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穗人才總量162萬 民企人才呼喚"國民待遇"
2004-03-24 10:27:24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2003年底,廣州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資源88.48萬人,計劃到201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62.23萬!在昨日(23日)舉行的廣州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專題議政會上,廣州市人事局副局長何伍愛介紹了廣州市未來人才資源開發的目標和措施。
2010年人才資源總量將達162萬
2001年以來,廣州按照引高控低的原則,逐步實施人才準入制度,建立了剛柔相濟的人才引進機制。據介紹,到2003年底,廣州地區的人才資源總量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資源88.48萬人。自1998年舉辦首屆“留交會”以來,廣州吸引了2500多名留學人員在穗創業就業,創辦企業380多家,投資額達21億元。
何伍愛表示,廣州人才資源建設開發的目標是:到2005年,全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資源要達到95.22萬人。
到2010年,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資源達到162.23萬人;技師以上技能人才資源達到25萬人。
明年底博士后流動站達80個
重點培養高層次人才、急需人才與創新人才。圍繞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制定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人才以及緊缺人才的培養規劃,到2005年底,廣州地區博士后流動站和工作站爭取達到80個左右,在站人數保持400-500人;市屬高校博士后流動站實現零的突破。
外國專家管理“三突破”
對引進外國專家管理實行三個“突破”:突破當前廣州市外國專家管理無法可依的狀態,盡快出臺《廣州市外國專家管理辦法》;突破當前外國專家管理由市外事、人事、教育等多部門管理的狀態,由市外國專家局統一歸口管理;突破外國專家的引進方式,把引資與引智結合起來,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國際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
職稱評審面向全社會
建立健全特貼專家考核制度,打破特貼專家終身制,探索建立市一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可行性,研究制訂廣州市市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選拔辦法。深化職稱改革,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豐富和發展人才評價方式,進一步探索考試、評審、考核、直接聘任等多種評價手段。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破格申報評審。打破身份、專業、地域、國籍和所有制限制,建立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式職稱評審工作體制。留學人員回國后可不受原有專業技術職務和任職年限限制,直接申請參加相應級別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
非公單位接收畢業生數量超過國有單位非公組織人才呼喚“國民待遇”
近年來廣州非公經濟組織接收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越來越大,但長期以來,在非公有企業工作的人才在獲取各種人事政策、職稱考試以及社保、公積金等方面仍難享“國民待遇”。在昨天舉行的廣州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專題議政會上,中國南方人才市場黨委書記盛南方呼吁,政府部門應將非公組織人才資源全部納入管理和服務視野并提供平等待遇。
非公單位去年接收畢業生數量首超公有單位
據統計,去年由廣州市屬單位接收并報市人事局辦理手續的高校畢業生中,非國有單位接收數量首次超過國有單位接收數量,在接收的16574名高校畢業生中,屬于非國有單位接收的就有9199人,占總量的55.5%.盛南方說,這些數字還只能表明通過正規的途徑實施完全意義上就業(檔案、戶口、工作三位一體解決)的那一部分。據了解,每年進入非公企業工作,但是不解決戶口、檔案問題的人數要遠遠高于這個數字。
非公組織人才難享“國民待遇”
盛南方說,非公有組織的人才群體是廣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政府在出臺各項政策和下發文件時對這一部分人才的考慮和重視卻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長期以來,很多政策文件都下發到市直單位或各主管單位,非公企業就業人才往往沒有暢順的渠道獲取各種人事政策和職稱考試等信息,社保、公積金、職稱評定、資格考試報考、勞動保障對于他們來說更困難。
將非公有經濟人才納入整體戰略規劃
何伍愛表示,廣州將把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的各類人才納入建設現代人才都會的整體戰略規劃,在政治上一視同仁,在政府獎勵、職稱評定上統一安排,在面向社會的資助、基金、培訓項目、人才信息庫等公共資源的使用上平等開放,在改善創業環境和工作條件上提供服務;把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納入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突出貢獻專家和學科技術帶頭人的選拔培養范圍;對有一定規模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設立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和智力引進、技術合作、國際交流等方面予以扶持。
科技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雖然廣州地區近年來已成為華南地區智力最密集的大城市,但至去年底全市具研究生以上學歷者才3.29萬人,而且科技人才結構出現斷層現象。在昨天的專題議政會上,政協委員們建議要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近年來廣州科技人才隊伍得到了極大改善。據統計,到2002年底,廣州共有各類科技人才458565人,截止2003年,市屬單位共設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分站12家,居全國副省級市之首。廣州市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2002年,廣州每百萬人口的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批準數分別達878.21件和510.6件,已連續五年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但是,廣州的科技人才隊伍整體狀況尚不樂觀,人才需求矛盾依然突出。
應盡快建立人才信息檔案
曾多次報道過的人才誠信問題也引起了廣州市政協委員的關注。據中國南方人才市場黨委書記盛南方透露,該市場目前正在開發相關的人才業績誠信檔案管理軟件。
盛南方表示,目前市場上的人才誠信問題已經凸現。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劇,人才的職業操守缺失、假文憑、假學歷、假證件、假履歷等充斥市場,給人才平等競爭帶來了惡劣影響,給企業正常使用人才帶來了困擾,也給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了損失。
