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物流管理】當“自建物流”加快電商腳步的時候,亞馬遜中國趕超了上來,因為它更懂得平衡自己的“輕”與“重”。
“亞馬遜將保證它是個輕公司。”亞馬遜中國總裁王漢華在講這句話的時候,正值該公司第11個運營中心在天津成立,17萬平方米的面積將使亞馬遜成為國內最大的運營中心。而這似乎與王漢華口中的“輕公司”相悖?
其實不然,與國內那些動輒將數億資金砸進自建物流體系的電商相比,亞馬遜的腳步要輕盈很多。在中國,亞馬遜依然延續在美國的風格,對倉儲建設進行投入,但是依然借力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另外,通過開放第三方平臺,亞馬遜中國也開放了自己的物流平臺,如此一來,原本就比較低的自建物流成本又被攤薄。
今天很多網民會發現,自己在淘寶店購物,送來的貨品有可能是亞馬遜的包裝,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消費者從品牌商網店的直接購買。原來,選擇在淘寶開店的賣家可以與亞馬遜合作,將其生成的訂單直接傳給亞馬遜的后臺系統,再由后者安排發貨。
“除了為亞馬遜自己的貨物提供收發貨、倉儲周轉服務外,也為亞馬遜網站上代銷的第三方賣家提供物流服務。”亞馬遜中國運營副總裁周濤表示,無論是個人賣家還是中小企業,都可以把貨物送到較近的亞馬遜物流中心,亞馬遜按面積收取倉儲費。
從訂單到發貨“無縫”銜接
倉儲也要“精益”
周濤在來到亞馬遜之前主要從事精益生產方面的工作,“老東家”GE是一家對精益生產有著極高要求的企業。“‘精益生產’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零庫存’,也就是根據用戶需求生成訂單,而這一點和電商的收到訂單再發貨很相似。”周濤表示。
在亞馬遜運營中心工作的管理人員,大多是來自像周濤這樣有精益生產經驗背景的企業。“亞馬遜就是要把這套‘精益’的標準帶到自己的倉儲管理。”周濤認為,精益就是要根據客戶的需求拉動生產,對于運營中心來說,就是做最大化的優化讓客戶滿意,進而讓客戶有更多的需求。“如果我在一分鐘內發出這件商品,而別家需要兩分鐘,那么,用戶會對我們的服務更滿意。”
繼去年亞馬遜昆山運營中心建成后,2月1日,亞馬遜天津運營中心建成。隨著運營中心的啟用,消費者將來在國內更多地方都會享受到亞馬遜“當日達”和“次日達”的服務。“不僅如此,天津運營中心的啟用將使得北京的發貨效率提高30%。”在周濤看來,運營中心的精細化運作尤為關鍵,它將成為亞馬遜強大競爭力的支撐。
為了能夠更快地將產品遞到消費者的手中,運營中心對工人們的每道工序都嚴格限定了完成的時間。比如,對于分揀和發貨的工人,分別有12道和8道工序。亞馬遜的要求是,貨品上架需要在4小時內完成;從收到訂單,到完成發貨指令,需要在2小時內完成。
在亞馬遜的運營中心有一個單獨的返貨倉,主要是用來把因合約問題和質量問題的貨品返給供應商。“這樣才能保證消費者拿到的既是完好的產品,又是在保質期內的產品。”周濤表示。
不過,品質與速度并行還遠非精益倉儲的終極目標。目前,亞馬遜中國已具備28大品類、500萬種產品,周濤會給這些產品做細分。“春節之后,很多學生要開學,所以圖書的量會做大一些。”周濤對品類的變化觀察得非常仔細,有一次,他敏銳地發現3C產品的增長比較高,于是果斷地將庫存進行調整,結果因為貨品準備得充足而不至于出現斷貨。“亞馬遜的后臺擁有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功能,但是有些特殊情況還需要人為感知。”
“這是一個競速的行業,消費者想要在最短時間拿到產品,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盡管,亞馬遜物流是走在行業前端的,但是由于受制于國內整個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亞馬遜中國的配送速度還未達到周濤的預期。“我們只能在運營中心內部控制讓時間盡量短,從這里擠配送時間。”
精益就是要根據客戶的需求拉動生產,對于運營中心來說,就是做最大化的優化讓客戶滿意,進而讓客戶有更多的需求。——亞馬遜中國運營副總裁周濤
給貨品定“規矩”
數據是王道
亞馬遜的每個運營中心里都有一個用來測量物品大小的工具——Cubi(立體測量儀)。對于傳統零售業來說,按品類分放貨架極為重要,因為這樣他們可以人工追蹤貨品的情況。不過,在亞馬遜的運營中心,工人們無需將品類進行細分,憑借手中的POS掃描槍就能輕松看到貨品的情況。
