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貧族”的月“光”生活
2004-07-19 16:52:3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一個外國老太太從年輕時開始超前消費,向銀行借了錢享受生活,臨死前恰好把銀行的各項貸款都還清;而一位中國老太太從年輕時開始定期儲蓄,一生勞碌,省吃儉用,給子女留下了一筆可觀的遺產,但她生前卻幾乎沒享受過什么。
隨著這個故事的流傳,外國老太太的消費觀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女性拿著豐厚的薪水,卻因為花得更多經常一貧如洗、入不敷出。于是,我們的生活字典中又蹦出了一個新名詞———“女貧族”。張小姐從事大眾傳媒職業,年方26歲的她集時尚、新潮、格調、個性于一身。月薪4000元至5000元的她,首付5萬、貸款6萬元買了一輛寶藍色賽歐,開著到處跑。下館子、泡吧、健身、旅游……“心無雜念享受當下”。她認為,儲蓄往往會使自己的生活從“氣態”轉化成“固態”,猶如小鳥進了樊籠一樣失去自由。所以她既無銀行存款,又無自己的物業,二十幾歲仍與父母住在一起,交很少一點兒伙食費。
像張小姐這樣的單身“女貧族”,一般以35歲以下的中高等收入者居多。她們都有較前衛的處世原則和生活方式:信奉快樂就好的人生哲學,不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羈絆而生活;只對自己負責,不讓自己受束縛也不束縛別人;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對生活有獨立見解,善于抓住眼前的快樂,讓每一天都活出精彩。
一位馬先生曾表示雖然很羨慕“女貧族”的生活狀態,但無法效仿,因為他要攢錢買房子結婚,不可能像“女貧族”那樣無牽掛地花錢購物和玩樂。
據了解,江城“女貧族”的成員主要集中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帶以及外企、銀行、房地產、傳媒等領域。她們主張“今天花明天的錢”。一位從事IT業的李小姐告訴記者,她每月的收入很高,卻無一分錢存款,有時,一個月還沒過完,這個月的薪水卻已花光了。所有的錢都用于自己的日常消費。她是美容院、健身房、西餐廳、專賣店的常客。她表示,花錢就是要尋求“快樂的感覺”。李小姐的父親則稱,不斷成長的消費文化正與“女貧族”的成長在同步發展,他看不慣女兒大手大腳的月“光”生活,但承認她有她的快樂。
“化妝品我只認蓮娜麗姿,逛商場我只去新世界和武廣。”在外企工作月薪4000元以上的陳麗對自己的消費有絕對嚴格的要求。她說自己屬于過手錢不多、但肯定過手就沒的那種。“至于結婚養家的大事情,我覺得也輪不到我操心,我找的那位要是連這點重擔也承擔不起,那還不如……呵呵,經濟學家說男人在工作壓力上承受著比女人多幾倍的重負,所以‘新貧族’多是女性。”
做房產銷售的方小姐是個采購狂,一旦與時尚有關的商品問世,她總是第一時間消費和享受,沒有存款。另外,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把大把的錢奉獻給旅游事業。她說,她特別喜歡以前的一句廣告詞,“女人就該對自己好一點,不是嗎?”那個廣告模特特慵懶地躺在沙發里,滿臉幸福相,發嗲著說這句話,可是深深地打動了她。
有專家認為,“女貧族”的出現代表著一種社會進步,反映出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年輕人已不再希望過攢足錢買房子的日子,而是貸款買房。掙錢花錢,花錢掙錢,干嗎要苦自個兒?這種觀念的轉變完全是受到西方人觀念的影響,掙了錢后就去享受生活。況且“女貧族”、“零儲蓄族”的錢都在市場上流動,無疑拉動了“內需”,也解了政府一大難。但若是有計劃地“大手大腳”,未嘗不可,若是盲目消費實不可取。鼓勵消費并不意味著提倡不切實際地去趕時髦。
對于“女貧族”的長輩來說,這樣的消費方式實在令他們難以接受。在他們眼里,這是一群不會過日子的年輕人,與自己當年的精打細算花錢形成鮮明對比。她們毫無節制的消費熱情不值得提倡,更不宜效仿。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美女CEO,七年磨一劍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