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第一跳”來臨--透視“跳槽”風
2004-02-07 15:44:45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猴年伊始,許多人已打定主意開始“跳槽”,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變革。日前51job在網上對2.3萬余人就“年底跳槽”問題進行了調查,53.93%的人是出于個人職業發展考慮而跳槽,52.43%的人通過跳槽工資收入有了提高。接受調查的對象男女比例基本相同,60.95%的人具有本科學歷,48.69%的人已工作了2-5年時間。
跳槽原因——考慮個人職業發展占首位
員工跳槽的原因多種多樣,在本次調查中,“出于個人職業發展考慮”而跳槽的占了第一位;“對原公司薪資福利不滿意”是跳槽的第二大動因;而“對公司發展前景不滿意”、“原公司沒有足夠的學習和培訓機會”,是引發個人跳槽的第三、第四大因素。
行業的冷熱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跳槽人群”的選擇。本次調查顯示,IT、房地產、加工制造、金融等行業中的跳槽者把“個人職業發展”作為跳槽的最大動因,而物流行業的求職者卻把公司發展作為跳槽最大動因。據業內人士分析,物流行業近年業務不斷擴大,新公司也不斷增長,使得物流人才從高端到低端都十分缺乏。在這樣一個處于成長中的行業,求職者把公司的發展前景看得重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
金融行業的跳槽者把“原工作學習機會不夠”放在了跳槽動因的第二位,顯示出專業性要求和行業資格認證在這一行業內的影響力。IT業歷經了兩年的沉浮終于日漸成熟,而IT人也漸漸成長起來。調查數據顯示,IT行業的求職者在“個人職業發展”、“公司發展前景”和“公司薪資福利”這三項離職原因上的選擇上,百分比非常相近。
職場大忌——頻繁跳槽與高薪無緣
雖說“跳槽不是罪”,變換工作在這個時代已是大勢所趨,但絕大數求職者對跳槽表現出了慎重而理智的態度。在關于跳槽次數的調查中,有49.19%的人自工作以來跳了1-2次;43.07%的人跳了2-4次;跳槽次數在4-8次的人不是很多,僅占6.37%;至于跳槽在8次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僅有1.37%。有58.68%的求職者認為,頻繁跳槽會使未來雇主對自己產生“工作無常性”的不良印象。
大多數招聘者把頻繁跳槽的求職者拒之門外,在他們看來頻繁跳槽只能說明個人能力有限,或者是根本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二至三年跳一次槽的頻率為大多數HR所接受,因為一個職位的經驗積累和沉淀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特別是某些技術職位需要更長時間的歷練,在職時間太短,根本不可能掌握職位的具體事務,更不用說是積累和提升了。有調查顯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人才的流動性相對較大,而財會金融類人才的流動性相對較小。
獵頭公司也會把頻繁跳槽的人剔除出人才庫,高位、高薪絕不是頻繁跳槽的結果。曾經有過一項統計:在高級人才中,頻繁跳槽的人與其他人相比,薪金方面的比例是1:2。
專家認為,對大學畢業生而言,工作的最初三至五年應避免盲目跳槽,因為這是一個歷練基本功的時期。就像我們小學一至五年級主要是學習語言、計算與寫字,工作的最初三五年也就是練基本的職業技能,如熟悉工作的流程、與人相處與合作的基本要點、服務上司的思路以及按輕重緩急安排自己手頭工作的能力等等。
三地跳槽大比拚——上海人更關注公司發展前景
京滬穗一直是職位需求的熱門城市,也是全國各地人才紛紛涌入的城市。由于不同的城市文化、不同的城市經濟發展戰略,使得各城市中求職者的跳槽動因也不盡相同。調查顯示:北京地區的求職者似乎更在意薪資福利的作用,在北京地區因公司的薪資福利不好而跳槽的占了第一位,對于公司發展前景表示擔憂而跳槽的位列第二,而出于職業發展考慮而跳的僅排在第三;上海人顯得更關注公司本身的發展前景,把公司的薪資福利排在了第二位,“出于職業發展”而跳槽的排在第三;廣州人對于職業發展的關注度要遠遠勝于前面兩個城市,這是廣州人跳槽的主要原因,然后才是薪資福利和公司發展前景。
另外,在對三大城市“最近一次跳槽的時間長度”的調查中,廣州人心思頗為活躍,有30%的廣州人在半年內跳過槽,而北京和上海在半年內跳過槽的人比例稍低一些,分別占了25.62%和23.83%。上海人在1-3年內跳槽的比較多,有38.32%的上海求職者跳槽時間間隔是1-3年。另外在5年以內沒有跳過槽的人中,上海人占的比例也比較高。
