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下月起“監視”中國鞋產品 限制進口數量
2005-01-27 10:01:2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來自立陶宛經濟部的消息表明,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將從下月1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鞋類實行監控。據此,歐盟將在第一時間掌握中國鞋類的進口數量,當中國鞋短期內出現進口激增時,歐盟將采取“特保”對中國鞋進行“封殺”。
立陶宛經濟部日前稱,歐委會將自2月1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鞋類實行預防性監管。屆時,立陶宛經濟部將在收到當地進口商申請后的5個工作日內發放預防性監管文件,進口商進行交易時需向當地海關出示該文件。而進口商在提交申請時,需同時提供貨物購銷合同及發票的復印件;若商品不是直接在中國購買,進口商則需提交由生產商簽發的生產證明。
上述消息印證中國輕工商會的信息———歐盟擬出臺對鞋類進口的監控措施,同時要求所有非歐盟國家的產品須出具原產地證明。
商會有關人士指出,監控主要針對過去受配額限制的產品,若自某地的進口量短期內出現激增,歐盟可采取“特保”以限制其進口數量。原產地證明的出臺則是由于中國內地不少鞋企都通過香港轉口至歐盟。
根據中歐入世協議,今年元旦起歐盟將取消對中國鞋類長期實行的配額制度并降低進口關稅,這一度令中國鞋商相信,歐盟將是今年最具增長潛力的出口市場。
但出于對中國鞋將蜂擁而入的擔憂,歐盟部分國家的制鞋商頻頻使出“先發制人”的自衛手段。上述監控措施由意大利制鞋商向歐盟“特保”委員會提起,意大利等國的鞋業協會去年還向歐委會提出對中國鞋類“反傾銷”的立案申請。
中國皮革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中國出口歐盟鞋子的質量相對較高,相應生產企業的規模也有限,因此短期內出現激增的可能并不大。但由于歐洲制鞋商對“中國制造”的“敵視”,業界還會要求歐盟提高在環保、技術上的要求,在配額取消后對中國鞋設置非關稅壁壘。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2003年中國對全球出口各類鞋總計125億美元,居前三位的出口市場為美國(42%)、歐盟(16%)和日本(8%)。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