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職場成功的三大要素
2004-04-01 11:41:1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別人夢寐以求的寫字樓、職業裝、“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和高薪收入,對丹尼來說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他不是為了更多的錢離開公司,而是為了能夠更加自由地把握個人事業,為了能夠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就感,對社會和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但他也面臨著如果離開,出國讀MBA,也許會永遠錯過眼前機會的困惑。
我們的職業發展顧問認為,成功的三大條件,有遠見的產品、時機和社會關系,“是書上所不能給予的”。
和丹尼的第一次見面是源于他的一個創業計劃。當時的丹尼自信滿滿地試圖發展職業咨詢公司,為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咨詢和輔導,設想甚至包括開設一個專門的衛星頻道。而這次再碰面,投資方已不如當初那么爽快,丹尼的眼神也不復當初那么堅定。
我試圖影響更多的人
丹尼之前就職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擁有叫人艷羨的職業前景——每年薪酬以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速度遞增之外,隨著資歷的增加還能夠獲得穩步晉升的機會。可是丹尼選擇了在兩年之后辭職:“有些人一輩子只是希望有穩定的工作,和值得尊敬的職位,可是就算成為公司的合伙人,他仍舊是老板的高級打工仔。”丹尼的夢想決不止于此,大學時的一次兼職翻譯的經歷幾乎改變了他的一生。亞洲財富論壇上,當時英語系的丹尼自始至終陪同在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身邊。置身于這么多企業家CEO們之間,他發現這些人的成功并非只是財富的累積,他們不但給這個社會創造了價值,還進而能夠改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在那個時候丹尼就比他的同齡人更早地埋下小小的野心:也許有一天,除卻家人朋友同事,他也能去影響甚至改變更多的人。
無法忍受能夠預見的未來
大學畢業之際,條件優秀的丹尼有很多的選擇。可以留在當時實習的新聞社,在國內等待兩三年,趁著年輕去一些條件艱苦的國家,之后也許是駐紐約或者倫敦的記者,生活將舒適而安定。也可以去一家丹麥的物流公司,在哥本哈根或是世界其他的港口城市工作。不過這些可以預見的未來只使得丹尼困擾了一小會兒,他的心早就鎖定了那條通向企業家之路——商科,最終選擇會計師事務所也只是因為它不但能讓丹尼更接近商業,也更使他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接觸到各個行業中不同的企業。
而兩年之后選擇離開,是因為丹尼隱隱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去單干一番事業。這兩年的從業經歷給了他莫大的助益,創業之初丹尼能夠利用系統的財會知識把專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預測報告遞交給投資方;不菲的收入也使得丹尼的創業無論成功與否,都不至于到最后逼他至生存底線上去背水一戰。
只是何時放手
所有人包括投資方聽過丹尼的創業計劃,都會翹起大拇指說:這是市場空白,丹尼你有passion,你會成功。可是非常好的點子,只停留在口口相傳的階段,看上去永遠充滿希望前途無量,一旦付諸實踐,面前展開的卻是一條荊棘之路。丹尼在投資人辦公室門外苦苦等候五六個小時之后,才開始意識到資本之于創業者有多大的力量。有人“慷慨”:丹尼,我給你1000萬,但股份我占百分之九十。也有人遲疑:我已經投了幾個月的錢,可是一年之后才開始有收益的希望,叫我如何相信下去?
