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利率處在上升期
2005-01-13 15:58:4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2004年,全球多個國家開始升息:美聯儲5次提高利率,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25%;英國年內4次提高利率,將官方利率從3.75%提高到4.75%;瑞士央行下半年兩次升息;新西蘭央行則5次升息,將利率提高到6.25%;澳大利亞央行早在2003年四季度就兩次升息,將利率提到5.25%。
導致全球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復蘇加快令通脹壓力增大。預計200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左右,這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特點是美國再一次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而全球化的發展增強了新興國家的經濟活力,中國急速的工業化發展也成為帶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動力;另一大特點則是各國推行的大規模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對提振經濟起到重要作用,也導致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增大。
從財政政策看,由于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各國財政狀況普遍惡化。美國財政預算赤字上升到二戰以來最高水平,預計2004年財政赤字將達到GDP的5%。日本財政赤字仍然占到GDP的8%,歐元區許多成員國的赤字狀況都高于歐元區《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工業國家在中期內幾乎無一例外地面臨著衛生保健和養老費用大幅上升的問題。新興國家雖然對限制財政赤字做了很多努力,但公共機構的債務一直在增長,已經超過GDP的5%,一些政府還面臨國有企業或者銀行潛在虧損而帶來的巨額債務。財政赤字的增加導致貨幣供給上升,令通脹壓力增大。
從貨幣政策看,由于全球利率水平處于歷史低位,在經濟加速增長的影響下,通脹壓力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始顯現。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2004年1-11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年率為3.7%,而2003年全年增幅僅為1.9%。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漲幅也遠超上年,2004年前11個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年率上漲2.3%,較2003年時1.1%的漲幅高出逾一倍。其他國家的通脹也趨于上升,英國2004年5月零售銷售增長年率達兩年來最高水平,較上年同期增長7.4%,為2002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瑞士和加拿大經濟增長也促使通脹壓力增大,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高于加拿大央行的預估。日本長期利率上揚也引起關注。由于經濟強勁復蘇,日本公債收益率節節高升。10年期公債收益率一度創下2000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此外,2004年油價和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也威脅到全球物價的穩定。
另一個推動通貨膨脹上升的因素是亞洲外匯儲備大幅增長。亞洲經濟體用手中的美元大量買入美國國債可能會帶來兩種影響:其一是將美國利率水平壓低,可能引發股票及房產市場的泡沫;另一個后果則可能是,外匯儲備將給亞洲國內市場帶來過多的現金,從而引起通脹。
世界銀行在1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略微放慢,從2004年的4.0%放緩到3.2%。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將從2004年的4.4%放緩到3.5%,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預計美聯儲將在2005年繼續堅持逐步小幅升息的策略。這首先是因為,美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快增長。12月17日美國白宮發布的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05年美國實質GDP增長率為3.5%,2006年將放緩至3.4%;2004年受油價上漲影響達到3.4%的通脹率在2005年將會下滑至2.0%;失業率會自5.5%下降至5.3%。美聯儲將繼續保持對通脹率上升危險的關注,采取小幅升息策略加以控制。
其次,美聯儲的升息策略成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防線。由于美國的雙赤字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而國際經濟環境又出現一系列不利美元的變化;美國出于減少經常項目赤字的考慮,將在中期繼續推行弱勢美元政策。美聯儲繼續推行逐步升息的貨幣政策,有利于減輕美元進一步下跌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威脅。
12月13日英國央行在其半年一度的金融穩定性評估報告中發出警告稱,從全球范圍看,對于當前資本流動方式之可持續性的疑慮已經增加,美元面臨的下跌風險及未來外匯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上升,而市場對于這些因素對利率、資產價格及活動的影響疑慮也在加深。這可能增大金融機構面臨的市場風險及經濟增長急劇放緩的國家信貸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詹不久前也發出警告稱,美元下跌是全球經濟風險的一個早期訊號。雖然目前沒有跡象顯示民間投資者對美元資產失去了興趣,然而,發生美元崩盤的可能性卻有增無減。拉詹認為,面臨這種風險,金融市場需要貨幣政策作為支撐。如果匯市出現劇烈震蕩,貨幣政策將是首道防線。如果美元繼續顯著走貶,將推動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加快升息步伐,以加強美元的地位。預計美聯儲上半年將把利率提高到3%,下半年的利率決策將更加取決于經濟數據,仍然有很大可能在年底之前,將利率提高到3.25-3.5%。
由于歐元區通脹壓力上升,預計歐洲央行將在2005年下半年開始升息。自2003年6月以來歐元區利率一直保持在2%的歷史低位。由于歐元兌美元匯率走強,而且歐元區經濟增長仍然疲弱,預計2005年歐元區利率水平將繼續低于美國,在2005年底可能上升到2.25-2.50%。由于自2003年11月以來,英國央行已五次升息,近期數據顯示,升息已令英國房屋市場及消費者支出降溫,預計英國利率已經接近觸頂。
日本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疲軟,預計日本央行在2005年將繼續維持零利率政策不變,以提振經濟和對抗通縮。而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等國家及一些亞洲國家的利率可能繼續上升。