盛南方說,南方人才市場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電子檔案和業績檔案的概念,記錄員工的業績和誠信方面的資訊。據介紹,目前南方人才市場已經開始著手開發相應的軟件,準備打造人才業績誠信檔案信息中心,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將在該市場存放檔案的4萬多人才建立個人業績誠信檔案。
2010年人才資源總量將達162萬
2001年以來,廣州按照引高控低的原則,逐步實施人才準入制度,建立了剛柔相濟的人才引進機制。據介紹,到2003年底,廣州地區的人才資源總量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資源88.48萬人。自1998年舉辦首屆“留交會”以來,廣州吸引了2500多名留學人員在穗創業就業,創辦企業380多家,投資額達21億元。
何伍愛表示,廣州人才資源建設開發的目標是:到2005年,全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資源要達到95.22萬人。
到2010年,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資源達到162.23萬人;技師以上技能人才資源達到25萬人。
明年底博士后流動站達80個
重點培養高層次人才、急需人才與創新人才。圍繞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制定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人才以及緊缺人才的培養規劃,到2005年底,廣州地區博士后流動站和工作站爭取達到80個左右,在站人數保持400-500人;市屬高校博士后流動站實現零的突破。
外國專家管理“三突破”
對引進外國專家管理實行三個“突破”:突破當前廣州市外國專家管理無法可依的狀態,盡快出臺《廣州市外國專家管理辦法》;突破當前外國專家管理由市外事、人事、教育等多部門管理的狀態,由市外國專家局統一歸口管理;突破外國專家的引進方式,把引資與引智結合起來,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國際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
職稱評審面向全社會
建立健全特貼專家考核制度,打破特貼專家終身制,探索建立市一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可行性,研究制訂廣州市市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選拔辦法。深化職稱改革,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豐富和發展人才評價方式,進一步探索考試、評審、考核、直接聘任等多種評價手段。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破格申報評審。打破身份、專業、地域、國籍和所有制限制,建立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式職稱評審工作體制。留學人員回國后可不受原有專業技術職務和任職年限限制,直接申請參加相應級別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
非公單位接收畢業生數量超過國有單位非公組織人才呼喚“國民待遇”
近年來廣州非公經濟組織接收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越來越大,但長期以來,在非公有企業工作的人才在獲取各種人事政策、職稱考試以及社保、公積金等方面仍難享“國民待遇”。在昨天舉行的廣州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專題議政會上,中國南方人才市場黨委書記盛南方呼吁,政府部門應將非公組織人才資源全部納入管理和服務視野并提供平等待遇。
非公單位去年接收畢業生數量首超公有單位
據統計,去年由廣州市屬單位接收并報市人事局辦理手續的高校畢業生中,非國有單位接收數量首次超過國有單位接收數量,在接收的16574名高校畢業生中,屬于非國有單位接收的就有9199人,占總量的55.5%.盛南方說,這些數字還只能表明通過正規的途徑實施完全意義上就業(檔案、戶口、工作三位一體解決)的那一部分。據了解,每年進入非公企業工作,但是不解決戶口、檔案問題的人數要遠遠高于這個數字。
非公組織人才難享“國民待遇”
盛南方說,非公有組織的人才群體是廣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政府在出臺各項政策和下發文件時對這一部分人才的考慮和重視卻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長期以來,很多政策文件都下發到市直單位或各主管單位,非公企業就業人才往往沒有暢順的渠道獲取各種人事政策和職稱考試等信息,社保、公積金、職稱評定、資格考試報考、勞動保障對于他們來說更困難。
將非公有經濟人才納入整體戰略規劃
何伍愛表示,廣州將把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的各類人才納入建設現代人才都會的整體戰略規劃,在政治上一視同仁,在政府獎勵、職稱評定上統一安排,在面向社會的資助、基金、培訓項目、人才信息庫等公共資源的使用上平等開放,在改善創業環境和工作條件上提供服務;把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納入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突出貢獻專家和學科技術帶頭人的選拔培養范圍;對有一定規模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設立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和智力引進、技術合作、國際交流等方面予以扶持。
科技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雖然廣州地區近年來已成為華南地區智力最密集的大城市,但至去年底全市具研究生以上學歷者才3.29萬人,而且科技人才結構出現斷層現象。在昨天的專題議政會上,政協委員們建議要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近年來廣州科技人才隊伍得到了極大改善。據統計,到2002年底,廣州共有各類科技人才458565人,截止2003年,市屬單位共設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分站12家,居全國副省級市之首。廣州市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2002年,廣州每百萬人口的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批準數分別達878.21件和510.6件,已連續五年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但是,廣州的科技人才隊伍整體狀況尚不樂觀,人才需求矛盾依然突出。
應盡快建立人才信息檔案
曾多次報道過的人才誠信問題也引起了廣州市政協委員的關注。據中國南方人才市場黨委書記盛南方透露,該市場目前正在開發相關的人才業績誠信檔案管理軟件。
盛南方表示,目前市場上的人才誠信問題已經凸現。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劇,人才的職業操守缺失、假文憑、假學歷、假證件、假履歷等充斥市場,給人才平等競爭帶來了惡劣影響,給企業正常使用人才帶來了困擾,也給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了損失。
盛南方說,南方人才市場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電子檔案和業績檔案的概念,記錄員工的業績和誠信方面的資訊。據介紹,目前南方人才市場已經開始著手開發相應的軟件,準備打造人才業績誠信檔案信息中心,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將在該市場存放檔案的4萬多人才建立個人業績誠信檔案。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