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流延薄膜企業要過三關
2005-01-15 14:45:43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2004年是我國流延薄膜(CPP、CPE)發展迅速的一年。有數字為證:去年我國流延薄膜市場需求增加到約27萬噸。在此刺激下,去年流延薄膜的全國產量同比增長18%。目前全行業光引進的流延薄膜生產線就已超過60臺套,總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預計到2005年末,流延薄膜廠家將達到70家,擁有生產線118條,年生產能力將突破40萬噸。
但同時,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我國流延薄膜新建和在建項目的紛紛投產,2005年流延薄膜的產能有可能嚴重過剩,新一輪的價格戰將在第二季度拉開陣勢。如果這一預測成真,那么,走自主創新之路,合理選擇設備,開發差異化、專用化產品將是流延薄膜企業避免市場惡性競爭的惟一辦法。
設備要過投資回報關 流延薄膜具有優越的熱封性能和優良的透明性,是主要的包裝復合基材之一,用于生產高溫蒸煮膜、真空鍍鋁膜等,市場極為看好。正因為如此,一些企業為了一步到位,爭相進口流延薄膜生產線,在檔次上有層次越高越好的傾向,倒把市場需求和投資回報率拋到一邊。
據了解,從國外引進一條5層共擠設備約需資金5800萬元,總投資在8000萬元左右。若沒有市場作支撐,或市場發生變化,勢必造成巨大的投資損失。而目前同噸位國產設備的生產線的投資只有進口線的1/5左右,而且功能也不比進口的差。南通三信電子公司自主創新的多層流延薄膜設備,佛山仕誠塑料機械公司寬幅2.5米的多層流延薄膜流水線都已批量生產。這些都值得業內企業考慮。投資大的設備未必是最明智的投資。只有投入產出比相宜,在盡可能短期內能夠得到良好的投資回報率,這才是最明知智的投資。
原料要過采購關 2004年我國聚丙烯需求量約760萬噸,國產能力只有470萬噸,38%要靠進口解決,市場行情受國際影響較大。在去年下半年需求旺季,貨源緊張已引發市場炒作,給企業采購增加了難度和風險。
當前,國際上流延薄膜用聚丙烯、聚乙烯專用料正朝著精細化、專用化和高性能的方向發展。每一種材料在不同層面發揮各自特有的作用,從而賦予了薄膜新性能,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近來流延膜專用料開發熱點集中在低溫熱封材料上。丁烯/丙烯無規共聚物就是在這一理念下新推出的產品。該產品與常用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相比,熱封溫度高達100~112°C,其熱封強度高,不會出現起霜和發霧現象。也就是說,有好的原料才能有好的產品。
而目前國內流延薄膜企業面臨的是:國內生產的專用料品種單一。至今也只有中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燕化公司可以生產用于復合熱封層的原料,但數量顯然無法滿足眾多流延薄膜企業的需求,其他的鍍鋁膜高溫蒸煮膜用樹脂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種供應局面顯然不利于流延薄膜企業的發展。所以,任何一家欲大干快上的流延薄膜企業都必須正視和解決原料采購關,要么能夠扛住全部原料進口的高價,要么能夠在稀少的符合要求的國內專用原料市場上占住供應渠道。否則,早晚將面臨無米之炊的困境。
品種要過‘差異‘關 我國流延薄膜通用品種的比重約占73%,而蒸煮膜、紙巾膜、EVOH膜、防霧膜等特種膜比例很小。特種膜附加值高,利潤大,但往往訂貨批量小、品種規格多、質量要求高,而且生產工藝、個性化管理、顧客服務等技術門檻較高,生產經營風險較大。在大路貨品種競爭白熱化的今天,特種膜已成為流延薄膜企業優勝劣汰必過的坎。企業只有從產品研發、工藝設計、質量控制及技術服務幾個方面著手,更加注重特種膜的開發,滿足市場不同層次的需求,才能在行業中爭得自己的客戶。誰的產品差異化大、多,誰的生存空間就大、多。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實施,今年中國GDP增長短期內有所放緩,但流延薄膜仍屬朝陽工業,未來幾年市場需求仍將保持12%~17%的快速增長。這是最大的市場利好。加快調整,順利地闖過三關,這是國內流延薄膜企業的明智之舉。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2004聚丙烯回顧及分析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