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市場陷入悖論 誰說勞動力成本低是中國優勢
2004-07-13 09:07:3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勞動力低成本啟動惡性循環
“單方面強調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我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功成認為,這種優勢一定是暫時的。他的邏輯是,但凡產品競爭力強的國家,勞動力成本一定是高的。
鄭功成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教授。他說,這些年,中國大量出口低附加值的產品,比如玩具和服裝等,“這些東西非洲人也能做出來。和他們相比,中國的低成本優勢還在嗎”?
高盛公司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不久前發表文章認為,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只是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制造中心,而發達國家是高附加值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制造中心。
他的主要依據是:中國進出口產品中,紡織品和輕工業消費品的出口占很大比重(2002年為近800億美元),而機械和生產設備仍是凈進口。而高科技產品出口很大程度上仍然由對進口產品的加工和組裝的再出口構成。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經濟強省廣東,2002年一般貿易出口比重不到3成,而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貿易占了71.8%。
為什么?中國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核心技術的高級技工短缺,是重要原因之一。可為什么家長不愿意送孩子上技校?
鄭功成的解釋是,技術工人的待遇不夠高。也就是說,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一個結果是,勞動者得不到很好的培訓,拿不到足夠高的工資。
如此,惡性循環環環相扣:中國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國際競爭力不足。
就在中國將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的呼聲越來越強的同時,許多跨國公司正在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印證著鄭功成的觀點。
日本雅馬哈(Yamaha)是世界上最大的樂器制造商。近10年來,該公司陸續將許多生產環節轉移到一些低薪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許多人甚至認為,這家公司已經全部搬出了日本。
然而,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日本浜松市,這家公司還保留著一個僅需350名工人的三角鋼琴工廠。這里制造的產品精密、昂貴,其不同型號多達700種。在這里,多數常規工作已由機器人完成,350名工人則從事許多需要手藝的特殊操作。
雅馬哈每年生產的2.2萬架三角鋼琴中,有80%是在這里制造的。“制造一架三角鋼琴需要大量技能,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能夠繼續在日本進行生產的原因。”雅馬哈株式會社社長伊藤修二說。
鄭功成教授認為,高素質技工的缺乏,一方面擋住了許多國外高附加值生產企業落戶中國的腳步,另一方面使得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很難提高。
技工市場陷入短缺又便宜悖論
“我國勞動力的低成本,其實就是勞動者的低工資和輕保護。”有專家認為,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勞動密集型企業只能千方百計地在勞動者身上尋找利潤。
隨之而來的是,企業不再重視員工技能培訓,壓低勞動者工資,超時加班加點,安全保護投入不足,等等。
廣東省總工會7月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外來工月收入近半不足800元,成為廣東大量技術工人流失的重要原因。調查還發現,那里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占78.7%,月工資收入在1600元以下的高達89.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在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的工資增長幅度12年來只有68元。
勞動強度大而且健康得不到保障,又掙不到錢,誰還愿意當技工呢?專家認為,按照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供不應求時價格則會上漲,可如今,一邊是技工短缺,一邊又是勞動力價格偏低。這是一個經濟學悖論。
關于這個悖論的成因,記者在采訪中沒有得到答案。一位專家的解釋是,只要勞動力低成本還是我們的優勢,悖論就會繼續。
那么,又是誰阻止了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呢?“大批的農民進城,大量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反正多的是人。”在深圳紡織業的一位香港老板對本報記者說,政府設了個59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他們就按600元招人,個別崗位實在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加點錢,“不過不會加太多,勞動力成本太高我就沒錢賺了”。這位老板說,員工想多點收入也可以,但必須加班。
據了解,在珠三角,大部分技工月收入的一半來自加班費。
培養高級技工應比大學生貴
鄭功成教授及部分學者認為,不能再強調所謂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應該加大對勞動者培訓的投入,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業,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目前似乎更響亮的聲音是:中國應該利用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方面能有效利用我國勞動力資源無限供給的優勢,另一方面能解決當前緊迫的就業問題。
其實國家早就提出要大力發展高新產業,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然而,用廣東省職業培訓和技術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陳乙洲的話說,國家對技能人才培養的投入遠遠不足。“不能忽視的是,培養一個高級技工的費用,遠遠高于培養一個大學生。”陳乙洲介紹,技工教育必須有先進的設備、原材料讓學生操作實習。但目前,技校里每個學生每年的實訓費用只有兩元。試問,一個廚師如果在實訓時沒練習過怎樣煮鮑魚,他還能上崗嗎?由于經費的限制,不少職業技術學校很難購置先進的操作設備讓學生操作。有些企業負責人抱怨,一些技校畢業生到了工廠卻不會使用新設備。
許多學者認為,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是解決這個經濟學悖論的必經之路。鄭功成認為,技能人才多了,技術含量高了,產品的附加值自然就高了,國際競爭力才會增強。如此,勞動力成本也會隨之提高。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南京:服務員比工程師都難招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