“對于一個運營管理者來說,我不會在乎在貨架上要擺放什么產品,而只在乎這個產品的長、寬、高。”周濤解釋,運營中心的職能在于如何高效存儲,借助亞馬遜強大的后臺數據分析系統,使工作變得更簡單。
亞馬遜中國的倉儲按貨品劃分,只分圖書和百貨倉兩種。比如,像3C數碼等品類是要算進百貨倉。周濤介紹,這種安排是為了提高收貨效率。在百貨倉,無論是什么物品,收揀員只需要按物件“長、寬、高”來進行大、中、小三類的隔間放置,所以在百貨倉的物架上,你或許可以看到洗發水和小箱包在一個行間。
在亞馬遜運營中心有一個“隨機上架”的規定,就是工人們可以就近把手中的貨品擺放在貨架上,而考量的惟一標準就是大小。“一旦收貨,這些貨品就進入亞馬遜的系統后臺運行了,所以對于上架和揀貨來說只要是選取不同的數量即可,而不在乎它的具體位置。”運營中心的一名工人做了一個簡單的演示,他用手中的POS槍可以看到貨品移動的記錄,如果客戶下了單,揀貨員就能輕松找到需要的產品。
后臺數據支持不僅讓貨品有了“規矩”,更讓亞馬遜的員工有了工作的規律。亞馬遜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是“多面手”,他們必須熟悉運營中心的所有崗位職能。“需求旺季的時候,你會看到運營中心的人很多,他們忙碌著將貨品上架或根據訂單揀貨;而在淡季的時候,少數的人也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周濤表示。
對于工作的規律性,周濤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天津運營中心,一個員工完成所有貨品的分揀需要整整2個小時,完成哪個步驟需要多少時間都會通過后臺技術進行計算。
強大的后臺數據支持了整個運營中心的工作。如果遇到用戶購買組合物件時,亞馬遜的處理方式是不同品類的物件分道處理,最后系統會自動做一個合并指令。“在美國,我們尚需3日以上的配送時間,而在中國,‘當日達’、‘次日達’已經相當普遍,這里也凝聚了亞馬遜中國團隊的智慧。”周濤表示,團隊的每個人都可以對流程改進提出意見,一經采納還會有重賞。“亞馬遜在中國的配送速度就是這樣煉成的。”
如今,亞馬遜中國已實現1500個城市和地區的貨到付款;50個城市移動POS支付;53個城市當日下單、次日送達;北、上、廣等17個城市當日送達配送的能力。
做“中心”不做“配送”
輕資產法則
“物流”對電商來說,永遠是個痛,亞馬遜也不例外。上世紀90年代,亞馬遜的物流成本一度占到總成本的20%,并且持續了很多年。
“如果單獨看零售行業的毛利率,不過只有幾個點,如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加的只會是硬成本。”一位從事電商的分析師表示,從近兩年電商的表現,很難看到盈利的前景,高企的市場投放成本已經讓利潤變成了負增長,更何況還有物流成本。
亞馬遜曾經用五年的時間讓自己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其秘訣就在于做物流中心。很多人把沃爾瑪這家位居世界500強榜首的企業視為一家物流公司,而它正是通過配送中心進行集中管理的,這一點很像亞馬遜的運營中心。不同的是,沃爾瑪有自己的配送隊伍,因為它要完成集中采購,而亞馬遜則是和物流公司進行合作,把貨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這和今天一些電商自建物流的概念有很大差異,比起擁有自己的物流隊伍的電商來說,亞馬遜與物流企業的合作顯得自己的體態更為輕盈。
2009年,京東商城獲得了2100萬美元的外部投資,其中70%用于自建物流體系(包括建立自有快遞公司)。2010年2月,京東商城又獲得老虎環球基金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拿出50%用于提升倉儲、配送和售后等服務。“這樣做的必然后果是,以‘輕資產’著稱的電子商務行業,背上了越來越重的物流資產負擔。”上述分析人士如此評價。
電商在面對現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時候,往往不是拆分開來看的,這個閉環上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以物流為例,如果物流投入的比重增加,勢必導致現金流吃緊。有權威調查顯示,傳統B2C的現金流周轉速度為普通行業的2倍,如果自建物流是建立一套自己的物流配送班子,那么資金的周轉速度會下降一半。
