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0 10:19:02 中國鞋網 www.annualhp.com 【來源:新浪】打印本頁 關閉
中國鞋網12月30日訊:據說,“皮草”這個詞的來歷是,當年商人因皮貨的季節性因素而冬天經營皮貨、夏天賣草席,所以最早的皮貨生意店就叫成了“皮草店”。可見季節對“皮草”生意的影響。正因為季節因素,哈爾濱成了全國“皮草”銷售量最大的城市,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消費現象。有著十幾年皮草銷售經驗的哈爾濱市場,正悄然發生著許多不被人察覺的變化。
由皮草帶來身份認同
因為氣候原因,北方居民一直對皮毛制品十分偏愛,從早年流行的皮帽子、獺帽,到如今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穿貂兒女”,黑龍江尤其哈爾濱市是全國最大的皮草消費市場。道外區南馬路、景陽街、中馬路區域形成的皮草零售一條街就是最好的證明。眾多皮草品牌在這里安家落戶,形成了哈爾濱獨特的皮草文化。
伴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皮草作為時尚服裝的代表,反映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可在冰城時尚女子多數都至少擁有一件皮草,沒有的也將其列入必備物品購置計劃。以往,皮草的主要消費群體是35歲以上有經濟能力的中年女性,如今在哈爾濱市20歲左右的女孩穿皮草已經十分普遍。裘皮服裝已經成了哈爾濱女人時尚生活的一部分。
店面變化折射行業轉變
哈爾濱的許多店鋪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他們多數是從賣動物皮毛開始的。黑龍江皮革行業協會毛皮專業委員會會長李春生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哈爾濱最早的毛皮作坊就聚集在道外太古街一帶,那時還是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幾平方米的小房子,破舊的門臉,甚至連店名都沒有,可生意十分紅火。資源匱乏的年代,從山里收購的狐貍、旱獺、兔毛等雜皮,還只能成為服裝上的一個點綴。各種毛領的大衣和皮帽子成了熱門的走俏貨。
到90年代初出現了專營店的模式,經營地點也從道外地區擴散到了南崗人防地下商業街和道里中央大街一帶,當時的麗雪軒和巴黎皮草行經營面積達到200多平方米,這在當時是商業突圍。注重產品品質、投入廣告宣傳、提升店面包裝等形式來營造皮草服裝的時尚感與奢侈感,企業的示范效應在這個行業里得到了顯現,皮草服裝市場是高消費者光顧的地方,皮草服裝商場家家都布置得富貴華麗,流光溢彩,門臉做得更有氣派、更有特色,奢華成為風氣。
從2002年至2005年,哈爾濱的皮草市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先后有300多家皮草商店出現,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漫天的廣告大戰、各種明星的代言,成為零售商們占領市場的法寶,哈爾濱皮草市場也逐步走向成熟。琳瑯滿目的裘皮服飾、2000多平方米的旗艦零售商店、國際影星的時尚代言,充分說明了哈爾濱皮草時尚膨脹的力度。
“時裝化”讓皮草不再奢侈
現在人們的皮草消費理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顏色上不再是由黑色和棕色等黯淡的顏色主宰,青綠、桃紅、酒紅、橙色、米色、駝色等色彩的加入,使得皮草姹紫嫣紅、爭奇斗艷,貂皮也有了水粉、湖藍、玫瑰紅等艷麗的顏色。此外,從形狀到設計上都已不再是傳統的中、長款式。
從哈爾濱市目前的消費格局看,中、低檔皮草得到普通消費人群的青睞。而原料應用的多樣性和制作工藝的不斷改進為皮草市場贏得了春天。皮草開始注重起拼接和混搭,以豐富、活躍、舒適、隨意的時尚風情和張揚個性的野性風格,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同時激光、打薄、剪絨等技術被廣泛運用到皮草上,設計師甚至將更多皮草元素作為點綴融入到各品類服飾、生活用品中去,使其成為皮草業的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新工藝的應用:鐳射、鏤花、編織、剪絨、刺繡等結合新工藝手法,既強調了皮草的天然質感,又可以沿著它輕薄的肌理展開豐富的變奏。此外,與羊絨、鱷魚皮、絲綢等頂級面料的結合,演繹出令人驚嘆的效果。
皮草競爭重心轉移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地區皮草銷售已經覆蓋了整個東北地區,甚至天津、內蒙古地區的消費者也會趁觀賞哈爾濱冰雪的同時購買裘皮服飾。據了解,哈爾濱市皮草市場60%%的份額是銷售到外地市的,這就決定了產品的檔次和銷售策略。如果商家用賣“皮襖”的老觀念來經營皮草這種時尚奢侈品,已經很難得到他們的認可。如今,消費者更看中有實力和有良好售后服務體系的商家。具有一定實力的皮草商場,根據消費者對于皮草服裝多方面的需求,適時推出由專業設計師為顧客量身制作皮草服裝這項服務。不斷更新皮草加工工藝和細節的變化,打破了傳統皮草多年不變的風格,為皮草行業注入了新鮮的元素。一些比較有實力的皮草服裝商場獨辟蹊徑,開展了裘皮大衣改款改色的業務,滿足了消費者在穿衣方面“喜新厭舊”的心態,又為他們節約了大量的資金。這一業務確實得到許多消費者的歡迎,由此皮草服裝市場也流行起改款的熱潮。針對消費者對皮草保養的需求,哈市一些知名皮草商場紛紛為消費者推出“皮草保姆”服務,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養護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