路比想象中走得更艱難,丹尼已不再堅持租用衛星頻道,遣散了大部分的員工,盡可能地縮減公司開支。無論是丹尼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都問:是不是應該適時放棄了。說到這里,我忍不住拿出俗人看法:其實去大公司做咨詢或者財務,生活更輕松薪水更高啊。丹尼搖搖頭,笑著說是已經無法回到“朝九晚五”的職員生活——“我要干的那番事業并不在別人的公司里。”
但是丹尼確確實實考慮過出國讀MBA這條路,一方面再不申請的話,GMAT成績即將過期,另一方面按照他的經歷(既有知名公司的就業經歷,又有創業經驗),完全可以申請美國頂級的MBA學校,畢業之后身價便不同了。十萬美金的學費并非障礙,丹尼認為這對于教育投資來說,實在不算什么,而且他自覺管理知識對創業十分重要。可是真的選擇出國了,幾年之后回來,天地自不同,也就面臨著也許會永遠錯過現如今這個商機的問題。在生意場上,尋到一個商機何其不易,但也并非堅持就能夠勝利——究竟該不該放手,何時才真正放手呢?丹尼很困惑。
成功三大要素:有遠見的產品、時機和社會關系
前程無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高級副總裁簡思懷
讀了這個案例,我覺得指出丹尼的發展方向甚至說幾條建議都是困難的,因為丹尼是優秀的,而且是勇敢的。
和國內大多數求職者不同,別人夢寐以求的寫字樓、職業裝、“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和高薪收入,對丹尼來說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所以自然也不太在乎;在咨詢公司工作,見多了大公司,識多了企業管理精英,在常人眼里罩著光環的人物在丹尼看來自然也未必神秘。事實上新經濟的興起,市場的多變起伏,顛覆了傳統經濟下的財富創造和積累的方式、速度。正如丹尼對楊致遠的崇拜和向往那樣,我們所了解的那些年輕的創富人物大多數出自名校、名企,厭倦按部就班的打工職業,厭倦巨大的工作壓力和過快的工作節奏,有著較高的眼界、社會關系和渴望成功的野心,并且自信自己也能做到像別人一樣的成功。他們不是為了更多的錢離開公司,而是為了能夠更加自由地把握個人事業,為了能夠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就感,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能夠當自己的老板,對社會和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他們完全可以過無憂的生活,就象文中所說的,如果安心在咨詢公司發展,年薪酬以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速度遞增。但是如果這樣,也就沒有了楊致遠……他們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還沒有成功,他們的成功和不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講,都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所以對于的丹尼的決定和選擇我只有欽佩,而不敢妄加評判是非。
但他也面臨著如果離開,出國讀MBA,也許會永遠錯過眼前機會的困惑。
我們的職業發展顧問認為,成功的三大條件,有遠見的產品、時機和社會關系,“是書上所不能給予的”。
和丹尼的第一次見面是源于他的一個創業計劃。當時的丹尼自信滿滿地試圖發展職業咨詢公司,為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咨詢和輔導,設想甚至包括開設一個專門的衛星頻道。而這次再碰面,投資方已不如當初那么爽快,丹尼的眼神也不復當初那么堅定。
我試圖影響更多的人
丹尼之前就職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擁有叫人艷羨的職業前景——每年薪酬以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速度遞增之外,隨著資歷的增加還能夠獲得穩步晉升的機會。可是丹尼選擇了在兩年之后辭職:“有些人一輩子只是希望有穩定的工作,和值得尊敬的職位,可是就算成為公司的合伙人,他仍舊是老板的高級打工仔。”丹尼的夢想決不止于此,大學時的一次兼職翻譯的經歷幾乎改變了他的一生。亞洲財富論壇上,當時英語系的丹尼自始至終陪同在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身邊。置身于這么多企業家CEO們之間,他發現這些人的成功并非只是財富的累積,他們不但給這個社會創造了價值,還進而能夠改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在那個時候丹尼就比他的同齡人更早地埋下小小的野心:也許有一天,除卻家人朋友同事,他也能去影響甚至改變更多的人。
無法忍受能夠預見的未來
