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業歐洲攻略有待調整
2004-09-30 17:13:18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埃爾切事件”當然是地地道道的暴徒行徑。但商人是應該“趨利避害”的。借鑒此次事件,或許我們可以了解,今后泉州企業要重新尋找扎根歐洲的生存策略。
調整歐洲攻略
泉州市鞋業商會秘書長鄭天對指出,泉州鞋的歐洲攻略已經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了。
在談到“埃爾切事件”時,鄭天對指出,中國鞋和歐洲鞋在歐洲市場上的定位完全錯開的,中、歐商家之間不存在市場利益上的正面競爭。“埃爾切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歐洲對中國商人的經營方式不滿。
中國鞋在勞動力成本上,相對于歐洲有著巨大的優勢,這一點始終刺激著歐洲人的神經。但理性地看,成本優勢并非一種一勞永逸的優勢,在品牌如林的歐洲,泉州產品如果沒有加入到當地的品牌競爭,并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勢必在將來陷入被動。今后,泉州企業要找到在歐洲運營品牌的方式方略。
鄭天對說,“埃爾切事件”當然是地地道道的暴徒行徑,但從另一方面看,在歐洲經商的泉州商人善于維護自己的權益。
名牌在歐洲貶值
歐洲是泉州商品的第二大出口地,隨著歐盟東擴,泉州貨進一步從東歐擴散到整個歐洲。
在歐洲,特別是東歐,已經有眾多的泉州制鞋企業和服裝企業進入。近幾年,這些企業在歐洲的生意都相當紅火。晉江的寰球、安踏、三興、恒強等企業在匈牙利都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勢態。據了解,這些企業以批發方式進入當地市場后,到目前已經開始在歐洲發展連鎖專賣。
但要在歐洲站穩腳跟非一日之功。一些國內的名牌產品到了歐洲以后,并沒有得到當地消費者的認可,結果是仍然淪為低檔貨。在歐洲,一雙耐克鞋的售價是100—120歐元,但泉州鞋售價大都在10歐元以下。
據有人士介紹,在歐洲,中國運動鞋、旅游鞋的頭兩把交椅上坐的是莆田人,莆田的郭氏鞋業和品牌為WINKE的公司是兩大頭,但這兩家在當地的銷售價格比泉州鞋更低。
巨大的差價雖然使泉州鞋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低檔貨目前在歐洲也已經趨于飽和,泉州鞋必須重新定位,才能在歐洲站穩腳跟。泉州某著名品牌的總裁提出,要在歐洲實現零售價40—50歐元的定位,但從目前來看,還需要長期的努力。
歐洲增值空間大
剛從歐洲回來的何苦,在談到對歐洲鞋業市場的觀感時說,歐洲商品的價格定位比中國高得多,中國產品在歐洲的增值空間很大。
何苦認為,歐洲的中國商人奉行的仍然是薄利多銷的原則。一方面中國的生產成本比歐洲低得多,另一方面,中國商品的附加值也非常低,基本上是在成本價附近銷售,這不是長久之計。在歐洲很多國內名牌產品的銷售價比國內更便宜,這本身是一種悖謬,根本原因就是這些牌子到了國外根本無力體現價值。
品牌的價值是文化問題,因而也需要企業本地化。何苦說:“國際化就是全球本地化,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本地化尚未起步,目前仍只是把那里當做一個批發市場。”企業要扎根歐洲需要理解和融入當地的文化,采取與當地文化環境相適應的市場營銷策略,吸收當地的人才。要讓品牌成為一個“虛構”的國際化的符號,而不是讓人家看成是一個商販,不過,這個過程仍很漫長。“歐洲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并不是一個打打廣告就能成功的地方。”何苦指出。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制鞋業是朝陽還是已經步入暮日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