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膠產業格局變化中
2004-11-05 14:18:2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橡膠工業對天然膠需求呈直線攀升之勢,范圍不斷擴大,用量不斷提高。此外,加入WTO使中國天然膠產業融入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得不面對關稅保護作用逐步消失,其他產膠國在加工規模效益、產品差異化等方面的優勢所帶來的強大壓力。同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形成,也必將對中國天然膠供需產生影響。天然膠供需格局的顯著變化,促使中國天然膠產業采取措施,快速而全面地提升產業競爭力。
農業部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天然膠產業發展高級論壇上提出明確思路:面對種種挑戰,天然膠產業亟須把握發展方向,提高宏觀調控效率,包括探討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方式和經營模式,提高產業效益;尋求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力與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天然膠產量,尋求國內供給新途徑和新辦法;選擇技術創新重點,實現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科技創新步伐;進一步整合天然膠資源,推進加工布局調整,提高產業規模效益,逐步延長產業鏈,形成高水平的加工產業群。對此,參加論壇的政府高級官員、天然膠主要種植墾區負責人和科研人員均高度認同。
作為國內天然膠種植和加工業的支柱,云南、海南兩省領導均表示將切實以資金和政策優惠,支持天然膠產業發展。云南省爭取將目前的360多萬畝天然膠種植面積擴大到2010年的400萬畝,干膠年產量由22萬余噸擴大到30萬噸,力爭用5~10年時間將該省建成面向全國、服務世界的天然膠生產、科研基地和交易中心,建成面向東南亞的重要橡膠加工基地;海南省爭取到2010年天然膠種植面積達到43萬公頃,干膠產量達到45萬噸。
兩省發展思路完全合拍,將主要從四方面著手實施。一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營造產業發展優勢。特別將對天然膠加工企業的布局進行優化調整,打破布局上的地域性界限,擴大企業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的一致性和競爭力。二是做大做強企業,營造產業規模優勢。包括拓展橡膠主導產業鏈條,形成配套聯動、協作共進局面,擴大天然膠產業生產規模和加工能力,增強產業研發能力,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三是加強配套協作,營造產業集聚優勢。將打破以行政區域和農場經營為主的傳統經營模式,規范重組兩省的國有農墾集團,實現天然膠資源及產業的跨區域整合和配置;做好橡膠產業龍頭企業的上市工作。四是深化改革,營造產業機制優勢。全力推進產權制度和經營機制改革,通過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和先進的利益連接機制,培育市場競爭主體,以科技創新為重要依托,與國際市場無縫對接并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的天然膠現代產業體系。
與此同時,兩省負責人均特別強調“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提出將創造條件幫助企業對外擴張,在其他有條件的國家和地區建立種植基地。
民營天然膠因能增加供給和活躍市場,近來得到橡膠行業的特別關注和期待。來自海南省政府咨詢委員會的顧問在論壇上將此作為專項議題提出。這位專家認為,橡膠工業期待更多天然膠產品,而民營橡膠發展尚有較大潛力,發展空間可進一步拓寬。但民營橡膠存在明顯不足,如總體生產水平比國有農場低,發展不平衡,技術落后,產品檔次較低,收購渠道不夠順暢等。這些問題是農民自身難以解決的,有待得到政府更有力的扶持和服務,呼喚科技的進一步支撐和保障。
他提出的具體發展思路得到業界共鳴,值得橡膠工業界關注、配合或應對。一是科學規劃,實現產業化經營。按省、地、縣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在此基礎上,整合協調各種力量,分頭實施。通過建立示范基地,健全服務機制,扶持龍頭企業,建立加工和收購網點等形式,形成從規劃、種植、植保、加工到綜合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及保障體系,實現分散種植的產業化經營。鼓勵、引導農民建立橡膠專業協會,逐步強化職能,完善機制,使之發揮生產和營銷主體作用。二是加大資金支持。針對橡膠生長周期長的特點,積極向種植農民提供初期發展資金貸款。三是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目前,民營橡膠由于銷售渠道不暢、信息不靈等原因,價格偏低現象相當普遍,所以有必要對民營橡膠收購體系進行整頓,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對農資市場嚴格管理,對制售偽劣農藥、肥料、化工原料等違法行為嚴加打擊。同時積極鼓勵農民組成銷售聯合體,對所需生產資料集體采購,產品共同銷售,實行自我保護,既可降低成本,亦可防止受騙。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近期PTA市場分析與預測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