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中國鞋類產品出口面臨新考驗
2005-02-26 10:11:12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為積極應對歐盟于2月1日起正式對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實施的"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近日,中國皮革協會發布公告表示,希望出口企業將遇到的問題及時反映到中國皮革協會緊急應對組。據了解,歐盟"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手段的實施對中國鞋類產品出口將會造成重大影響。獲悉該措施正式實施后,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皮革協會緊急應對組衛亞菲女士,以此了解面對該措施中國鞋類企業當如何面對。
記者:據悉2004年12月,意大利制鞋協會(ANCI)向歐盟提出申訴,要求針對中國到歐盟的所有鞋類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然而2月1日起,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實施"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請您介紹該措施的實施情況。
衛亞菲:得到意大利制鞋協會(ANCI)向歐盟提出申訴,要求針對中國到歐盟的所有鞋類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后,中國皮革協會高度重視該事態的發展,致電歐盟委員會希望通過兩國行業組織協調化解矛盾,用其它的方式解決貿易摩擦。
但是由于擔心取消配額后,從中國的鞋類產品進口量會從1月1日起激增。應相當多的成員要求,歐盟批準了于2月1日起,在整個歐共體范圍內建立對產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實施"事先進口許可監控"。該措施的實施將成為是進一步對中國鞋類產品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所進行的前期準備。
記者:配額的取消對眾多中國制鞋企業來說可謂是一個重要機遇,同時也使作為中國鞋類產品進口國的歐盟各國制鞋業頗為緊張。請您介紹一下2004年我國鞋類產品對歐盟的出口情況。
衛亞菲:截止到2004年10月,我國鞋類產品出口達到48.7億雙,同比增長18%;出口金額1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同期進口鞋類產品709萬雙,同比降低6.6%;進口金額1.2億美元,同比增長66%。預計2004年鞋類產品出口將超過50億雙,出口金額將超過130億美元。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我國出口到歐洲的鞋類產品配額已全部取消,由此將加大我國鞋類產品向歐洲出口的數量,同時也會使鞋類產品的貿易摩擦增多。
在統計中,我們也發現雖然我國進口鞋品的金額基數較低,但隨中國高檔消費群體的不斷壯大,對國外高檔鞋品牌的消費支出也逐漸增多。為此,中國鞋類企業面對國內市場的占有份額也會有一定影響,特別是高端產品市場的占有份額更受到國外品牌地不斷威脅。
記者:請您談談中國鞋類企業在"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實施之后,將會面臨何種困難?
衛亞菲:自2月1日起,歐盟要求所有原產于中國及相關鞋類在進入自由流通之前,向HM進口稅和消費稅機構(HMCustoms&Excise)提交事先監管進口許可證。進口商可以向任何成員國政府申請事先監控許可證,此證將在整個歐共體有效。希望向英國提出申請的進口商必須正確完整填寫ILB/W表格,并將該表交還給進口許可機構(ILB)。
針對歐盟所制定的此政策,國內企業在通關手續、港口倉儲、收費等方面遇到的不合理的待遇;產品在運輸環節、報關環節等方面受到費用上升,延誤時間造成的影響等。由于該監控剛剛實施,并且主要涉及具體出口流程的多為經銷商而非生產企業,因此該監控對中國鞋業出口的困難在短時間還不能得到更為詳盡的信息。
記者:由于相關結果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十分明朗。作為中國皮革協會對中國鞋品企業有何建議?
衛亞菲:進入2005年,反傾銷已經成為中國鞋業不可回避的問題。面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作為反傾銷的主體,企業要認真做好應訴的前期準備和法律咨詢工作,積極應訴、不要回避。不應訴的后果將會失去國際市場份額,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該"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將實施至事后監管體系(海關數據)完全可操作之日為止(最晚到2006年1月31日)。企業應當加強對《對外貿易法》、《反傾銷條例》、《反補貼條例》、《保障措施條例》等法律文件的學習。
盡管美國、歐盟、日本等已成為我國鞋類產品的主要進口國,但企業應及時調整出口市場,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避免對歐洲市場的過量出口,特別要避免在短期內到貨猛增,加速歐盟反傾銷提案的實施。同時隨著我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日益加強,開辟東盟市場應當成為中國鞋品出口的另一重要增長點。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提升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注重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的發展。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