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須謹慎擴大對美國市場出口
2005-05-26 14:30:18 來源:中國貿易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美國市場非常大,但是鞋業市場每年的平均消費增長率很小,與人口增長率基本持平。今年,歐盟市場非常危險,不應盲目進入。"這是在東莞舉行的2005中國國際鞋展上,有關專家對中國鞋企的提醒。但是,他們也指出,由于中國鞋在勞動成本、固定資本、資本可得性等方面的優勢,中國鞋業仍會領先其他國家很長一段時間。
美國鞋業經銷商及零售商協會總裁PeterMangione在題為"美國鞋業市場及全球鞋貿市場概況"研討會上指出,美國進口鞋有八成來自中國。中國鞋業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優勢。PeterMangione介紹說,美國市場99%的鞋來自進口,但是平均消費增長率不足1%;而80%以上的進口鞋來自中國。據2003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生產鞋70億雙,出口50億雙。其中20億雙出口到美國。世界上其他國家鞋的出口總量才是中國的40%左右。PeterMangione認為,在以出口為主的制鞋企業中,有三個因素決定競爭能力。首先是勞動成本。勞動成本指工人的工資、保險等。中國勞動成本在不斷提高,近年來也有所調整,但是比歐盟、巴西等國家還是相對低得多。第二是固定資本的投資高,生產力大,生產工廠數量多。在中國,年產兩萬雙鞋以上的工廠很多,很多也集中在東莞等地。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卻很少見到這么大的生產力,而且也沒有那么集中。第三是資本的可得性問題。在世界上其他國家資本成本很高,建廠的可能性就會相對減少。如墨西哥幾乎為零。因為在那里貸不到款,開不了工廠,做不了鞋。而在中國貸款相對容易,資本可得性大。
PeterMangione指出,由于中國在這三個方面的優勢,即使中國勞動成本再提高,中國鞋業也會在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相對競爭中占優勢,仍會領先很長一段時間。
PeterMangione強調說,美國鞋類市場一直以來處于靜態,沒有發展。中國如果要增加自己的出口量,只有爭奪別的國家已有的市場。PeterMangione分析了美國鞋業市場的幾大特點。美國市場消費高,但成長小,增長率不到1%,而且99%的鞋來自進口,本身很少有生產商。美國鞋類市場中存在著各個階層的拼命競爭。鞋業市場被連鎖商和名牌商操控,價格低,商店多。此外,對消費者可使用的資金收入存在劇烈競爭。汽車、房屋、電子器具等占了很大消費比例;而且美國人很少有休閑時間購物,消費者購物興趣不大。此外,人口老齡化也是一個重要特點。美國人口老齡化,消費觀念保守,不輕易消費或對流行樣式不感興趣。而個人購物鞋類支出增長緩慢。按過去30年統計,個人購置鞋類支出在個人總消費量上一直處于下降態勢。PeterMangione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要占領美國鞋業市場,出口更多的鞋,就要做好生產質量檢驗,保證質量,同時更要注意按期交貨等。此外,出口鞋類的廠家要商品化。在美國市場,出口的商品有幾種生存方式,一是與品牌或連鎖商合作,二是找一家購物代理商,最后一個方式是自己做獨立零售商,但是美國只有10%-15%的獨立零售商。這個方式對于出口鞋來說并不太合適。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