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制鞋業五大優勢四大弱點概述
2004-10-30 16:10:0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制鞋業是福建省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我省是我國重要的制鞋基地,已形成了從嬰童到成人鞋,從運動鞋、拖鞋到皮鞋,品種較為齊全的鞋類產品格局。2003年我省制鞋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672家,產值314億元,出口交貨值197億元,從業人員33.5萬人,出口額連續幾年居全省單項商品前列,晉江市被評為“中國鞋都”。
福建省制鞋業有五大優勢:
一是產業規模突出:五大優勢省制鞋業產值、產量、出口交貨值均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鞋產量約占全國四成,出口量占全國鞋業出口的四分之一。
二是品牌效應明顯:全行業擁有一批如富貴鳥、安踏、寰球、三興、木林森、華豐、鴻星爾克、別克等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富貴鳥”“安踏”、“愛樂”、“特步”、“亞禮得”五個品牌為“中國名牌”,占全國同行業名牌數的38%,有17家企業獲準進入國家“綠色通道”,有31家企業進入福建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轄區出口綠色通道,安踏運動鞋市場綜合占有率連續三年穩居全國首位,寰球、泉州寶峰、威敵狼、葉下等外向型企業的產品在國外市場走紅,寰球公司“亞禮得”品牌已打入東歐市場,泉州寶峰產品成為沃爾瑪、美孚等零售商以及塔旗、熙爵、鷲翔、ESO、IPC、經緯、魯曼進出口公司長期合作伙伴。
三是產品布局合理:晉江地區主要以生產運動鞋為主,市場定位內外銷兼顧;石獅主要以生產皮鞋、休閑鞋為主,內銷為主;莆田主要生產運動鞋、旅游鞋、外銷為主;福州以生產運動鞋為主;一些周邊區縣以生產出口沙灘拖鞋、塑料鞋為主。
四是產業集群初現:福建省制鞋業主要分布在泉州、福州、莆田,三地市產值分別占全省鞋業產值比重45.9%、26.3%與23.2%,三地產值合計占全省鞋業產值的95.44%。泉州市先后引進一千多條制鞋流水線,有100多家出口企業獲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晉江市已具備了制鞋產業的產業集群雛形,目前從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機直至數字制模都有專業廠家,從事配套服務,陳埭鎮形成了長達數公里的“鞋材一條街”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吸引著國內許多省(市)及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鞋材、鞋機客商入市經營,年交易額超20億元。現晉江市于2003年投資1.85億元,占地15萬平方米,建設中國(晉江)鞋業城,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已成功連續舉辦了六屆,參會客商遍及國內上百個城市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到會客流近40萬人次,累計達成合同交易額超100億元。
五是營銷策略靈活:據了解目前在央視投放廣告的福建鞋業品牌達25個之多,尤其是中央五套體育頻道,被人稱為“福建鞋業頻道”。福建省許多制鞋企業已經通過設立專賣店、專賣柜、專賣站,與消費者建立了直接的購銷關系。一些頗具規模的企業已開拓走出國門,聯手赴國外參加專業鞋展,并在海外設立辦事處,建立營銷網絡,僅晉江陳埭鎮的鞋企在海外設立的辦事處已達45個,派出人員超百名。
福建省制鞋業雖有上述五大優勢,但也存在四大弱點。一是人力資源缺乏,一些管理、研發、設計人才引得來,留不住,熟練工人不足。二是企業創新能力低、中小企業大部分仍以仿冒抄襲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差異性小。三是缺乏自己出口品牌,鞋類出口大多屬于未料加工,貼牌加工,定牌生產,真正屬于自己的獨立品牌出口較少。四是出口市場相對集中,產品定位趨同化、企業間存在無序競爭相互壓價。
發展福建省鞋業的五項措施:
(一) 培育產業集群
培育福州、莆田兩大鞋業生產基地,做強、做大晉江運動鞋產業集群,增加產業集群內主產業鏈的深度、廣度和強度;鼓勵各個生產基地和產業集群向周邊輻射,向上下游延伸,鼓勵晉江運動鞋產業集群和福州、莆田兩大鞋業生產基地之間提高關聯程度。
(二) 加強產銷協作
企業之間要逐步形成分工明確、利益共享、誠信穩定的生產聯合體,引導廣大中小制鞋企業轉變經營理念,甘當配角,主動與龍頭企業建立互為依存、互為補充的生產協作關系。以此來促進全省規模鞋業企業實現低成本的快速擴張。
(三) 推進技術創新
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智模式和產學研一體化招人才引智機制,加快高素質專業人才引進步伐,盡快成立鞋業研發中心、鞋業技術工人培訓學校,為我省制鞋業技術創新提供人力支持。把握福建省鞋業檢測中心獲得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成員的多邊互認資質機遇,完善軟硬件配置,推動鞋類產品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四) 拓展營銷領域
一要繼續辦好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扶持企業外出參展,尤其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廣交會展位攻關力度,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與鞋密切相關展洽會,增進我省鞋類企業與國內外商家的多層次信息交流,增強國內外客商對我省鞋業品牌的認知感;二要探索組織鞋類企業在國內主要媒體開展集中宣傳,減少鞋業企業間廣告內耗,降低廣告成本,提高品牌宣傳效應。
(五) 鞋業產業鏈招商
開展鞋業產業鏈招商,發展鞋機、鞋料產業,逐步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優化整個產業結構。
通過“十五”的發展,使福建省制鞋業行業從數量競爭轉到質量、品牌提升。在發展方式上,將更加重視環保和資源節約、對產品本身、生產過程有管理將更加嚴格與世界行進國家接軌,產業集群向更高層次發展進軍。預計2006年,全省制鞋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將從2003年314.8億元增加到500億元,年均增長17%,出口交貨值由2003年197.5億元增加到376億元,年均增長24%。
附:2003年福建制鞋業有關數據
一、 制鞋業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均居全國第二位
2003福建省制鞋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672家,產值3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2%,占全國的23%,居全國同行第二位,僅次于廣東;銷售收入28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占全國的22.3%,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利潤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占全國的30%,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僅次于浙江。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國內聚乙烯整體市場漲跌不一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