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經營管理】如果說2013年是電子商務與傳統實體商業直接競爭較量的一年,那么在移動互聯網及社交應用迅速介入商業領域的2014年,如何融合互利共贏已經成為市場雙方目前重點探索的方向。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與中國品牌發展基金會于2014第三屆中國品牌連鎖發展大會首度聯合發布《在全渠道競爭時代實現連鎖品牌與購物中心的共贏》研究報告。報告選取了100家上市品牌企業,根據這些企業的歷年年報及半年報,為市場全面解讀國內連鎖品牌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同時結合當前購物中心與連鎖品牌在商業模式的創新實踐案例,為兩者在全渠道競爭時代實現共贏發展揭示可行的方向。
連鎖品牌經營壓力持續上升
線上線下業務融合舉步維艱
宏觀經濟收縮、消費信心不足以及電商分流導致近年來連鎖品牌業績增長明顯下滑,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尤其是男裝、運動以及大眾時尚這3大連鎖服飾類品牌的頹勢難以扭轉,紛紛在上半年關店止損。同時,國外快時尚品牌在2014年依然保持擴張步伐。盈石集團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國際6大快時尚品牌門店共增加47家門店,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5.4%。
通過分析5大類零售業態樣本企業的歷年年報發現,缺乏產品創新及研發投入是國內品牌難以確立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樣本中超過67%品牌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在3%以下。與此同時,這些國內品牌在市場推廣投入明顯過高,產品推廣費用占銷售費用超過40%的上市企業達到總數的45%。
2013年傳統零售企業網絡零售銷售額占它們整體銷售額的比重從2012年的1.7%提升至2.3%。但是傳統連鎖品牌商對線上線下業務依然缺乏有效的整合運營機制,以及線上線下一體化考量的可行方案,沒有構建與線下業務無縫銜接的體制,從而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優于競爭對手的服務,甚至無法在線上線下保證品牌定位和形象的一致性。與此同時,由于缺乏電子商務的經驗,很多連鎖品牌商“觸電”效果不理想,反而成為品牌發展的重擔。
行業重新洗牌
連鎖品牌步入全渠道競爭時代
目前國內各行業的連鎖品牌零售企業都面臨著行業重新洗牌的局面,贏家必定是品牌運營、產品創新、資金實力、渠道管理、營銷推廣等能力較強的品牌商。零售品牌商亟須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以抵擋業績下滑,但是庫存帶來的資金周轉困難普遍存在。在傳統融資渠道狹窄的情況下,國內連鎖品牌應該多嘗試不同渠道的融資。除了中小企業貸款、IPO重啟等官方資源,目前越來越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出現,也成為國內零售品牌融資的新興通道。零售業將加快與金融業、制造業企業的三者結合的步伐,以包括控股、參股、輸出管理團隊等方式將商業資源進行高度整合,推動各行業重新確立市場格局。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連鎖品牌商不能僅追求單一渠道的最強或者最優,而是要把各個渠道相互融合、高度協同,滿足消費者日漸多變、細化的需求。因此,連鎖品牌商需要根據目標市場的消費需求鋪設渠道,配合精準的營銷手段,確保品牌形象在不同渠道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還需要確保消費者無論是在售前的服務環節、支付環節以及售后維修保養環節,都能獲得最便捷的購物體驗,才能在全渠道競爭時代實現轉型發展最終脫穎而出。
連鎖品牌與購物中心共生共贏
盡管網絡購物發展迅猛,目前實體零售依然是商業市場的主體,其中又以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購物中心為主戰場。在定期追蹤的20大城市現有商業物業存量中,購物中心占全部商業物業的比例超過6成;預計到2016年,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占比將高達78%,二線城市也將達到73%。
傳統商業開發商和運營公司擁有多年的數據累積和龐大的顧客會員群體,但是在對消費者需求、商機挖掘中依然處于原始方式中,也就無法精確分析出數據變化背后的真正原因。未來更多的開發商和運營公司將利用O2O深度分析大數據,持續鎖定忠誠消費客群,線上線下優勢互補,從而實現精準營銷以及全渠道經營。這也就意味著購物中心將成為連鎖品牌的一個重要營銷渠道,更好地把品牌形象和價值傳遞給消費者。
所以,對于連鎖品牌來說,購物中心是其實現轉型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平臺,對購物中心來說,在新的消費時代需要更加關注與租戶共同成長的可能性。二者應從多方面著手為不同的消費需求構建黏性平臺,增強消費者生活、購物以及社交需求粘性,進行品牌組合創新,在提升業績的同時也能使品牌之間獲得連動式發展,從而打造出與消費者生活必不可分的消費空間和業態。(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