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你會應聘嗎?
2004-05-13 10:22:54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和以往的大學畢業生招聘會不同,此次招聘會的最大特點是在招聘現場的出口處設置了一個交流的平臺,由人力資源專家在這里免費為畢業生提供咨詢,并擺設了一個“職業生涯設計箱”。
只要畢業生往“職業生涯設計箱”投入1元錢,天基人才網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將從心理學、行為學、專業知識等各方面對畢業生進行測評和認證,指出大學生本人的優勢、劣勢,為其就業提供相關指導。1元錢在這里只是一種象征,是對設計工作價值的肯定,在發達國家,這種測評和認證是一種專門的行業,收費是相當高的。然而,在記者觀察的一個多小時內,竟然沒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往里面投錢(事后了解,到招聘會結束,投錢的人也寥寥無幾)。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學生,得到的答案竟驚人地相似:看不懂這個箱子擺在這兒是做什么的。對于職業生涯設計的概念,他們的回答也同樣模糊不清。
對于這個顯得有些尷尬的問題,天基人才網的張總經理認為,一是河南沒有足夠多的專業化現代人才中介機構,大多中介機構的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僅僅是幫助需要的人提供一些信息而已;二是河南的大學生在就業前得到的指導少得可憐,僅僅靠他們自己在網上了解一些信息是不夠的,應該有專門的機構作指導,這類機構可以是社會上的,也可以是高校自身的,把大學畢業生從封閉的就業環境中拉出來。
應聘高手 現身說法
李先生目前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當年大學畢業時被該公司相中而走進白領一族。作為過來人,記者請他講述了自己中選的經過,希望通過他個人的故事給如今的大學畢業生們一些啟示。
他說,與用人單位的交流其實從填寫申請表時就已經開始了。因為正規的申請表涵蓋了求職者的基本信息,如在校情況、專長以及讓你回答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大致就能反映出求職者的基本素質。接著是通過30~45分鐘的初試,目的是了解求職者的儀容、談吐、能力。
經過了這一關,用人單位將會對應聘人的解難能力進行測試。他當年解答的是公司的全球通用試題,經過嚴格的英文測試后,還有最重要的60分鐘左右的復試。
對復試,他至今記憶猶新。在現場,面試官至少三人,都是公司各部門的高級經理。首先,應考的人員所說的不能有半點虛假或前后矛盾的地方,因為有考官專門挑錯;其次,他們將會緊緊圍繞該企業員工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來問,其中包括領導才能、處理輕重緩急事務的能力、冒險精神、創新、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當然,這些能力的測試都是通過一些例子或問題來體現的。
他說,參加招聘時,放平自己的心態,做到與對方真誠地交流非常重要,在眾多學生中,他肯定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最后他成了幸運兒,這與他的這種心態有很大關系。
李先生還說,與國內一些企業相比,外企招人給他的最大感受就是很規范,寧缺勿濫,也許這種做法對大學畢業生有些殘酷,但正是這種殘酷性才能保證企業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強的生命力。如今,我們國家已經入世,將有越來越多的外企進入眾多領域,大學生早一點有這種心理準備應該是好事情。?
用人單位,請你多一些真誠
李先生的應聘經歷對國內企業也有借鑒作用,記者在招聘會現場同一些外企招聘人員的聊天中感受得非常強烈。
與國外大企業相比,國內的很多用人單位缺乏的是什么呢?
“真誠。”天基人才網的負責同志說,我們的不少企業在招聘時,并沒有把大學生真正當作人才資源,而是過多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比如大學生沒有經驗,比如大學生跳槽怎么辦?其實,對一家企業來講,人才流動是很正常的事,要防止的則是不正常的流動。而防止這種不正常的流動,是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人才正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核心,因此,企業應該真誠地面對大學生,給大學生們提供好的發展前景,這要比單純考慮防止大學生頻繁跳槽將更有現實意義。
河南大學生――應聘誤區頻頻“曝光”
就業指導環境不夠開放是阻礙大學生找到好工作的原因,學生太自信、找不準自身的定位也是應聘的大敵。
上午9點,鄭州輕工業學院體育館大門打開后,如潮的人流立刻匯集到了各個攤位前。大學生小陳在逛了一圈后,發出了不知該把表投給哪家單位的感慨。學機電工程的他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想要跳槽,可他不大清楚自己究竟應去哪些單位,也不知道自己的發展目標是啥,以致在招聘現場,他要么看不上企業,要么企業看不上他。還有一名同學,用人單位問他:“到單位后,可以從事哪方面的工作?”結果他自信地回答:“都行。”事后招聘人員告訴記者:“什么都行就意味著什么都不行,就這一句話,單位已經給他判了‘死刑’。”鄭州輕工學院的一位老師說,出現這些問題與學生們對自身定位不準有關,很多人只是一味把發展前景好、報酬高作為他和單位談判的底線,卻不能根據社會現狀、自己專業特點,本人能力、價值和對方進行溝通,這樣談判的結果往往是空手而歸。
此外,學生的英語水平與社會要求也嚴重脫節。應聘一家上市企業的一位大學生其他方面都過了關,可是對方老總提出和他進行英語交談時,他自覺退出了招聘現場。他對記者談自己的感受時說,沒有相當的聽說能力,僅有一個英語四級證書顯然已經不行了。
不少企業的招聘人員對不少大學生的情商狀況也感慨頗多。他們說,現在的用人單位除了要求應聘學生所學專業過關的同時,對其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也特別在意,有時更成為用人單位招聘的最重要因素,使不少學生一開口或簡短對話后,就被淘汰了。
