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就業人員預期達18萬
2004-02-11 10:47:17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北京市2004年政府擬辦實事之十三
內容: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落實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登記制度,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職業指導、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培訓農民工10萬人次,為郊區農民提供5萬個非農就業崗位。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李進山記者調查嫌苦不愿當菜館收銀員有關人士稱:就業的關鍵是轉變觀念,放下架子天橋社區:協管員“挖崗”忙
昨天下午2時多,記者趕到天橋社區時,負責社區就業的主任和勞動保障協管員都不在。大約15分鐘后,兩位女同志拿著一份協議書興沖沖走進主任辦公室,原來她們又成功地從附近的眼鏡店爭取來一個就業崗位———一份配鏡員工作,月薪1000元。她們管這樣的工作叫“挖崗”,就像挖蘿卜一樣,雖然挖的過程辛苦,但挖到了便很有成就感。
胡秀庭是社區的勞動保障協管員,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想盡辦法搜羅信息,為失業人員盡可能多的尋找就業崗位,宣武、豐臺、昌平、大興、石景山、海淀都散布著她搜索到的各種崗位。胡秀庭以挖崗為樂趣,在介紹失業人員就業的過程中逐漸尋找到了自信,因為半年前她也曾是一名失業人員。成立編織社創造工作機會
其實不只社區就業的專員張羅著挖崗,所有居委會工作人員的腦子里都一直繃著這根弦。幾天前,天橋社區和大柵欄石頭社區就跨街道建立了友好社區,其中一個重要的合作項目就是幫天橋社區的“巾幗編織社”尋找商機。天橋社區共有600多名失業人員,其中婦女占一半以上,根據這個情況社區里找來教授編織的老師,培訓有興趣的婦女學習編織,這個小組就是“巾幗編織社”。而大柵欄社區石頭居委會剛好也有編織社,而且已經發展成產銷一條龍的格局,產品銷售興旺。
目前,兩個社區書記正忙著為兩家編織社牽線搭橋,大家心里有數:一旦合作成功,編織社又將創造出若干工作機會。月壇街道:崗位多,就職少
在西城區月壇街道社保所所長說,社區開發、政府出錢提供出來崗位,一些失業人員卻不一定看得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在安排就業中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一些20至30歲的低齡失業人群中。
前不久,轄區內的一家菜館空缺一名收銀員崗位,開價1000元,但要求下班時間稍晚。就是這個條件,一些本市失業人員以“太辛苦”為由,拒絕接納!伴_發崗位不是主要問題,就業的關鍵還是轉變觀念,放下架子!苯⒌貐^單位再就業小組
“為了拿到一個崗位,我們的工作人員要四處拉關系,說好話,就這樣還不一定成!庇捎谏鐓^內的單位很多是國家直屬單位,有的時候聯系崗位的街道工作人員連門都進不去。
在今年的工作中,月壇街道計劃聯系建立地區單位再就業小組,聘請轄區內單位人員參加,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手段獲得轄區內單位的理解和實際支持。失業人員信息爛熟于心
為了使崗位開發和推薦更有目標性,今年月壇社保所將設置“失業人員專干”,他們的工作就是將重點失業人員的個人檔案熟記在心,一旦有崗位就可以直接聯系。豐臺區:小范圍舉辦招聘會
豐臺區宛平辦事處不久前舉辦了一次招聘會,辦事處社保所的工作人員收集整理了轄區內新分流出來的富余人員的基本情況以及用工單位的用工信息情況,把一些有專長的持有職業證書的富余人員和有特長的持有職業證書的下崗失業人員,作為這次招聘會上的應聘對象,最后,有76人在會上找到工作。
像這樣針對小范圍內富余勞動力的招聘會,幾乎每個街道辦都舉辦過。西城區職介所朱長合主任在提及失業人員再就業時,跟記者說過這么一句話,“北京的失業人員不算少,可是大家不會恐慌,因為上有政府下有社區”。的確,街道在提供就業崗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部門說法農村富余勞動力是今年就業新難點
實現新增就業人員18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6萬人,其中“4050”失業人員再就業5萬人,開發置換10萬個社區就業崗位。這樣一個預期目標對項目負責人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欣慶來說,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就業壓力大,幾乎每個生存在北京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切身感受。據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今年全市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45.1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勞動力為22.1萬人,失業人員總?課?27萬人!4050”失業人員達到8萬人,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還有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23萬人,新增外來勞動力預計20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由于第二道綠化隔離帶及首都機場東擴等重點建設項目全面啟動,全市將有12萬農民轉非。于是,今年將會有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與城市失業人員一起,競爭勞動崗位。北京市職介中心負責人在對今年北京勞動力市場供需情況做點評時曾認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要想在城里找到合適的崗位,不僅僅是一個供求渠道的提供,首先得有一個相關的技能培訓。
今年北京市將實行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與城鎮勞動力在求職登記、就業服務、服務標準、就業管理上平等待遇的就業制度,并將其納入本地區就業工作考核;采取勞動部門組織協調,城鄉地區聯手、相關部門合作等多種措施,優先解決失地、新成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改善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的環境;完善城鎮就業與失業登記制度,對農轉非人員和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均進行失業登記。今年將培訓高技能人才1.5萬
