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壟斷下的德國鞋類市場
2005-03-23 17:34:54 來源:阿里巴巴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市場規模2003年德國的鞋類市場規模達到了99億歐元,比2002年增長了0.7%,比1999年增長了1.9%。由于德國的經濟不景氣,鞋類市場已經受到了重創,更糟糕的是,零售價格根本趕不上不斷攀升的生產價格。由于競爭對手的生產成本低,他們能以遠低于德國同行產品的價格來開拓市場,所以德國制鞋公司在與這些競爭對手的較量中舉步維艱。目前德國市場上的進口鞋類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越南,以及一些南歐國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
市場分類2003年德國鞋類市場中占最大份額的產品是女鞋,份額達到了49%,共計49億歐元。但表現最搶眼、增長速度最快的卻是男鞋,其市場份額比1999年增長了4.9%,這主要歸功于市場對男鞋時尚款式的重新青睞。相比男鞋的快速增長,童鞋的增速顯然較慢。由于德國的出生率從1998年的8.9%下降到了2003年的8.1%,所以童鞋的市場銷售也受到很大影響,2003年的市場規模只有20億歐元,比1999年只增長了0.5%。
作為細分市場的產品之一,運動鞋(包括男款和女款)的銷售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反映出德國人對健康和運動的重視。
市場份額德國的鞋類市場高度細分,2003年市場占有率前三名的公司幾乎占有了30%的市場份額。Salamander是占有率最高的公司,2002年的市場份額達12%,2003年的市場領導地位依然穩固。Gabor公司主要生產高檔鞋類,2003年的市場份額約為10%。其余的市場被小公司、小制鞋廠或大公司下屬的專門生產市場所需產品的公司瓜分。
2003年德國鞋類市場的營銷費用約為700億歐元。消費類雜志是市場營銷最重要的媒介,占總營銷費用的45.4%,這主要是因為雜志能從視覺上最大限度地將鞋子展示給消費者,并且閱讀雜志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消遣。
2003年Gabor公司的廣告預算為50億歐元,約占其收入預算的2%,但該公司的研發費用所占比例更高,約為83億歐元。
2003年,百麗公司(Bally)在米蘭新開了一家展示店。
與其他許多消費類產品不同,鞋類市場用于電視的營銷費用僅為總費用的39.4%。
制造商概況德國的鞋類市場已經十分成熟,競爭相當激烈,許多中型制鞋公司都不得不退出了這個市常最近幾年間,德國的制鞋業經歷了一系列的重大并購事件。2003年,Dalamander集團被GarantSchuh+Mode公司收購,而在此前的1999年,百麗公司被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TexasPacificGroup)并購,但并購后的百麗公司和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的財務數據都未公布。2003年Gabor公司的銷售額為2.15億歐元,比2002年下降了18.3%,但尚無利潤數據。該公司的銷售額中有42%來自德國以外的市場,這些市場也是其雇員最多的地方。2003年,該公司在歐洲6個地方雇傭了約3800名員工。Gabor公司的目標是繼續在制鞋工序上進行革新,并加強質量意識,因為其目標客戶群的年齡在40歲左右,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愿意為優質產品花更多的錢。百麗公司(Bally)于1851年由CarlFranzBally創立,1999年被OerlikonBuhrle賣給了一家美國私人投資公司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百麗公司1999年的銷售額為3730萬歐元,比1998年下降了13.3%,利潤也猛降了168.4%,虧損了530萬歐元。百麗公司最主要的銷售來源是鞋類,其余產品還包括配件(公文包、手袋、頸部飾品、圍巾)和服飾。目前百麗公司的自有店面和連鎖店面共有約280家,2003年在米蘭又新開張了一家展示店,同時還有Nordstrom和Bloomingdale's等獨立店面銷售其產品。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收購百麗后,希望將其從高檔鞋類制造商轉變成與古姿(Gucci)和路易軒尼詩(LVMH)齊名的奢侈品公司。2002年,Salamander集團的銷售額為14億歐元,比2001年增長了10%,但利潤大幅下降了65.7%,約為1890萬歐元,雇員為1.9萬人,比2001年增長了24%。利潤下降和雇員增多的一部分原因是該集團合并了DeutschenIndustriewartungAG公司。EnBWEnergieBaden-WurttembergAG公司擁有Salamander集團95.4%的股份,2002年4月該公司宣布將于年底前將股份出讓,2003年,Salamander集團被GarantSchuh+Mode公司收購,當年的數據尚未公布。
銷售渠道2003年德國鞋類市場的主要銷售渠道仍是專賣店,占銷售總額的62.5%。專賣店受到青睞,主要是因為消費者能在這兒買到款式時髦的優質產品,而且高檔鞋類的種類繁多。但隨著一站式購物的流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在百貨店和超級市場購買鞋子。同時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也開始郵購鞋子,尤其是童鞋。
消費群分析德國人每年用于鞋類的消費額約為人均130歐元,2003年的人均消費額比1999年小幅增長了3%,這也反映了德國零售市場整體不景氣的現狀。但平均每戶家庭購買的鞋子數量卻增長了10%,這主要是因為低價鞋類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歡,購買頻率也比以前提高了。
德國經濟在1998年至2003年增長乏力,鞋類市場也受其影響,預計到2008年,該市場的規模將為101億歐元,增幅為2%。德國的制鞋業將繼續進行重組,許多公司為了降成本,將會把生產設備向國外轉移,但這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失業率的增加。
2003年,德國自越南進口了3.5萬雙鞋子,自意大利進口了3萬雙鞋子。在未來幾年內,德國制鞋公司將不得不面對來自越南和意大利進口產品的激烈競爭。
分類預測預計到2008年,女鞋仍將是德國鞋類市場的主角,所占市場份額為48.6%。男鞋仍將是市場表現最佳的產品,2008年的規模將比2004年增長2.2%,這主要得益于男鞋的時尚化。與女鞋和男鞋相比,童鞋的增長率微乎其微,這主要是由于德國2008年的出生率將比2004年下降1.27%,僅為7.6%。
作為細分市場之一,運動鞋仍將在未來幾年內強勁增長,反映了德國人對運動的熱衷。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亞洲苯乙烯市場價格上漲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