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女人的美與痛

【中國鞋網-鞋與生活】高跟鞋這件東西,在意大利語中用Stiletto表示,原意是刃很窄很細的匕首。在女人的王國,它同樣具有殺傷力,對極致之美的追趕,對身形步態的彌補,都由它完成。踏在腳尖上的利器,鋒利地塑造了這種美,即便奉獻美也帶來痛。
高跟鞋帶給女人的美不可言說,想到它時,便以蒙太奇的手法展現腳掌的弓起,纖細的腳腕與小腿肌肉的緊繃……這些線條美始于高跟鞋。
在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女主人公的背影,就是踩著高跟鞋、穿著鉛筆裙。瑪麗蓮·夢露更是踩著高跟鞋一舉成名。高跟鞋成了女人味道的標簽,現今許多女洗手間都以它的圖案標示。實際上,在高跟鞋的歷史中,它并非專屬于女性,到了17世紀,才被嗜美成性的女人所霸占。
它曾屬于男人們
有人說,高跟鞋是法國宮廷服裝師的杰作,也有人說它誕生于意大利,早期希臘的歷史中也有它的起源,甚至中國唐代也有它的記載。
據傳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有錢人喜歡穿高底鞋,包括男性。這種鞋底是平的,但高達45厘米左右。在法國,宮廷服裝設計師不斷為王公貴族改良高跟鞋的高矮寬窄。相傳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為了成為“高富帥”,愛上了紅色高跟鞋。這樣的畫面,今天欣賞,實在詼諧。如果可以選擇,路易十四也會變成一位“穿PRADA的男魔頭”。
在中國明朝的記載中,高跟鞋的樣式與裝飾已十分接近如今的高跟鞋了。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鳳頭高跟鞋”鞋跟處墊有5厘米的圓跟。鞋面鞋跟都以絲綢包裹,圖案精美,造型流暢。
這只能說明一點,每個國度都不約而同地適時發掘了這種達成美的方式。難怪到了17世紀,歐洲男女也都把高跟鞋視為重要時尚元素。
阻擋不了那種痛
高跟鞋跟的形狀變化,也是一部“疼痛”的歷史,足見人們在美麗與痛苦之間,往往會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抉擇。
17世紀的高跟鞋,鞋身細長,高達七八厘米,束腰的女士出門時需要有人攙扶。而且鞋跟越高,行走越艱難的人,社會地位越高。
擁有完美的身材比例之后,美麗與舒適的進化隨之而來。18世紀,鞋跟加寬,并有絲帶綁在鞋子上,還系出蝴蝶結。中間以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節點,高跟鞋曾出現過一段禁忌時期。高跟鞋被禁穿50年。隨后拿破侖三世稱帝后,恢復了人們“自虐”的權力。那以后,人們再也舍不得失去這道風景。高跟鞋的變遷之中,細跟、粗跟,小跟、中跟、高跟,尖頭、圓頭、方頭……都成為今日女士的選擇,并交替成為年度主打。
在美麗與舒適的博弈中,美麗依然占據她們的心房。男人則從這場進化中被推了出來,成了津津樂道的美之看客。
- 上一篇:沒有上一篇了
- 下一篇:沒有下一篇了
- 1穿這種鞋上班的年輕人,你惹不起
- 2拋棄你的高跟鞋吧,現最流行的是“
- 3脫掉老爹鞋吧!今秋流行穿“德訓鞋
- 4國慶出游,去了上海才發現:老爹鞋
- 5羽絨服+鯊魚褲+老爹鞋:秋冬流行搭
- 6秋季時尚潮流:平頭鞋取代小白鞋,
- 7今年火了一雙平底鞋,叫“德訓鞋”
- 8今年不流行運動鞋了,“平頭鞋+闊腿
- 9秋天別再只顧上半身,用對牛仔褲+小
- 10入秋之后才發現:會穿的女人都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