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鞋之都水質嚴重惡化
2005-05-09 08:57:13 來源:新京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陳埭鎮的中國鞋業材料市場前車水馬龍。該鎮登記在冊的鞋廠達3000家。自來水不達標催生賣井水的新行業。
一條排水溝上方的廣告牌宣傳依法治水。
福建晉江陳埭鎮鞋工業發達水質嚴重惡化,當地自來水廠無力提供達標飲用水
在“中國運動鞋之都”晉江,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制鞋業的發達導致了嚴重的水污染,在陳埭鎮,水環境已惡化到無水不污的地步。
自來水水質惡化,令這個臨江的鄉鎮衍生出賣水行業。買水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成為一筆不小的負擔。而一些辦廠賺了錢的人離開這個空氣和水質被污染的地方,到周邊廈門和晉江等地市區買房居住。
4月24日早晨,福建省泉州市晉江陳埭鎮仙石村一位婦女帶著孩子到門外刷水桶。在這只白色的水桶桶底,有一層土紅色的物質。水桶是用來裝飲用水的,桶底的土紅色物質則是由自來水沉淀形成———當地自來水公司無力向用戶提供質量達標的飲用水。這里是“中國運動鞋之都”,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制鞋業的發達導致了嚴重的水污染,在陳埭鎮,水環境已惡化到無水不污的地步。自來水水質惡化,令這個臨江的鄉鎮衍生出賣水行業。賣水者從周邊買水,然后賣到陳埭的企業和家庭。但長久買水吃,對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在陳埭,一種生態難民也在產生,并且,那些辦廠賺了錢的人才有可能進入這種“難民”的行列,他們離開這個空氣和水質被污染的地方,到周邊廈門和晉江等地市區買房居住。更多無力遷移的人們留在當地,繼續承受生態惡化的后果。
缺水催生賣水行業
4月23日中午,湖南籍打工者小陳,開著三輪車向訂購了井水的用戶送水。小陳送的水來自于池店鎮村頭村一戶姓曾的人家。曾家在屋前打了一口井。女主人說,三年前開始賣水,每天來買水的車絡繹不絕,要排好長的隊,賣水生意很好。小陳的三輪車上可以裝每桶20公斤左右的塑料桶20多個,他從曾家買來一車井水的價格大約在5—7元,送到用戶家里的價格是每桶2元,這個價格是當地出售的桶裝水的普遍價格。實際上,陳埭鎮的井水并不適合飲用。根據晉江市供水公司提供的資料,最近全國性的一次地下水調查發現,晉江靠近河流的井水錳超標。這既有地質構造的原因,也有工業污染的原因。但與自來水相比,能有井水吃已讓很多人滿意了。
晉江市供水公司總工程師林開能承認,陳埭的自來水不達標。其主要原因在于取水口的水質太差,“我們不可能把臟水凈化成好水”。“而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水廠必須供水。有關領導說,只要不供水,整個陳埭就會亂套,必須供水。”陳埭鎮第二自來水廠廠長丁永星說。
“吃自來水的都是外地民工,本地人在去年有段時間買不到井水,一吃自來水就拉肚子。”當地一位村干部說。這位村干部卷起袖子指著胳膊上的紅疙瘩說,這是用自來水洗澡的緣故。洗完后全身發癢,有燒灼感,有段時間越洗越臟,洗完后頭發上全是泥乎乎一片。陳埭自來水的水源地是流經于此的晉江。晉江全長150多公里,擔負著泉州市一半以上人口以及數十萬畝土地的供水任務。
晉江市位于晉江下游,陳埭則是晉江的入海口。記者注意到,晉江陳埭段水面很寬,但看上去全是污水。“水質惡化是逐步的,大概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嚴重起來。”林開能說:“鞋廠、制革廠、電鍍廠、漂染廠等集中在陳埭一帶,水質不好己不是秘密。”
不可挽回的水源污染
在晉江沿線,陳埭的經濟是最發達的,但陳埭的用水危機也最嚴重。在當地,占主流的觀點認為,是陳埭發達的制鞋業造成了當地水污染的現狀。
晉江是中國知名的“鞋都”,是中國最大的旅游運動鞋產地和世界運動鞋的重要生產基地。晉江年生產旅游鞋約4億雙,占全國產量的40%,占世界旅游鞋產量的五分之一。其中,陳埭鎮2004年的工業總產值達到109億元,主要是鞋類。因此,當地人把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戲稱為“陳埭頻道”,因為該頻道的運動鞋品牌廣告基本全部來自陳埭。
據陳埭鎮企業辦的資料,該鎮在政府登記的鞋廠達3000家。但這個數字不包括接單生產的家庭作坊在內,如果全部統計起來,估計有四千多家,安踏、恒強、三星、達克等品牌均屬于陳埭。
熟悉制鞋工序的人說,晉江陳埭段的污染大部分是由制革引起,制革產生的廢水,含有化學硫化物、鉻和氨氮。化學耗氧量、生物耗氧量和硫化物能導致水發黑發臭,鉻為可疑致癌物,而氨氮則主要危害水里的魚類。更嚴重的是,鞋廠普遍使用的膠水,大多含苯,而苯的衍生物是致癌物,排入水體后,對環境的影響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陳埭很多村莊都沒有化糞池,所有的生活排污,以及企業排污都是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中。
