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現學電影熱潮 名校電影人才風頭力壓MBA
2005-03-30 14:48:0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生逢“后閱讀時代”
美國大學掀起了學電影的新熱潮。人類社會從“讀圖時代”再次遷躍進入了“后閱讀時代”后,影像變得更為重要,電影被認為是人類的通用語言。于是,學電影、玩電影在美國也成了家常便飯
23歲的美國人雷克?赫伯斯特正在耶魯大學法學院就讀,他曾經在圣母瑪利亞大學學習過電影制作。他并非是想成為一名電影制作人,而是想通過電影將權力賦予那些邊緣化以及失去話語權的人們,想利用電影來影響大眾。
不僅街頭幫派分子學會了利用血淋淋的DVD錄像片威嚇“告密者”,恐怖分子和反恐人員現在都已經習慣于利用精細拍攝的錄像帶展開攻心戰。在中東,恐怖分子也學會了利用血腥的斬首影片向世人傳達信息。電影學院從前只限于培養娛樂人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人士來到電影學院學習這項被認為將是未來通用語言的電影技術。這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后閱讀時代”?D?D即利用影像表達并敘事將成為家常便飯。
多媒體技術成為人才標準
在美國,現在有600多所大專院校提供影視制作以及相關課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
成立于1921年的南加州大學影視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學院。現在,南加州大學16500名本科生中有大半在選修影視課程。這要歸功于該大學影視學院的院長伊麗莎白?戴利。是她于1998年決定將影視教育擴大至整個大學。因為她深信,電影技術不應該是電影學院學生的專利。達雷女士說:“電影技術以及知識應該屬于所有人。未來的人才將會以這樣的標準劃分如此劃分,能使用數碼媒體技術讀寫的人,以及不會使用該種技術的人。”
達雷女士認為,向更多的學生傳授電影制作技術已經成為了南加大電影學院的一項教育任務。現在在南加大有60門以上的課程要求學生以錄像、磁帶以及數碼媒介的形式完成作業。但達雷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她說:“要是我能做主的話,我會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多媒體技術”。
電影熱趕超MBA熱
人們開始將他們在電影方面的技巧視為一種必備的能力,正像讀寫這類必備技能一樣。讀電影專業如同以前的讀MBA熱潮,不僅大學生們紛紛選修電影課,而且很多學生重新回到學校專修電影,一些已經在好萊塢打開局面的南加州電影學院畢業生也重返學校。戴維?亨德雷就是其中一位。他又重新回到了電影制作技術學院。在那里他學習和軍事訓練有關的各種電影格式的虛擬技術。因為他剛剛拍攝了一部有關未來戰爭的影片。
越來越多的電影專業與數字技術相結合,有些甚至融合了電影業以外的藝術形式。美國坦普爾大學電影專業就是一例,它培養的畢業生將在美術館以及娛樂業的新職位中大顯身手。音樂制作人威斯?彭茲2003年畢業于這所大學。他為自己的發明Hollertronix申請了專利,可以利用它來記錄下歌曲的運動模式。彭茲說:“電影方面的專業知識給他以啟發,使我想到以新的方式創作音樂。”
學電影并不為進電影圈
但據美國勞工部統計,電影導演和制片的工作職位一共只有15050個,也就說每年只有幾百個專職搞電影的新職位。由于就業機會渺茫,電影專業的畢業生不得不改行。阿倫?貝爾就是其中一例。他于1988年畢業于威斯康星大學電影專業,曾經無望地拍過一些非專業的電視廣告片和實驗性電視片,最后他在《現代奢侈品媒介》雜志謀得非電影專業的廣告設計一職。 “你懷抱著夢想走出電影學院的大門,以為自己能從事創造性工作,最后你發現你僅僅能從事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年僅39的貝爾顯得有些無可奈何。
很多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并不把進入到電影圈作為自己的理想,他們掌握拍攝電影的技能,僅僅出于興趣或者把影像技術作為一種必要技能來學習。
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電影的制作費用已經降到區區數千美元。新一代的電影學院學生已經不再把進軍好萊塢做為目標。他們更加腳踏實地。對他們來說,電影技術和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就像經濟法和經濟一樣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德國將提高外國留學生比例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