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你職業方向 教育部推出升學與就業指導測驗
2004-03-20 11:30:46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高三(6)班的王安琪同學,你比較重視經濟利益和個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組織籌劃和商業經營意識,善于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在集體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適合你的專業有市場營銷、法學等……”
這是教育部考試中心新近推出的“升學與就業指導測驗”對測評學生作出的分析。系統通過一整套試卷測量出學生的興趣傾向和能力傾向,然后根據其興趣和能力的最佳結合點、采取電腦評分和人工閱卷相結合的方式,向測評學生提出建議報考的專業和最適合的職業。據悉,這一系統目前已在全國中學(高中)和大學開始全面推廣。
整個測驗包括兩大部分,一個是興趣測驗,共140道題,完成時間大約需要30分鐘;一個是能力傾向測驗,70道題,要求60分鐘完成。因此,整套測驗的完成時間大約為90分鐘。測驗者可登陸教育部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點擊“考試項目”,進入“升學與就業指導測驗”欄目即可看到。一次測驗收費為30元。受測者下載完題目,做答完畢后再將答案上傳。測驗專家對作答結果進行分析后,反饋給每個受測者一份結果報告書及相關的信息。
結果報告書中,把職業興趣分為七個類型,分別為:技術型、研究型、藝術型等等。比如,興趣為技術型的學生適合當信息工程技術人員、飛行員、機械師等。而興趣為藝術型的則被評價為:喜歡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追求與眾不同;情感豐富,做事憑直覺,厭惡常規性的工作。顯然這一類人就非常不適合當公務員。能力方面亦分為7個類型,有空間能力、觀察能力、社交能力、言語能力等等。
但如果在做了測試后,發現測試結果的專業和自己主觀所喜歡的專業有所出入或距離很大,怎么辦?在廣州地區主持本項測試的心理咨詢專家袁榮親表示,本測驗只是作為選擇專業的一種輔助手段;學生在高考選報專業時,除了要參考本測試的信息以外,還應結合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價值觀和今后所準備從事職業的社會認可度、收入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所以也不應單純依靠本測驗結果選報專業。
個案分析——興趣:動力源泉
小磊1998年考入了暨南大學電子系,家里人都替她高興,因為這是一個熱門專業。但入學不久,小磊發現自己對專業課程毫無興趣,因此學起來毫無動力;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新聞系的課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在當時還不允許轉系的大環境下,她開始了艱難的轉專業之路,終于在大三時轉入新聞系就讀,然而大學寶貴的前兩年已經過去了。
小磊是幸運的,她畢竟在本科就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發展道路。有不少學生卻是在本科畢業后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本專業的工作,想通過考非本專業的研究生來轉換軌道,難度可想而知。“考上好大學就是勝利!”“考上熱門專業好找工作!”這是不少家長對高考子女的囑托。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學生在填報志愿時,盲目地認為只有分數才是唯一的標準,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傾向與專業的需求是否匹配無所謂。如果學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優勢所在,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能力:成功關鍵
張明和李小平是同宿舍的室友。張明平時喜歡與很多同學聚在一起,而且總能聊一些較深入的話題。而李小平比較喜歡獨處,沉默寡言甚至是無所適從,但一旦讓他組裝個電腦或是修理收錄機時,他那種沉醉其中的勁頭簡直讓人吃驚。
如果讓前者主持一個深入的訪談節目可能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但讓他維修儀器什么的可能就不會那么游刃有余;反之讓后者主持一個訪談對他來說簡直猶如酷刑,但讓他維修儀器可能比誰都有靈性。
只有盡量尋找能發揮自己優勢的環境,才能得到最大發展的可能。某種類型的人在相對應的工作領域中發展,較易發揮所長,做到事半功倍;而在其他類型的工作世界中發展,可能很難達到事業的巔峰,往往是事倍而功半。
這是教育部考試中心新近推出的“升學與就業指導測驗”對測評學生作出的分析。系統通過一整套試卷測量出學生的興趣傾向和能力傾向,然后根據其興趣和能力的最佳結合點、采取電腦評分和人工閱卷相結合的方式,向測評學生提出建議報考的專業和最適合的職業。據悉,這一系統目前已在全國中學(高中)和大學開始全面推廣。
整個測驗包括兩大部分,一個是興趣測驗,共140道題,完成時間大約需要30分鐘;一個是能力傾向測驗,70道題,要求60分鐘完成。因此,整套測驗的完成時間大約為90分鐘。測驗者可登陸教育部考試中心網站(http://www.),點擊“考試項目”,進入“升學與就業指導測驗”欄目即可看到。一次測驗收費為30元。受測者下載完題目,做答完畢后再將答案上傳。測驗專家對作答結果進行分析后,反饋給每個受測者一份結果報告書及相關的信息。
結果報告書中,把職業興趣分為七個類型,分別為:技術型、研究型、藝術型等等。比如,興趣為技術型的學生適合當信息工程技術人員、飛行員、機械師等。而興趣為藝術型的則被評價為:喜歡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追求與眾不同;情感豐富,做事憑直覺,厭惡常規性的工作。顯然這一類人就非常不適合當公務員。能力方面亦分為7個類型,有空間能力、觀察能力、社交能力、言語能力等等。
但如果在做了測試后,發現測試結果的專業和自己主觀所喜歡的專業有所出入或距離很大,怎么辦?在廣州地區主持本項測試的心理咨詢專家袁榮親表示,本測驗只是作為選擇專業的一種輔助手段;學生在高考選報專業時,除了要參考本測試的信息以外,還應結合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價值觀和今后所準備從事職業的社會認可度、收入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所以也不應單純依靠本測驗結果選報專業。
個案分析——興趣:動力源泉
小磊1998年考入了暨南大學電子系,家里人都替她高興,因為這是一個熱門專業。但入學不久,小磊發現自己對專業課程毫無興趣,因此學起來毫無動力;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新聞系的課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在當時還不允許轉系的大環境下,她開始了艱難的轉專業之路,終于在大三時轉入新聞系就讀,然而大學寶貴的前兩年已經過去了。
小磊是幸運的,她畢竟在本科就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發展道路。有不少學生卻是在本科畢業后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本專業的工作,想通過考非本專業的研究生來轉換軌道,難度可想而知。“考上好大學就是勝利!”“考上熱門專業好找工作!”這是不少家長對高考子女的囑托。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學生在填報志愿時,盲目地認為只有分數才是唯一的標準,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傾向與專業的需求是否匹配無所謂。如果學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優勢所在,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能力:成功關鍵
張明和李小平是同宿舍的室友。張明平時喜歡與很多同學聚在一起,而且總能聊一些較深入的話題。而李小平比較喜歡獨處,沉默寡言甚至是無所適從,但一旦讓他組裝個電腦或是修理收錄機時,他那種沉醉其中的勁頭簡直讓人吃驚。
如果讓前者主持一個深入的訪談節目可能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但讓他維修儀器什么的可能就不會那么游刃有余;反之讓后者主持一個訪談對他來說簡直猶如酷刑,但讓他維修儀器可能比誰都有靈性。
只有盡量尋找能發揮自己優勢的環境,才能得到最大發展的可能。某種類型的人在相對應的工作領域中發展,較易發揮所長,做到事半功倍;而在其他類型的工作世界中發展,可能很難達到事業的巔峰,往往是事倍而功半。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我國引進博思考試 單位有了職業外語測評工具
- 下一篇:測試:你的溝通情商有多高?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