陳埭鎮周邊的工業區,村莊的房前屋后,內溝河岸,晉江海堤旁,觸目之處都是成片成堆的制鞋下腳廢料。晉江流域的陳埭段11.3千米海岸線也幾乎成了“垃圾線”。陳埭居民海瑞提供了一套照片,是從3年前開始拍攝的。在海瑞的鏡頭中,幾乎所有流入晉江的溪水溝渠的水面都是綠一片、紅一片、白一片。“這些都是鞋廠的邊角料等垃圾,排到水里后,就根本看不到水面了。”海瑞說。當地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陳埭鎮政府的政務公開欄上,22家鞋廠于1、2月份申請補辦環境影響報告手續。但當地自來水廠和自來水公司的專家卻悲觀地認為:晉江陳埭段水質好轉的希望幾乎沒有。要解決陳埭的用水問題,最現實的就是把取水口往上游轉移。當然,這個前提是晉江上游的水質得以保證。而專家們悲觀的原因之一,就是晉江的污染實際上從上游就已經開始了,據上游安溪縣環保局調查,安溪縣城十萬居民造成的生活污染物,上萬座三化廁污染物,全部排放在不到2公里長的溪流里;沿岸20多家水泥、鋼鐵、化肥、造紙企業,常發現違規排污或超標排污。除了污染,更大的生態災難在考驗著晉江。據《泉州晚報》的報道,2004年,晉江第一次出現斷流,“震驚各界”。
報道說,斷流使上游的湖頭鎮及毗鄰鄉鎮的數十萬人經常因供水不足,采取限時限量供水,不少居民常常要半夜起床守著水龍頭等供水。
富人外遷
陳埭鎮不僅水體污染,空氣等其他自然環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當地將這一問題歸結為人口的急速膨脹,與有限自然資源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根據陳埭鎮政府提供的數字,陳埭現有戶籍人口7.2萬,外來人口20多萬,土地面積3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8000多人。
而全國大中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深圳,也僅為3597人。“不斷增多的外來員工占用了水資源,但企業并不負擔這些,企業再發展,我還要增加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供給,起碼保持每年20%的增長率。”陳埭鎮第二自來水廠廠長丁永星說。環境壓力下的企業同樣受損。一位企業老板說,據他了解,在陳埭打工的七八成農民工回家后發現得了胃病。但富有的企業老板們自身的生活并沒有受到水的困擾。他們一般把工廠建在陳埭,而自己則遷移到晉江、泉州甚至廈門等地。雖然目前無法統計有多少老板外遷,但一個證據是,在當地的黨報《泉州晚報》上,經常刊有廈門的房地產廣告,當地人都知道廣告的目標對象就是晉江,尤其是陳埭的老板們。原居陳埭鎮的劉先生現在跟著女兒女婿住在晉江市政府所在的青陽鎮,在他看來,如果再不改善當地環境,當地的富人還會進一步外遷。做鞋材生意的謝先生持同樣看法,他去年在廈門買了套房子,主要原因是無法容忍當地的空氣和水污染,而且污染根本看不到治理的希望。
晉江,尤其是陳埭現在亂七八糟的,環保問題根本沒人管,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不搬出來,得了癌癥不值得。”謝先生說。據陳埭一位鞋廠老板透露,當地老板基本上都在外地買了房,而買房的原因主要都是因為逃避污染,當然也不排除投資房產的因素。
“ 廈門和泉州的房價在四五年間翻了一番多,外地投資客又不會來這里炒房,如果不是這么多人在異地置業,房價怎么可能升這么快。”謝先生說。謝先生猜測,陳埭鎮在外地置業的政府官員的數量應該更為龐大,只要可能,不會有人愿意住在陳埭。陳埭至今沒有像樣的房地產市場,當地一位官員認為,這對一個僅工業產值就高達109億元的經濟區域來講,是罕見的。“一些人在其他地方買房,肯定不是全部,能搬走的是富人。”丁永星說,“污染環境的是老板,賺錢的也是老板,但承擔后果的卻是農民。”那些沒有辦廠的、純粹靠農業收入的農民受傷害最深,他們一是沒錢賺;二是污染,家園毀了;三是人口壓力下,就業沒有出路。”陳埭鎮政府一位官員以陳埭鎮的仙石村為例,企業少,基本上都以農業收入為主,但被迫和其他發達村莊一樣無水可吃。陳埭鎮仙石村的陳姓農婦住在一家鞋廠旁邊,她說,自來水里的紅泥像蟲子,很臭,放水前要洗一下桶,沉淀后才能吃。買水吃的人很多,以前停水的時候才買水吃。但現在買水成了常事,可對我們來說,井水太貴,買不起,就只能吃自來水了。”陳說,“以后干脆沒水吃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可又沒錢搬走。”
“百度”一下“水污染”,相關網頁達527000篇。在福建省泉州市晉江陳埭鎮,因當地水污染嚴重,許多經營鞋業的有錢人選擇到外地購房居住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