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集”面面觀:就業寒冬席卷22萬學生
2005-04-19 10:32:3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來自新華社的消息說,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338萬人,比去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20.71%。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21.9萬人,比去年的19.8萬人多出2.1萬人。大學生就業這塊角逐激烈的市場早已是一片風聲鶴唳。
持續數日的2005年河北省就業市場22日落帷后,主辦單位樂觀地宣布,初步達成就業意向的大學生達2.2萬人,占總入場人數的22%。數據盡可以讓人感到一絲欣喜,但具體到正在苦苦尋覓的大學生來說,距離真正的樂觀還差很遠的距離。
□調查記者:王小波
□調查現象:河北普通高校畢業生求職與就業困局
-人才集市上,神情木然的朱雪彪們
人頭、人頭、還是人頭。
投一份簡歷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撥開層層人群。找工作本來是一場斯文的智力比拼,新春河北省第一場大學生人才交流會卻幾乎演變為“貼身肉搏”。
朱雪彪立在河北省藝術中心門前的一處高坡上,手里捧著他和同學的厚厚一堆簡歷,神情木然。底下的廣場被同樣神情木然的學生擠得密不透風。不時有舍友從他手中抽走自己的簡歷,經過漫長地等待后誠惶誠恐地投給用人單位,如同小心翼翼地瞄準靶標半天后射出一支飛鏢。只是來不及看清這些靶標,也不知道究竟該射哪個,看見大家都在扔,于是也嗖地扔了一支出去,打中與否很多人根本沒有考慮。
朱雪彪是河北經貿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來自涿州。幾年前他所在的計算機專業還炙手可熱,如今不得不面對大家擠破頭搶一個飯碗的殘酷現實。“專業對口的單位不太多。”朱雪彪和他的同學告訴記者。由于人流過多,兩個招聘會現場每出來一批學生后才放進一批,每當入口一開,大家都蜂擁而入。進入大廳就不由自主了,基本上只能順著人流慢慢挪動,還沒有看到自己心儀的單位,一圈轉下來大家已經疲累不堪。
這已不是小朱第一次趕場了。年前他在北京某會展中心參加過一次招聘會,“北京組織得比這邊好,各個展館單位分門別類,人流也更有序一些。看到這種場景,小朱決定下次再去北京,“雖然進北京要進京指標,還有很多單位要求是北京戶口,但在那里選擇的余地比這兒大,實在不行,自己把期望值降低點就行了。”
小朱介紹說,與其同宿舍一位同學在網上投簡歷或是趕場人才大集,已參加了20次招聘。
一些打算在省內就業的學生紛紛自降門檻,他們預期的收入在千元左右。
就業的寒冬已經不期而至。來自河北省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消息說,河北省今年畢業生人數有21.9萬人,比去年又有所增加,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338萬人,比去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20.71%。
廣告秀、假招聘,營造虛假繁榮現象
雖然心里暗暗著急,但前來趕場的學生心態較為復雜。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很多畢業生參加這次招聘會都是拿它當作一個試驗場,藉此積累經驗,并沒有抱太大希望。
“我只是來這里看看,最后可能會上北京去找工作。”河北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專業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他對這次招聘會上的一些用人單位的動機表示懷疑,“他們只豎了一塊牌子在那里,工作人員也不熱情,我們根本沒有和他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他認為一些用人單位有廣告秀的嫌疑,這些單位可能并不是真正求賢若渴,只是來現場造造聲勢,以求得廣告效應。“幾百元的租金對他們來說太便宜了,幾萬雙眼睛興致勃勃地盯著他們看哩。”
河北某高校一位工作人員還痛斥招聘會上一些單位的假招聘現象。這位工作人員說,現在國家推進公職人員和事業單位公開聘用制。用人單位必須到人才市場公開亮相,公布所需要的專業人員,實際上很多人都早已內定,結果一些畢業生對它期許很大,還有的讓家長四處想辦法。
一些學生告訴記者,現在一些用人單位招聘周期太長,讓人無法承受。他們的簡歷投出后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讓他們回去“再等等消息”,結果一等兩三個月,遇到新的機會往往讓人無所適從。
還有部分學生對整個河北的工資水平和就業形勢不太看好。一位學生舉例說,在石家莊理想一點的單位是“三鹿”等企業,但這些單位能提供的工資水平也就是1200元左右,將來如果跳槽,可選擇的余地也不是很大。
招聘、就業,各校有各校的高招
“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并不是主要依靠社會上的各種人才招聘會,那樣的就業成功率太低。”石家莊鐵道學院院長姜稚清告訴記者。
姜稚清介紹說,該校每年11月底12月初都有一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雙選會,這次雙選會上,會有一半左右的畢業生就業。此后,學生們零星地相繼就業,畢業前,約有90%的學生達成就業意向。
石家莊鐵道學院是河北省高校中就業率靠前的學校。據了解,該校就業率高的原因在于他們有固定的就業渠道,每年會有大量的交通、鐵路等相關單位到該校納賢選材。
部分未能就業的學生很多屬于個人原因,有的不愿意去艱苦的地方,還有的考研考不上也不愿就業。
而一些畢業生也反映,人才大集較之于學校組織的招聘會,其用人的細分上尚有不足,相比之下,學校招聘會會出現更多讓自己心儀的單位。
一些院校的傳統優勢專業畢業生更受用人單位青睞。河北某高校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每年都有許多廠礦企業到該校工科傳統優勢專業“相馬”,而該校新設的經管、文法等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據了解,隨著近些年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一些學校相繼設立計算機、法律、財貿等所謂社會上的熱門專業,一些傳統的理工科院校也相繼開設了大量文科專業,這些前景看好的專業待到學生畢業時不僅就業前景一般,而且要面臨激烈的競爭,社會上只認可傳統工科院校里的工科專業,他們培養的文科學生不被社會認同,就業渠道并不通暢。
與此相應,教育部規定,學生就業率與學校辦學水平掛鉤。高校普遍感到學生就業帶來的壓力。在一些高校,學生就業率虛高,假簽約、假就業現象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擴招失算、專業落伍,還是觀念陳舊?
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有人將其歸結為,大學專業設置不甚合理,大學培養學生不能與勞動力市場有效銜接,大學擴招的結果直接改變了目前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造成就業緊張。
石家莊鐵道學院院長姜稚清認為,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擴招是直接的原因,也有畢業生自身的原因等諸多因素,解決這一問題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
據了解,從1999年高等院校開始擴招后,河北省高等教育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從擴招之前的5.5萬人迅速擴大到目前的21.9萬人,人數增長近4倍。
河北科技大學校長陸長福認為,當前人們對擴招后的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個誤解,認為是擴招造成學生就業緊張,其實不然。由于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城市下崗職工增多,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需要就業的人數量巨大,當前就業不足關鍵是高素質的勞動力不足,不是說大學生培養得多了。目前還有很多崗位本來需要大學生做的卻由其他人來做,今后將逐步實行新老交替優勝劣汰。從辦學者來說,要主動適應市場的需求,準確定位。
河北科技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我省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十分復雜,一方面有人才的結構性失衡,另一方面我省中小企業缺乏活力,可吸納就業人數十分有限,且工資水平在全國較低,另外,目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應該做適當調整。
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眾多畢業生把目光瞄準了公務員隊伍。同時人才外流現象也十分嚴重。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服裝系主任鄭鳳琴告訴記者,她們每年培養為數不多的本科生在經濟發達地區十分走悄,留下來的少數學生也會因為本地待遇低下、無用武之地,最后紛紛選擇東南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