2004年,全球多個國家開始升息:美聯儲5次提高利率,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25%;英國年內4次提高利率,將官方利率從3.75%提高到4.75%;瑞士央行下半年兩次升息;新西蘭央行則5次升息,將利率提高到6.25%;澳大利亞央行早在2003年四季度就兩次升息,將利率提到5.25%。
導致全球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復蘇加快令通脹壓力增大。預計200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左右,這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特點是美國再一次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而全球化的發展增強了新興國家的經濟活力,中國急速的工業化發展也成為帶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動力;另一大特點則是各國推行的大規模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對提振經濟起到重要作用,也導致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增大。
從財政政策看,由于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各國財政狀況普遍惡化。美國財政預算赤字上升到二戰以來最高水平,預計2004年財政赤字將達到GDP的5%。日本財政赤字仍然占到GDP的8%,歐元區許多成員國的赤字狀況都高于歐元區《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工業國家在中期內幾乎無一例外地面臨著衛生保健和養老費用大幅上升的問題。新興國家雖然對限制財政赤字做了很多努力,但公共機構的債務一直在增長,已經超過GDP的5%,一些政府還面臨國有企業或者銀行潛在虧損而帶來的巨額債務。財政赤字的增加導致貨幣供給上升,令通脹壓力增大。
從貨幣政策看,由于全球利率水平處于歷史低位,在經濟加速增長的影響下,通脹壓力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始顯現。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2004年1-11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年率為3.7%,而2003年全年增幅僅為1.9%。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漲幅也遠超上年,2004年前11個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年率上漲2.3%,較2003年時1.1%的漲幅高出逾一倍。其他國家的通脹也趨于上升,英國2004年5月零售銷售增長年率達兩年來最高水平,較上年同期增長7.4%,為2002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瑞士和加拿大經濟增長也促使通脹壓力增大,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高于加拿大央行的預估。日本長期利率上揚也引起關注。由于經濟強勁復蘇,日本公債收益率節節高升。10年期公債收益率一度創下2000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此外,2004年油價和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也威脅到全球物價的穩定。
另一個推動通貨膨脹上升的因素是亞洲外匯儲備大幅增長。亞洲經濟體用手中的美元大量買入美國國債可能會帶來兩種影響:其一是將美國利率水平壓低,可能引發股票及房產市場的泡沫;另一個后果則可能是,外匯儲備將給亞洲國內市場帶來過多的現金,從而引起通脹。
世界銀行在1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略微放慢,從2004年的4.0%放緩到3.2%。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將從2004年的4.4%放緩到3.5%,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預計美聯儲將在2005年繼續堅持逐步小幅升息的策略。這首先是因為,美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快增長。12月17日美國白宮發布的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05年美國實質GDP增長率為3.5%,2006年將放緩至3.4%;2004年受油價上漲影響達到3.4%的通脹率在2005年將會下滑至2.0%;失業率會自5.5%下降至5.3%。美聯儲將繼續保持對通脹率上升危險的關注,采取小幅升息策略加以控制。
其次,美聯儲的升息策略成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防線。由于美國的雙赤字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而國際經濟環境又出現一系列不利美元的變化;美國出于減少經常項目赤字的考慮,將在中期繼續推行弱勢美元政策。美聯儲繼續推行逐步升息的貨幣政策,有利于減輕美元進一步下跌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威脅。
12月13日英國央行在其半年一度的金融穩定性評估報告中發出警告稱,從全球范圍看,對于當前資本流動方式之可持續性的疑慮已經增加,美元面臨的下跌風險及未來外匯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上升,而市場對于這些因素對利率、資產價格及活動的影響疑慮也在加深。這可能增大金融機構面臨的市場風險及經濟增長急劇放緩的國家信貸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詹不久前也發出警告稱,美元下跌是全球經濟風險的一個早期訊號。雖然目前沒有跡象顯示民間投資者對美元資產失去了興趣,然而,發生美元崩盤的可能性卻有增無減。拉詹認為,面臨這種風險,金融市場需要貨幣政策作為支撐。如果匯市出現劇烈震蕩,貨幣政策將是首道防線。如果美元繼續顯著走貶,將推動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加快升息步伐,以加強美元的地位。預計美聯儲上半年將把利率提高到3%,下半年的利率決策將更加取決于經濟數據,仍然有很大可能在年底之前,將利率提高到3.25-3.5%。
由于歐元區通脹壓力上升,預計歐洲央行將在2005年下半年開始升息。自2003年6月以來歐元區利率一直保持在2%的歷史低位。由于歐元兌美元匯率走強,而且歐元區經濟增長仍然疲弱,預計2005年歐元區利率水平將繼續低于美國,在2005年底可能上升到2.25-2.50%。由于自2003年11月以來,英國央行已五次升息,近期數據顯示,升息已令英國房屋市場及消費者支出降溫,預計英國利率已經接近觸頂。
日本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疲軟,預計日本央行在2005年將繼續維持零利率政策不變,以提振經濟和對抗通縮。而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等國家及一些亞洲國家的利率可能繼續上升。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亞洲LDPE塑料市場大幅下跌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