會員。
銷售經理
從業門檻:銷售經理也是獵頭們在才市上經常尋覓的”獵物“之一。對于銷售經理一般也要求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對于銷售能力突出的人,有些銀行放寬至大專學歷,有從事金融營銷工作經歷,有一定客戶資源更適宜。
需要具備扎實的金融業務知識,熟悉電腦操作,最好具有證券、投資、保險等金融專業資質證書,親和力強,學習和溝通能力強,事業心和責任心強,能夠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和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
崗位描述:銀行產品推廣,要通過多種途徑完成銷售任務。
風險管理崗位
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關系到銀行資產質量和風險控制率等問題。尤其是內資的商業銀行,正處在由偏重于信貸風險控制向全面風險管理轉變的階段,對于高素質風險管理人才會出現大的需求。
入行門檻:金融、經濟、管理、法律等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兩年以上金融機構相關崗位工作經歷,有一定的組織推動能力和實務經驗,對我國經濟、金融、房地產領域的各項政策、業務特點和市場狀況有較好的理解和把握。
崗位要求:負責制訂與修改各類信貸品種的政策、制度與管理辦法;開展各類信貸產品風險調查,制定發布信貸產品指導意見,協調、指導與監管信貸業務;協調處理個人信貸業務重大風險個案,對突發案件開展調查。
產品經理
入行門檻:大專及以上學歷,相關金融、營銷專業畢業,并具備2年或以上的工作經驗。
要求熟悉銀行、證券或保險公司的運作模式;富有創新和溝通意識;較佳的市場開拓能力和服務意識,為合作的銀行、證券、保險公司提供支持和服務;此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危機處理能力、善于化解矛盾精通英語等。
崗位要求:分為銀行卡、個人信貸等部門,基本都是對所在部門的產品作出規劃和管理,提出業務創新、產品開發建議、并負責新產品的需求設計、項目管理、測試配合及推廣、產品知識培訓、產品規則制定及產品后期維護。與市場部門合作,推動分行完成產品或功能推廣計劃。
職業前景:那些具有創新能力、能夠開發新的金融產品的人將會無論在薪資還是方面職業前景都十分看好。
時刻準備著以不變應萬變
"軟件"、"硬件"決定競爭力
應聘外資銀行
首要硬件條件:流利英語
外資銀行發布的招聘啟示中,無論是所需職位還是職位要求都用英語書寫。在招聘過程中,英語也成為面試中的基本語言。因此想要進入外資銀行,首先要過的第一關就是英語關。外資銀行的英語要求大多數是六級以上,而且外資銀行看重的并不單單只是一張證書,更看重英語的口語能力。獲得高級英語證書但是學的是啞巴英語也將阻礙進入外資銀行。另外,金融專業英語證書將為你在應聘外資銀行時增加一道砝碼。
據業內人士透露,經驗豐富的銀行業人才并不難找,但是英語優秀、能夠熟練使用英語聽說讀寫的銀行業人才卻不是很多。相對于外資銀行對于英語的高要求,大多數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要求相對比較低,四級證書就是通行證。但是可以預見,隨著國資銀行業務的不斷擴展,及服務產品和服務對象的國際化,對于外語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銀行業信息化
硬件條件1:計算機基本技能
計算機在銀行業應用越來越普遍。在幾年前,銀行業就開始電子化,以代替長期以來的人工操作流程。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計算機和財務軟件,在招聘中也成為要求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在銀行業內部,基本上都要求員工要有電腦中級證書。
目前,銀行卡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網上銀行也成為常規交易手段,信息產業在當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各種銀行卡的聯合、ATM機和POS機的使用都需要信息產業的支持,網上銀行的交易更需要信息安全人才的把關和保護。各大銀行紛紛設立“信息中心”和“計算機運行中心”來應對銀行業的信息化趨勢。
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王振透露,目前銀行業對IT人才的招聘多集中在技術支持和保障上。銀行招聘的IT人才不僅需要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尤其是對銀行內部使用的各類軟件有相當的了解,而且還要求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和熟悉銀行內部的運作流程。
硬件條件2:產品創新能力
王振介紹說,目前銀行業內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領域和傳統的產品,銀行業需要不斷創新產品來提高在業內的競爭力。
目前,銀行業在招聘人才之中都加入了需要有創新產品的能力。某商業銀行人事經理直言不諱道:“創新能力一直是我們招聘過程中考查的重點。”其中產品經理不僅負責對產品的規劃和推廣任務,其實更多地擔任產品創新的職責。產品創新并不是憑空的想象,更多的是根據市場的現狀和發展方向,提出適應市場的產品。銀行越來越多地開始注重員工的創新能力。
硬件條件3:客戶開發能力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后準備大展拳腳,必將需要吸引客戶的存款,保險業、證券業等金融機構也從居民手中富余的錢款中分得了一杯羹,國內銀行怎么樣開發客戶成為重中之重,外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也把吸引客戶放在了關鍵部分。
在銀行業如此看重客戶資源的情況下,員工的客戶開發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銀行業內給員工下達存款任務指標早已不是公開的秘密了,每個員工都需要找到一定的客戶和存款數額。在招聘中,誰手中掌握著一定數量的客戶群,肯定更多地受到銀行的青睞。
兩大制勝法寶
◆成為復合型人才
行業的發展趨勢顯示,那些同時具備集中素質或能力的復合型更容易受到銀行的青睞。例如對于銷售經理,就需要他既具備專業的金融知識,也既有市場營銷的知識和能力;而對于研發人才,則要專業技術和IT技術同時精通;管理層則被要求既熟悉國情,又通曉國際慣例,既懂金融,又熟悉法律等。
◆做好素質準備比掌握專業知識更重要
從事人才獵頭和培訓的國際教育發展管理中心(IEDMC)執行總裁
TONY認為,大部分的人員需求是由開展新的服務產品帶來的。但是,不管是外資銀行還是中資銀行,都面臨著找不到合適人才的難題。一方面,由于目前中國還沒有開展相關的業務,或者說,這個業務還剛剛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發展成熟,這使得銀行在中國根本找不到他們想要的人才,他們只有到國外去尋覓。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各國的金融政策和市場環境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中國來說,甚至很多相關的政策法規還在制定當中,從國外引進的人才難以適應中國的本土情況。就目前來看,企業在萬般無奈下,只能考慮后者。
也正因為很多新的業務還沒有開展,國家相應的政策法規也還沒有出臺,因此非常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也就不可能存在。TONY認為,目前學金融專業的人并不被金融機構看好,因為他們所學的知識,企業現有的人才已經掌握了。相對來說,一些基礎專業,如IT、HR等專業的人才進金融機構的機會還多些。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準備,比如多了解國外金融行業的產品知識,分析國內外市場的區別,培養自己的市場感覺,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對于將來的金融人才,大學所學的專業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基本素質。銀行看中的是那些了解市場,并有自己想法的人。”TONY如是認為。
本站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多謝合作!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