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經營管理】新年伊始,各大零售企業2013年度業績報表相繼出爐,數據只是一種表象,它所反映的本質是什么?過去一年傳統零售業出現了哪些問題?原因是什么?2014年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如何調整?如何應對?相信這些都是所有零售人最關心的問題。為此,聯商網獨家專訪了百貨業資深經理人厲玲,一起來聽她的分析與解讀。
現狀:上升乏力下降開始
近日,各大零售企業相繼公布了2013年度業績情況,從聯商網統計的單體百貨及購物中心銷售數據來看,傳統零售業面臨的陣痛仍在繼續,增長放緩的數據表象下,折射出的是銷售下滑、利潤縮水的大趨勢。在2013年內地單體百貨銷售排行TOP15中,有4家百貨店業績較2012年呈現下滑,1家持平。而增長的10家中,也只有2家增幅達到兩位數,其余則都是低增長。百貨業資深經理人厲玲對于這一數據的總結是:“上升乏力,下降開始。”
厲玲向聯商網記者坦言,在她看來,所謂上升乏力下降開始,基本上等同于整體都下降,只不過下降幅度有所不同而已。“去年的銷售增長中,有一個關鍵因素是黃金,由于金價下跌,去年的黃金銷售呈現爆發性增長,而黃金是沒什么利潤的。另外,也不排除一些不正常買單現象的存在。”所以,百貨業報表中銷售額的微薄增長其實不能算真正的增長。
“不過,下降并不可怕,下降也并非意味著不好。”厲玲說她評價一家好企業的標準是:“上升時比別人上得快,下降時比別人下得慢。在總體形勢下滑的情況下要穩住,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非常了不起。”
其實下降并不是突然之間的,在幾年前就有跡可循。2010年,傳統零售業已經開始顯出疲軟的端倪,主要表現在客流量和物流量的雙雙下降上。之所以銷售額仍在上漲,厲玲分析,一是得益于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揚所導致的客單價提升。二是四萬億之后,消費信心得到提升,以及部分行業畸形發展,灰色收入增長,使得百貨業成為比較直接的受益者,也導致了價格虛高,價格生態環境被破壞,商業環境早就是霧霾了。
分析:電商救不了實體零售
基于2013年很不理想的業績表現,厲玲認為,2014年百貨業必將面臨更大的困難、更多的問題,很可能會滑入十幾年來的最低谷。“百貨業面臨的困境,究其原因無非是外因跟內因。外因是整個經濟大環境使然。反腐力度加大使得灰色收入減少;經濟蕭條導致消費信心下降;制造業的空心化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悲哀,使得品牌發展動力不足等等。內因是一些百貨企業盲目寄希望于連鎖擴張和制造噱頭,以此推動商業的虛假繁榮,卻少有人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研究門店經營。”
零售企業一直在發展中求變,從百貨到購物中心,再到商業地產,又到如今的電商。厲玲認為,變革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就目前來看,傳統零售業涉足電商并沒有一個真正算得上成功的案例。不論是蘇寧云商,或是銀泰網,目前都還只是在艱難的摸索之中。“馬云和王健林的對賭,不到一年就說取消了,為什么?因為王健林上線了,馬云落地了。”厲玲說,“電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一個盈虧平衡點,你不知道銷售額需要達到多少才能實現盈利。攜手支付寶只是多一種支付方式,無助于提升銷售;當然,新的模式都會經歷震蕩期。”
應對:研究顧客與商品
深陷低谷的百貨業應該如何做好自我調整?厲玲指出,一家優質的百貨店,應該有好的商品和適度的服務組成。商品,永遠是百貨運營的核心,商業本質永遠是賣東西,其他環境、服務等等都只是附加值。在當前形勢下,她給出的建議是,要想盡辦法控制成本,同時要沉下心,腳踏實地做好兩方面的行業研究:商品和顧客。
“經營方面就是拼內功,一定要先做好品類管理,而不是單品管理,通過品類管理實現貨品相對控制。要鼓勵在內部做一些創新,比如培養一批新的品牌。當然還要去嘗試O&O(注意不是O2O),即全渠道全信息鏈全支付手段。”厲玲強調,面對如今百貨店價格虛高、奢侈品引進難度大、快時尚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與供貨商親密合作,培養新的品牌,或許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厲玲特別提到了優衣庫這個品牌:“優質、平價、吸客能力強,最厲害的是它線上線下賣一個價。在如今價格生態被嚴重破壞的百貨店,這樣的品牌自然會受到青睞。這是未來百貨店應該尋找或者培養的品牌典范。”
目前,百貨業自營的概念正在擴大,從買手制和開發自有品牌,到自營業態和項目,自營模式逐漸多元化。但厲玲認為,自營或是自建電商平臺都成本太高,下這樣的賭注有很大的風險,百貨業還是要做好聯營,先把基本功打扎實,進而探索品類管理。同時,百貨店面積要合理控制,不宜過大。(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