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低”處走---看山東省的人才配置和效益問題
2004-06-25 08:42:5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按照中專以上學歷或具有初級以上職稱即為人才的統計標準,我省現有專業技術人才360萬。雖然較之全省9000多萬人口來說,這個比例并不算高,在全國也只居中游水平,但人們更關心的是,這360多萬人都分布在哪兒,起著怎樣的作用。
據統計,這360萬專業技術人才中,有181萬集中在國有事業單位。特別是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才,絕大多數都被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囊括。2002年底的一次全面調查顯示,我省專業技術人員在一產、二產、三產中的分布比例為1:13:45。而第三產業中的專業技術人才又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醫療等行業。記者看到的統計表中,僅衛生體育社會福利、教育文化藝術廣電兩大項中的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就占了全省總數的50%。
這說明,當前我省的人才問題,主要還不是規模問題,而是現有人才的開發,或曰人才配置和效益問題。
在采訪中,有關專家告訴記者,我省的產業人才配置效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作為農業大省,第一產業中專業技術人員僅占全行業從業人員的0.2%。第二產業中,能源、制造和建筑這三個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擁有專業技術人才占全省總數的比例僅為1.3%、14.5%和4.1%,占其行業內從業人員的比例則分別為17.7%、5.5%、3.1%。
人才配置的不合理,導致機關事業單位人才大量閑置的同時,企業人才又極為短缺。
以企業的高級技術人才為例,我省的高級技工僅占工人總數的6%,一些大學畢業生一聽說到企業當一線工人,立刻拂袖而去。也許他們不知道,在發達國家如日本,大約有30%—40%的大學畢業生直接去了企業工作。
企業人才缺乏,創新能力就會受到影響。我省企業雖然每年都有一些專利發明,但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的成果卻是鳳毛麟角,反映在效益上則是產品的附加值不高。
有一個現象十分耐人尋味:我省每年在全國的獲獎成果非常可觀。2001年和2002年,有45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總數連續十年位居全國首位,實現了“十連冠”。
乍看不可思議,其實也不難理解,這恰恰說明我省高層次人才大多集中在事業單位而非企業,特別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機構,所以注重科研成果而輕視產品開發,因為只有成果才能獲獎。于是出現了我們獲獎、人家賺錢的奇怪現象。
人往“低處”走,就真的不能發揮作用了嗎?濟南市機床二集團公司的吳艷玲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這兒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數控機床,不是既懂外語又懂技術的專業人員還真操控不了。
但吳艷玲同時承認,雖然他們的企業在全國同行業是領先的,每年進的大學生也很多,但和一些事業單位相比,吸引力還是差一些。
中小型民營企業就更不用說了。一家剛成立的生物技術公司的經理李曉湖告訴記者,很多學生一聽說他們是民營小公司,還是剛成立的,扭頭就走。
如何增強一線崗位的吸引力因此變得重要起來。記者注意到,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擁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而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活力四射,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載體。與之相比,我們的企業還缺乏吸引力。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讓每個人都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做最適合的事,是使人才發揮最大效益的根本原則。不論是人才自身,還是用人單位,對此都要有清醒的認識。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