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福建泉州鞋類出口量居全國第二位
2005-01-17 09:54:54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2004年,泉州出口鞋類共檢驗8.49億雙,貨值17.59億美元,分別增長15.9%和16.2%。至此,泉州鞋類出口量已占福建省的1/2、全國的1/8,在全國五大出口鞋類基地中,僅列廣東東莞市之后居第二位。
地處福建東南沿海的泉州是我國著名的僑鄉,也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之一。該市現有鞋類及相關企業4000多家,從業人員50萬人以上,制鞋業已成為該市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
據悉,泉州出口鞋類以中低檔鞋為主,運動鞋約占85%、拖鞋約占10%、皮鞋約占5%。目前,該市鞋類出口銷售市場已形成由歐盟、美國、日本、東歐、中東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成的多元化格局,其中,歐盟是泉州鞋類出口的第一大市場。經過近年來的大力開發,泉州鞋類出口不僅在品種上較為齊全,在開創品牌上也有新的突破。該市鞋業現擁有“富貴鳥”、“安踏”、“特步”等3個馳名商標,“富貴鳥”皮鞋和“安踏”、“亞禮得”、“特步”、“愛樂”旅游鞋等5個中國名牌產品。
去年以來,泉州鞋類出口在鞋材上漲,用工、用電緊張以及國外技術壁壘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仍保持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該市有關部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加大投入,提高鞋類企業的生產質量和管理水平。泉州700多家鞋類出口企業先后引進了100多條先進制鞋流水線,其中,不少企業還積極引進人才,并采用納米等高科技技術。目前,該市已有200多家出口企業獲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8家獲全國首批CQC標志鞋類產品認證。
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泉州鞋業以“中國鞋都”晉江為龍頭,各縣、區分工協作、資源共享,已初步形成從產品設計、鞋材供應到加工生產、出口的產業集群,吸引了不少外商前往投資。同時,政府大力為企業搭建經貿平臺,除成功舉辦“鞋博會”、“網交會”外,還積極引導企業參加“廣交會”、“貿洽會”,到國外開設商務機構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歐盟是泉州鞋類產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近兩年該地區相繼實施了偶氮染料禁令和“藍染料”禁令。為減少禁令對出口的影響,泉州有關部門通過召開座談會、培訓班及加大新聞媒體宣傳等各種形式,幫助企業了解相關知識,建立原輔材料、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體系,并組建了輕紡產品化學檢測實驗室。
全面提高通關效率。檢驗檢疫部門對38家鞋類企業實行一類管理,對22家企業實行“綠色通道”措施,為鞋類出口營造了方便快捷的通關環境。同時,該部門推行的“報檢簽證零周期”工作模式,也使原來半天的報檢簽證周期縮短為1小時內。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