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福利:經年不變的面孔
2004-12-14 17:17:58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在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的競爭被歸結為人才的競爭的今天,很多企業把福利作為人才爭奪戰中的一個重要籌碼。然而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國企的行動卻相對遲緩,福利政策仍打滿過去的烙痕,恒久不變的面孔缺乏彈性。
作為大型國有企業,中外運(上海)集團有限公司的福利跟一般國有企業基本相同,其福利政策遵循“按勞分配,兼顧公平”的原則,福利水平“在同業中居于中等偏上”,福利項目也與一般國企基本相同,如獎金、養老金、公積金、休假、產假等等,還有福利分房。
政策真空。該公司前身是中外運上海分公司,去年5月組建集團公司。盡管用公司人事經理湯學海的話來說,公司有很多福利方案在醞釀之中,尚未最后定案,仍有雷聲大雨點小之嫌。公司有一項福利是分房,過去一直采用實物分房,去年起開始實行貨幣分房。但由于上海市政府關于貨幣分房的具體措施尚無規定,所以企業也沒有最后定案。難以想象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舊的方案不再實行,新的方案又遲遲不露面,真空期的企業福利如何執行?在機制靈活的私營企業和按市場規范行事的外資企業中,如果也有這種情況出現,恐怕難以頻頻成功地從國企挖走人才吧?
缺乏彈性。按照公司政策,員工福利的高低取決于公司的效益,“如果超額完成國家的利潤指標,員工的福利就會相對豐富。”但是,象很多其它國企一樣,公司的養老金、公積金都是封頂的(按市里規定是不超過平均工資的3倍),這與“福利取決于效益”似乎有難以調和的矛盾。公司實行“以崗定薪”,福利也同樣因崗位不同而不同,職位高者福利也相對較高,例如補充公積金,按收入的百分比提取,職位不同,提取的百分比也不一樣。但這種提取比例多年不變,比例差距很小,缺乏靈活性。在福利項目上,也如眾多國企的情況一樣,公司上下基本一致,僅在數量上有些許的差別,無法在福利項目的安排上體現對不同人才的靈活性。
功能不清。從國營企業的福利政策和措施上來看,都對福利在企業發展中的功能模糊不清。它們體現不出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概念:福利是塑造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從而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工具。他們只是簡單地將福利看成是員工薪水的一部分,只不過以另一種形式發放而已,因而福利的安排一成不變,缺乏多樣性和靈活性。湯學海強調,作為國企的苦衷之一是薪酬福利的上下差距不能太大。不能象外企和私企那樣讓高級干部和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拉的很大,來體現對人才和能力的重視。他提到公司有這么一條政策,對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其收入和福利不受公司規定的限制。但是到目前為止,該政策從未實施過。是沒有遇到這樣的人才呢,還是壓根就只是個擺設?而且對這里的“特殊才能”也沒有具體界定,如何不受限制的具體規定也沒有。當前國內有一些公司在嘗試借鑒西方管理經驗,從人的管理向制度管理轉變,但如這般模糊不清的制度又如何能得到實施呢?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企業中,誰來設定考核標準?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