高技能人才匱乏是去年北京勞動力市場一個持續的特點。據調查測算,全市現有企業技術工人101.1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有10.12萬人,按照我市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高技能人才應達到47.21萬人,尚有缺口37.1萬人,加快培訓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十分緊迫。
對此,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今年將大力推進“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重點抓好三類培訓:一是按照“定向招生、定單培訓、定崗就業”的要求,開展失業人員定崗培訓,培訓后再就業率達到60%;二是健全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對農村勞動力開展有針對性、實用性的職業教育、技能和技術培訓;三是制定并啟動“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引進國外先進辦學理念和優質培訓資源,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啟動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數控機床和電子信息”等一批培訓項目,年培訓高技能人才1.5萬人;整合利用首都教育資源,鼓勵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統籌、區域協調、依托社會培訓資源和用人單位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工作格局;打通統一標準、自由申報、社會考核、企業聘用的高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公益性崗位納入社區就業項目
2003年,北京為發展公益性就業組織,安置特困人員就業,出臺了《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專項補助辦法》,使就業“托底”機制有了政策和資金保障。
到目前,全市列入公益性就業項目的崗位已擴展到社區保潔、保綠、保養、保安、社區車輛看管、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和城管社區協管員等7個。全市已建立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150個,累計安置就業特困人員8176人,占已認定就業特困人員的97.8%。
今年,勞動保障部門依然會結合北京市的城市建設狀況,推廣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多渠道、多元化開發就業崗位,同時公益性就業項目和崗位將優先定向安置“4050”失業人員,推行就業助理制度,對“4050”人員實行“一對一”的全程就業服務。
內容: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落實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登記制度,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職業指導、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培訓農民工10萬人次,為郊區農民提供5萬個非農就業崗位。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李進山記者調查嫌苦不愿當菜館收銀員有關人士稱:就業的關鍵是轉變觀念,放下架子天橋社區:協管員“挖崗”忙
昨天下午2時多,記者趕到天橋社區時,負責社區就業的主任和勞動保障協管員都不在。大約15分鐘后,兩位女同志拿著一份協議書興沖沖走進主任辦公室,原來她們又成功地從附近的眼鏡店爭取來一個就業崗位———一份配鏡員工作,月薪1000元。她們管這樣的工作叫“挖崗”,就像挖蘿卜一樣,雖然挖的過程辛苦,但挖到了便很有成就感。
胡秀庭是社區的勞動保障協管員,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想盡辦法搜羅信息,為失業人員盡可能多的尋找就業崗位,宣武、豐臺、昌平、大興、石景山、海淀都散布著她搜索到的各種崗位。胡秀庭以挖崗為樂趣,在介紹失業人員就業的過程中逐漸尋找到了自信,因為半年前她也曾是一名失業人員。成立編織社創造工作機會
其實不只社區就業的專員張羅著挖崗,所有居委會工作人員的腦子里都一直繃著這根弦。幾天前,天橋社區和大柵欄石頭社區就跨街道建立了友好社區,其中一個重要的合作項目就是幫天橋社區的“巾幗編織社”尋找商機。天橋社區共有600多名失業人員,其中婦女占一半以上,根據這個情況社區里找來教授編織的老師,培訓有興趣的婦女學習編織,這個小組就是“巾幗編織社”。而大柵欄社區石頭居委會剛好也有編織社,而且已經發展成產銷一條龍的格局,產品銷售興旺。
目前,兩個社區書記正忙著為兩家編織社牽線搭橋,大家心里有數:一旦合作成功,編織社又將創造出若干工作機會。月壇街道:崗位多,就職少
在西城區月壇街道社保所所長說,社區開發、政府出錢提供出來崗位,一些失業人員卻不一定看得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在安排就業中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一些20至30歲的低齡失業人群中。
前不久,轄區內的一家菜館空缺一名收銀員崗位,開價1000元,但要求下班時間稍晚。就是這個條件,一些本市失業人員以“太辛苦”為由,拒絕接納!伴_發崗位不是主要問題,就業的關鍵還是轉變觀念,放下架子!苯⒌貐^單位再就業小組
“為了拿到一個崗位,我們的工作人員要四處拉關系,說好話,就這樣還不一定成!庇捎谏鐓^內的單位很多是國家直屬單位,有的時候聯系崗位的街道工作人員連門都進不去。
在今年的工作中,月壇街道計劃聯系建立地區單位再就業小組,聘請轄區內單位人員參加,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手段獲得轄區內單位的理解和實際支持。失業人員信息爛熟于心
為了使崗位開發和推薦更有目標性,今年月壇社保所將設置“失業人員專干”,他們的工作就是將重點失業人員的個人檔案熟記在心,一旦有崗位就可以直接聯系。豐臺區:小范圍舉辦招聘會