只要畢業生往“職業生涯設計箱”投入1元錢,天基人才網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將從心理學、行為學、專業知識等各方面對畢業生進行測評和認證,指出大學生本人的優勢、劣勢,為其就業提供相關指導。1元錢在這里只是一種象征,是對設計工作價值的肯定,在發達國家,這種測評和認證是一種專門的行業,收費是相當高的。然而,在記者觀察的一個多小時內,竟然沒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往里面投錢(事后了解,到招聘會結束,投錢的人也寥寥無幾)。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學生,得到的答案竟驚人地相似:看不懂這個箱子擺在這兒是做什么的。對于職業生涯設計的概念,他們的回答也同樣模糊不清。
對于這個顯得有些尷尬的問題,天基人才網的張總經理認為,一是河南沒有足夠多的專業化現代人才中介機構,大多中介機構的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僅僅是幫助需要的人提供一些信息而已;二是河南的大學生在就業前得到的指導少得可憐,僅僅靠他們自己在網上了解一些信息是不夠的,應該有專門的機構作指導,這類機構可以是社會上的,也可以是高校自身的,把大學畢業生從封閉的就業環境中拉出來。
應聘高手 現身說法
李先生目前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當年大學畢業時被該公司相中而走進白領一族。作為過來人,記者請他講述了自己中選的經過,希望通過他個人的故事給如今的大學畢業生們一些啟示。
他說,與用人單位的交流其實從填寫申請表時就已經開始了。因為正規的申請表涵蓋了求職者的基本信息,如在校情況、專長以及讓你回答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大致就能反映出求職者的基本素質。接著是通過30~45分鐘的初試,目的是了解求職者的儀容、談吐、能力。
經過了這一關,用人單位將會對應聘人的解難能力進行測試。他當年解答的是公司的全球通用試題,經過嚴格的英文測試后,還有最重要的60分鐘左右的復試。
對復試,他至今記憶猶新。在現場,面試官至少三人,都是公司各部門的高級經理。首先,應考的人員所說的不能有半點虛假或前后矛盾的地方,因為有考官專門挑錯;其次,他們將會緊緊圍繞該企業員工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來問,其中包括領導才能、處理輕重緩急事務的能力、冒險精神、創新、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當然,這些能力的測試都是通過一些例子或問題來體現的。
他說,參加招聘時,放平自己的心態,做到與對方真誠地交流非常重要,在眾多學生中,他肯定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最后他成了幸運兒,這與他的這種心態有很大關系。
李先生還說,與國內一些企業相比,外企招人給他的最大感受就是很規范,寧缺勿濫,也許這種做法對大學畢業生有些殘酷,但正是這種殘酷性才能保證企業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強的生命力。如今,我們國家已經入世,將有越來越多的外企進入眾多領域,大學生早一點有這種心理準備應該是好事情。?
用人單位,請你多一些真誠
李先生的應聘經歷對國內企業也有借鑒作用,記者在招聘會現場同一些外企招聘人員的聊天中感受得非常強烈。
與國外大企業相比,國內的很多用人單位缺乏的是什么呢?
“真誠。”天基人才網的負責同志說,我們的不少企業在招聘時,并沒有把大學生真正當作人才資源,而是過多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比如大學生沒有經驗,比如大學生跳槽怎么辦?其實,對一家企業來講,人才流動是很正常的事,要防止的則是不正常的流動。而防止這種不正常的流動,是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人才正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核心,因此,企業應該真誠地面對大學生,給大學生們提供好的發展前景,這要比單純考慮防止大學生頻繁跳槽將更有現實意義。
河南大學生――應聘誤區頻頻“曝光”
就業指導環境不夠開放是阻礙大學生找到好工作的原因,學生太自信、找不準自身的定位也是應聘的大敵。
上午9點,鄭州輕工業學院體育館大門打開后,如潮的人流立刻匯集到了各個攤位前。大學生小陳在逛了一圈后,發出了不知該把表投給哪家單位的感慨。學機電工程的他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想要跳槽,可他不大清楚自己究竟應去哪些單位,也不知道自己的發展目標是啥,以致在招聘現場,他要么看不上企業,要么企業看不上他。還有一名同學,用人單位問他:“到單位后,可以從事哪方面的工作?”結果他自信地回答:“都行。”事后招聘人員告訴記者:“什么都行就意味著什么都不行,就這一句話,單位已經給他判了‘死刑’。”鄭州輕工學院的一位老師說,出現這些問題與學生們對自身定位不準有關,很多人只是一味把發展前景好、報酬高作為他和單位談判的底線,卻不能根據社會現狀、自己專業特點,本人能力、價值和對方進行溝通,這樣談判的結果往往是空手而歸。
此外,學生的英語水平與社會要求也嚴重脫節。應聘一家上市企業的一位大學生其他方面都過了關,可是對方老總提出和他進行英語交談時,他自覺退出了招聘現場。他對記者談自己的感受時說,沒有相當的聽說能力,僅有一個英語四級證書顯然已經不行了。
不少企業的招聘人員對不少大學生的情商狀況也感慨頗多。他們說,現在的用人單位除了要求應聘學生所學專業過關的同時,對其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也特別在意,有時更成為用人單位招聘的最重要因素,使不少學生一開口或簡短對話后,就被淘汰了。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畢業生:面試大公司你憑什么突出重圍?
- 下一篇:職場面試歸來的思考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