在最近一次跳槽方式的調查中,通過社會招聘是最主要方式。除此項外,北京人以朋友介紹而跳槽居多,三地中上海人通過獵頭跳槽的占了最多。在對關于“跳槽收獲”的調查中,三地的求職者都有同樣的結果,首先是絕大多數人表示工資收入有提高,其次是工作環境有所改善,位列第三的是個人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跳槽原因——考慮個人職業發展占首位
員工跳槽的原因多種多樣,在本次調查中,“出于個人職業發展考慮”而跳槽的占了第一位;“對原公司薪資福利不滿意”是跳槽的第二大動因;而“對公司發展前景不滿意”、“原公司沒有足夠的學習和培訓機會”,是引發個人跳槽的第三、第四大因素。
行業的冷熱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跳槽人群”的選擇。本次調查顯示,IT、房地產、加工制造、金融等行業中的跳槽者把“個人職業發展”作為跳槽的最大動因,而物流行業的求職者卻把公司發展作為跳槽最大動因。據業內人士分析,物流行業近年業務不斷擴大,新公司也不斷增長,使得物流人才從高端到低端都十分缺乏。在這樣一個處于成長中的行業,求職者把公司的發展前景看得重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
金融行業的跳槽者把“原工作學習機會不夠”放在了跳槽動因的第二位,顯示出專業性要求和行業資格認證在這一行業內的影響力。IT業歷經了兩年的沉浮終于日漸成熟,而IT人也漸漸成長起來。調查數據顯示,IT行業的求職者在“個人職業發展”、“公司發展前景”和“公司薪資福利”這三項離職原因上的選擇上,百分比非常相近。
職場大忌——頻繁跳槽與高薪無緣
雖說“跳槽不是罪”,變換工作在這個時代已是大勢所趨,但絕大數求職者對跳槽表現出了慎重而理智的態度。在關于跳槽次數的調查中,有49.19%的人自工作以來跳了1-2次;43.07%的人跳了2-4次;跳槽次數在4-8次的人不是很多,僅占6.37%;至于跳槽在8次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僅有1.37%。有58.68%的求職者認為,頻繁跳槽會使未來雇主對自己產生“工作無常性”的不良印象。
大多數招聘者把頻繁跳槽的求職者拒之門外,在他們看來頻繁跳槽只能說明個人能力有限,或者是根本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二至三年跳一次槽的頻率為大多數HR所接受,因為一個職位的經驗積累和沉淀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特別是某些技術職位需要更長時間的歷練,在職時間太短,根本不可能掌握職位的具體事務,更不用說是積累和提升了。有調查顯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人才的流動性相對較大,而財會金融類人才的流動性相對較小。
獵頭公司也會把頻繁跳槽的人剔除出人才庫,高位、高薪絕不是頻繁跳槽的結果。曾經有過一項統計:在高級人才中,頻繁跳槽的人與其他人相比,薪金方面的比例是1:2。
專家認為,對大學畢業生而言,工作的最初三至五年應避免盲目跳槽,因為這是一個歷練基本功的時期。就像我們小學一至五年級主要是學習語言、計算與寫字,工作的最初三五年也就是練基本的職業技能,如熟悉工作的流程、與人相處與合作的基本要點、服務上司的思路以及按輕重緩急安排自己手頭工作的能力等等。
三地跳槽大比拚——上海人更關注公司發展前景
京滬穗一直是職位需求的熱門城市,也是全國各地人才紛紛涌入的城市。由于不同的城市文化、不同的城市經濟發展戰略,使得各城市中求職者的跳槽動因也不盡相同。調查顯示:北京地區的求職者似乎更在意薪資福利的作用,在北京地區因公司的薪資福利不好而跳槽的占了第一位,對于公司發展前景表示擔憂而跳槽的位列第二,而出于職業發展考慮而跳的僅排在第三;上海人顯得更關注公司本身的發展前景,把公司的薪資福利排在了第二位,“出于職業發展”而跳槽的排在第三;廣州人對于職業發展的關注度要遠遠勝于前面兩個城市,這是廣州人跳槽的主要原因,然后才是薪資福利和公司發展前景。
另外,在對三大城市“最近一次跳槽的時間長度”的調查中,廣州人心思頗為活躍,有30%的廣州人在半年內跳過槽,而北京和上海在半年內跳過槽的人比例稍低一些,分別占了25.62%和23.83%。上海人在1-3年內跳槽的比較多,有38.32%的上海求職者跳槽時間間隔是1-3年。另外在5年以內沒有跳過槽的人中,上海人占的比例也比較高。
在最近一次跳槽方式的調查中,通過社會招聘是最主要方式。除此項外,北京人以朋友介紹而跳槽居多,三地中上海人通過獵頭跳槽的占了最多。在對關于“跳槽收獲”的調查中,三地的求職者都有同樣的結果,首先是絕大多數人表示工資收入有提高,其次是工作環境有所改善,位列第三的是個人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