豐臺區宛平辦事處不久前舉辦了一次招聘會,辦事處社保所的工作人員收集整理了轄區內新分流出來的富余人員的基本情況以及用工單位的用工信息情況,把一些有專長的持有職業證書的富余人員和有特長的持有職業證書的下崗失業人員,作為這次招聘會上的應聘對象,最后,有76人在會上找到工作。
像這樣針對小范圍內富余勞動力的招聘會,幾乎每個街道辦都舉辦過。西城區職介所朱長合主任在提及失業人員再就業時,跟記者說過這么一句話,“北京的失業人員不算少,可是大家不會恐慌,因為上有政府下有社區”。的確,街道在提供就業崗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部門說法農村富余勞動力是今年就業新難點
實現新增就業人員18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6萬人,其中“4050”失業人員再就業5萬人,開發置換10萬個社區就業崗位。這樣一個預期目標對項目負責人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欣慶來說,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就業壓力大,幾乎每個生存在北京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切身感受。據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今年全市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45.1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勞動力為22.1萬人,失業人員總?課?27萬人!4050”失業人員達到8萬人,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還有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23萬人,新增外來勞動力預計20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由于第二道綠化隔離帶及首都機場東擴等重點建設項目全面啟動,全市將有12萬農民轉非。于是,今年將會有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與城市失業人員一起,競爭勞動崗位。北京市職介中心負責人在對今年北京勞動力市場供需情況做點評時曾認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要想在城里找到合適的崗位,不僅僅是一個供求渠道的提供,首先得有一個相關的技能培訓。
今年北京市將實行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與城鎮勞動力在求職登記、就業服務、服務標準、就業管理上平等待遇的就業制度,并將其納入本地區就業工作考核;采取勞動部門組織協調,城鄉地區聯手、相關部門合作等多種措施,優先解決失地、新成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改善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的環境;完善城鎮就業與失業登記制度,對農轉非人員和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均進行失業登記。今年將培訓高技能人才1.5萬
高技能人才匱乏是去年北京勞動力市場一個持續的特點。據調查測算,全市現有企業技術工人101.1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有10.12萬人,按照我市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高技能人才應達到47.21萬人,尚有缺口37.1萬人,加快培訓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十分緊迫。
對此,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今年將大力推進“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重點抓好三類培訓:一是按照“定向招生、定單培訓、定崗就業”的要求,開展失業人員定崗培訓,培訓后再就業率達到60%;二是健全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對農村勞動力開展有針對性、實用性的職業教育、技能和技術培訓;三是制定并啟動“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引進國外先進辦學理念和優質培訓資源,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啟動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數控機床和電子信息”等一批培訓項目,年培訓高技能人才1.5萬人;整合利用首都教育資源,鼓勵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統籌、區域協調、依托社會培訓資源和用人單位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工作格局;打通統一標準、自由申報、社會考核、企業聘用的高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公益性崗位納入社區就業項目
2003年,北京為發展公益性就業組織,安置特困人員就業,出臺了《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專項補助辦法》,使就業“托底”機制有了政策和資金保障。
到目前,全市列入公益性就業項目的崗位已擴展到社區保潔、保綠、保養、保安、社區車輛看管、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和城管社區協管員等7個。全市已建立社區公益性就業組織150個,累計安置就業特困人員8176人,占已認定就業特困人員的97.8%。
今年,勞動保障部門依然會結合北京市的城市建設狀況,推廣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多渠道、多元化開發就業崗位,同時公益性就業項目和崗位將優先定向安置“4050”失業人員,推行就業助理制度,對“4050”人員實行“一對一”的全程就業服務。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2004年英式口語將在中國大行其勢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