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要聞]低成本擴張 制約中國鞋革企業國際化
2005-01-10 10:24:2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斗牛士的野蠻行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新的國際貿易課題擺在了企業家的案頭。在推動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他們不僅要提升品牌檔次、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更要掌握實務操作能力、擁有國際化競爭的經營技巧
文/本刊記者 馬蕾
10月12日至15日,溫州國際會展中心,正在舉行的2004中國國際輕工產品(溫州)博覽會上,康奈、紅蜻蜓、東藝、吉爾達等溫州鞋革行業的龍頭會聚一堂。“西班牙燒鞋事件”帶給他們的傷痛仍在繼續。
西班牙當地時間9月16日晚,在有“歐洲鞋都”之稱的埃爾切市,一些市民搗毀并焚燒中國人的鞋店、倉庫,造成價值100多萬歐元的溫州鞋被焚。
其實,早在事件爆發之前已有媒體預言了這場風波:美國對進口鞋實行零關稅、歐盟取消對中國鞋的配額,兩大利好帶給溫州鞋業的,看似機遇實則挑戰。
從2005年1月1日起,歐盟將取消從中國進口部分鞋類產品的配額,這意味著溫州鞋將在歐洲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專家分析,在市場手段無法抗衡的情形下,貿易措施必然登場,即使沒有暴力事件,東道國也有可能運用政策手段來保護當地市場。
埃爾切事件的風波終將平息,但它留給華人企業家的思索卻不是那么簡單。
價廉不是競爭優勢
斗牛士的野蠻行為并非偶然: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溫州東藝鞋業等中國鞋商在俄羅斯遭查扣,損失約3億元;2003年冬,20多家溫州鞋企的鞋類產品在意大利羅馬被焚燒;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亞政府發布禁止進口商品名單,溫州鞋名列其中;2004年2月,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場華商貨物被查抄,包括溫州商人在內的中國商人損失約3000萬美元。
“價廉物美”曾是我們的驕傲,但今天,它已經成為中國商品受歧視的根源。一位溫州模式研究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產品走向世界,我們的競爭優勢將使一些國家的某些產業重新洗牌。”但這優勢并非出自技術革新。
一些沒有絲毫科技含量的產品在發達國家早已停產,而我國一些地區卻對該類產品樂此不疲,這其實是在為發達國家提供廉價資源。英國《金融時報》調查顯示,如果中國的工廠都按國際標準實施環保措施,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將喪失殆盡。據估計,目前中國每1萬美元GDP的能耗是日本的40倍。“價廉物美”不再是中國商品的優勢,而是中國企業的悲哀。
三星(行情 論壇)不當搬運工人
三星標志的產品6年前在海外還是“廉價”與“仿制”的代名詞。
亞洲金融危機讓李健熙意識到,三星如果只做低成本的搬運工,就不可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勝,因而他開始改變發展策略,從產品的設計著手,在美國、歐洲和日本開設設計所,招募大量優秀的設計人才,不惜用重金打造強大的研發隊伍,并將營銷的重點放在重量級的世界性大事上,將三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地位。
三星的成功是擺在中國企業家面前最好的范例。停留在“Made in China”階段的中國企業,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只有掌握了原創力,中國企業才能駛向“Brand in China”和“Creative in China”的彼岸。中國企業若要在海外擴展市場,必須建立企業和品牌的公關形象,不能僅以成本低為單一競爭條件。
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朱峰說:“我們有些企業為了擠入國際市場,總熱衷以低價策略為先導,不注重產品開發,使產品在國際上戴了一頂低價帽。”意大利Fotoshoe集團總裁Alberto Molteni說,溫州鞋企應該關注改變鞋子品質、提升附加值,探索走高端市場的道路,提高中國鞋在歐洲的社會認同度。
提高社會認同度不僅僅是溫州鞋的出路,也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不二法門。
雙贏才是必勝策略
一個新的國際貿易課題擺在了中國企業家的案頭,他們不僅要提升品牌檔次,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更要掌握推動企業國際化的實務操作能力,擁有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經營技巧。
思索如何拓展環球業務不僅是經營者的職責,也一直是許多學者關注的話題。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認為,在國外開餐館也許可以讓當地人享受不同國家的文化。但把低成本競爭模式移植到國外,影響到當地產業的發展,這種國際投資模式是有問題的。生產可替代性的產品就必須考慮和當地合資合作。
康奈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周津淼說:“我們已經參與了國際鞋業貿易的規則和技術標準的制訂,這對沖破國際貿易壁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民間壁壘十分厲害。我們今后還需要研究海外市場包括風俗習慣在內的多項指標。”
追溯到半個世紀前,歐美跨國企業向海外擴張之初,就已經考慮和當地民情及文化相融合。不少企業還定期撥款,贊助當地公益和文化事業。這些事例提醒中國商人應努力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多行善事、造福一方,實現雙贏,這樣的主動回饋有助于緩和經濟競爭導致的族群矛盾。
中國企業的經營思路與貿易方式正在與西方的競爭規則發生著碰撞,如何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如何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如何融入所在國的商業文化、如何與當地民眾協調共處,是企業邁向國際化道路上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飛利浦人力資源管理教席教授楊國安也告誡道,盡管成本還是我們的優勢,但也不要總是低價弄亂當地市場,華人企業在國外也不要太“大陸化”,如果華人企業能利用當地人才解決與所在地的矛盾,像這類突發事件就未必會發生。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專題報道]04年中國輕紡城仿皮大行其道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