大學畢業之際,條件優秀的丹尼有很多的選擇。可以留在當時實習的新聞社,在國內等待兩三年,趁著年輕去一些條件艱苦的國家,之后也許是駐紐約或者倫敦的記者,生活將舒適而安定。也可以去一家丹麥的物流公司,在哥本哈根或是世界其他的港口城市工作。不過這些可以預見的未來只使得丹尼困擾了一小會兒,他的心早就鎖定了那條通向企業家之路——商科,最終選擇會計師事務所也只是因為它不但能讓丹尼更接近商業,也更使他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接觸到各個行業中不同的企業。
而兩年之后選擇離開,是因為丹尼隱隱覺得自己已經有能力去單干一番事業。這兩年的從業經歷給了他莫大的助益,創業之初丹尼能夠利用系統的財會知識把專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預測報告遞交給投資方;不菲的收入也使得丹尼的創業無論成功與否,都不至于到最后逼他至生存底線上去背水一戰。
只是何時放手
所有人包括投資方聽過丹尼的創業計劃,都會翹起大拇指說:這是市場空白,丹尼你有passion,你會成功。可是非常好的點子,只停留在口口相傳的階段,看上去永遠充滿希望前途無量,一旦付諸實踐,面前展開的卻是一條荊棘之路。丹尼在投資人辦公室門外苦苦等候五六個小時之后,才開始意識到資本之于創業者有多大的力量。有人“慷慨”:丹尼,我給你1000萬,但股份我占百分之九十。也有人遲疑:我已經投了幾個月的錢,可是一年之后才開始有收益的希望,叫我如何相信下去?
路比想象中走得更艱難,丹尼已不再堅持租用衛星頻道,遣散了大部分的員工,盡可能地縮減公司開支。無論是丹尼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都問:是不是應該適時放棄了。說到這里,我忍不住拿出俗人看法:其實去大公司做咨詢或者財務,生活更輕松薪水更高啊。丹尼搖搖頭,笑著說是已經無法回到“朝九晚五”的職員生活——“我要干的那番事業并不在別人的公司里。”
但是丹尼確確實實考慮過出國讀MBA這條路,一方面再不申請的話,GMAT成績即將過期,另一方面按照他的經歷(既有知名公司的就業經歷,又有創業經驗),完全可以申請美國頂級的MBA學校,畢業之后身價便不同了。十萬美金的學費并非障礙,丹尼認為這對于教育投資來說,實在不算什么,而且他自覺管理知識對創業十分重要。可是真的選擇出國了,幾年之后回來,天地自不同,也就面臨著也許會永遠錯過現如今這個商機的問題。在生意場上,尋到一個商機何其不易,但也并非堅持就能夠勝利——究竟該不該放手,何時才真正放手呢?丹尼很困惑。
成功三大要素:有遠見的產品、時機和社會關系
前程無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高級副總裁簡思懷
讀了這個案例,我覺得指出丹尼的發展方向甚至說幾條建議都是困難的,因為丹尼是優秀的,而且是勇敢的。
和國內大多數求職者不同,別人夢寐以求的寫字樓、職業裝、“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和高薪收入,對丹尼來說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所以自然也不太在乎;在咨詢公司工作,見多了大公司,識多了企業管理精英,在常人眼里罩著光環的人物在丹尼看來自然也未必神秘。事實上新經濟的興起,市場的多變起伏,顛覆了傳統經濟下的財富創造和積累的方式、速度。正如丹尼對楊致遠的崇拜和向往那樣,我們所了解的那些年輕的創富人物大多數出自名校、名企,厭倦按部就班的打工職業,厭倦巨大的工作壓力和過快的工作節奏,有著較高的眼界、社會關系和渴望成功的野心,并且自信自己也能做到像別人一樣的成功。他們不是為了更多的錢離開公司,而是為了能夠更加自由地把握個人事業,為了能夠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就感,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能夠當自己的老板,對社會和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他們完全可以過無憂的生活,就象文中所說的,如果安心在咨詢公司發展,年薪酬以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速度遞增。但是如果這樣,也就沒有了楊致遠……他們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還沒有成功,他們的成功和不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講,都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所以對于的丹尼的決定和選擇我只有欽佩,而不敢妄加評判是非。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求職路上應該記住的幾個教訓
- 下一篇:去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