亞馬遜和其他電商不同,它建立的是一個物流中心,中心除了保證亞馬遜的配送外,還能為第三方賣家提供服務,這樣就極大程度地攤薄了其物流成本,甚至有可能成為亞馬遜新的盈利點。
在美國,亞馬遜建立物流中心除了滿足自己的貨物收發和倉儲周轉外,也為在亞馬遜網上代銷的第三方賣家提供物流服務。無論是個人賣家還是企業賣家,都可以把貨物送到較近的亞馬遜物流中心,亞馬遜提供場地租賃。客戶下單后,亞馬遜的員工就會負責訂單的處理、包裝、發貨等服務,最后的配送全都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在中國,電商的競爭更為激烈,亞馬遜的物流平臺甚至可以衍生到其他的電商平臺。
“亞馬遜中國就是要做國內最大的電商,我更看好的是運營中心給消費者帶來的服務能力。”王漢華表示,規模化的平臺沒有讓亞馬遜成為一個“重公司”,亞馬遜始終保持“輕”姿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拼物流
“這不是一個庫房的概念,是一個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亞馬遜中國總裁王漢華
憑借其龐大而復雜的物流體系,亞馬遜在中國市場更熱衷于打一場科技戰。
亞馬遜在華的11個運營中心
擁有50萬平方米的倉儲面積,
目前在9個城市擁有自建配送隊伍,
53個城市可實現“次日達”,
17個城市實現“當日達”。
這讓持續提升的客戶體驗好于歐美等國。
運營中心主要負責
廠商收貨 倉儲 庫存管理 訂單發貨 調撥發貨 客戶退貨 返廠 商品質量安全等。
運營中心采用亞馬遜先進的全球庫存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追蹤到每個客戶訂單在運營中的操作狀態,能有效提高處理訂單的準確度。
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理念,亞馬遜中國于2011年11月首推晚間送貨服務試運營。
目前,該服務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開展了半年,廣獲好評,進一步提升了客戶的購物體驗。
沈陽
2010年6月成立,面積2.5萬平方米,承擔東北三省的發貨任務
北京(2個)
2008年5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積分別為5萬平方米和3萬平方米
天津
2012年2月2日正式啟動,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華北地區的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選品。其中,天津消費者將享受到當日達的配送服務
·總規劃面積為16.4萬平方米,其中一期9萬平方米已經投入使用,二期7.4萬平方米將在年底前建成。
·沒有安裝中央空調,而是采用1平方米3元的絕熱保溫層、大型工業風扇和暖氣,進行較低成本的溫度控制。
·土地均以租賃方式使用,每一期工程均在正式投入使用后才需繳納租金。
·目前擁有員工780人,管理人員與工作人員比例為1:50。
武漢
2010年6月正式運營,面積逾3萬平方米,服務湖北、河南、江西、湖南等地區
成都
2009年11月啟用,建筑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
西安
2010年8月成立,占地1000平方米,可容納7萬多件商品,覆蓋陜西西安、咸陽、寶雞、漢中、延安、渭南、榆林、安康、桐川、商洛等城市
蘇州
面積逾4萬平方米
昆山
2011年10月27日啟動,面積逾12萬平方米,迅速提升華東區貨品調配與送達速度。上海、蘇州等地用戶若在上午11點前完成訂單,產品便可在當天免費送達。華東區還將有11座城市將實現次日送達
廈門
2010年9月成立,占地1580平方米,可容納12萬件商品,覆蓋福建廈門、福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泉州、南平、寧德等城市
廣州
2012年5月經過擴容,該中心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