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設計的四大誤區
2004-03-06 11:30:48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的研究發現:在薪酬分配缺乏科學性的企業,員工的工作潛能只能發揮出20%-30%,而另外70%-80%潛能的發揮,有賴于科學的薪酬分配體系。但是,很多的企業在進行薪酬分配時,卻常常步入誤區,難以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
誤區一:薪酬分配以員工對企業現有的貢獻為依據。
薪酬分配不僅是一項技術工作,也是企業的一種戰略。但企業往往重視員工對企業現在的貢獻,而忽略對將來的貢獻。因此在實際的薪酬分配中,企業為了刺激員工的當前貢獻,通常會以當前的工作業績作為考核依據,用短期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員工的行為。如此一來,員工都關注眼前容易出成績的工作。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忽視那些重要的,但不易很快見到效果的工作,如新市場的開拓,技術的開發,經營管理的創新與變革等,這些工作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工作成果往往在短期內難以得到體現。
誤區二:員工得到的取決于付出的。
過去,企業認為薪酬是員工的工作報酬,員工要想多得到報酬就必須多工作。這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典型的邊際生產力工資論,即認為高工資是高生產率的結果。但是,隨著后工業經濟時代的到來,員工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員工更關注的是成就感和尊重,而不是單純的物質因素。因此,在知識經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信奉另一句格言:“付出的依賴于得到的”。也就是說,高生產率是高工資的結果,這就是現代薪酬管理理論中的效率工資論。薪酬不再被看作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而是一種完成組織目標的強有力的工具。
誤區三:高工資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
在經濟落后時期,人才關心的是有豐厚的物質報酬,滿足生活的需要;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才更關注于高層次的需求,即自我實現的需求。據調查表明,人才最重視的是個人發展的機會,其次是成就感,再次才是高工資等物質的因素。因此,企業如果還是認為高工資就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那是大錯特錯。
誤區四:高薪可以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員工在取得薪酬時,通常會和其他員工的薪酬進行比較,判斷是否公平。公平實際上是員工的一種感覺,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當員工做出了成績并取得了報酬以后,他不僅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絕對量,而且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相對量。因為,在員工心目中,薪酬不僅是自己的勞動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員工自身的價值,代表企業對員工工作的認同,甚至代表了員工個人能力和發展前景。如果員工感到企業支付給其他員工的薪酬標準高于付出的,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即使企業支付給其的薪酬水平很高,也不會帶來員工滿意度的提高。
誤區一:薪酬分配以員工對企業現有的貢獻為依據。
薪酬分配不僅是一項技術工作,也是企業的一種戰略。但企業往往重視員工對企業現在的貢獻,而忽略對將來的貢獻。因此在實際的薪酬分配中,企業為了刺激員工的當前貢獻,通常會以當前的工作業績作為考核依據,用短期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員工的行為。如此一來,員工都關注眼前容易出成績的工作。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忽視那些重要的,但不易很快見到效果的工作,如新市場的開拓,技術的開發,經營管理的創新與變革等,這些工作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工作成果往往在短期內難以得到體現。
誤區二:員工得到的取決于付出的。
過去,企業認為薪酬是員工的工作報酬,員工要想多得到報酬就必須多工作。這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典型的邊際生產力工資論,即認為高工資是高生產率的結果。但是,隨著后工業經濟時代的到來,員工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員工更關注的是成就感和尊重,而不是單純的物質因素。因此,在知識經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信奉另一句格言:“付出的依賴于得到的”。也就是說,高生產率是高工資的結果,這就是現代薪酬管理理論中的效率工資論。薪酬不再被看作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而是一種完成組織目標的強有力的工具。
誤區三:高工資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
在經濟落后時期,人才關心的是有豐厚的物質報酬,滿足生活的需要;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才更關注于高層次的需求,即自我實現的需求。據調查表明,人才最重視的是個人發展的機會,其次是成就感,再次才是高工資等物質的因素。因此,企業如果還是認為高工資就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那是大錯特錯。
誤區四:高薪可以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員工在取得薪酬時,通常會和其他員工的薪酬進行比較,判斷是否公平。公平實際上是員工的一種感覺,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當員工做出了成績并取得了報酬以后,他不僅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絕對量,而且關心自己所得報酬的相對量。因為,在員工心目中,薪酬不僅是自己的勞動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員工自身的價值,代表企業對員工工作的認同,甚至代表了員工個人能力和發展前景。如果員工感到企業支付給其他員工的薪酬標準高于付出的,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即使企業支付給其的薪酬水平很高,也不會帶來員工滿意度的提高。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面對裁員的五大法律工具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