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經營管理】在全球范圍內,“氣候變暖”已被廣泛關注,并不時被輪番熱議;為減緩變暖,不乏付諸行動的企業組織及個人,更有公司企業已實施相關“碳管理”戰略及“碳減排”行動。然而,不同企業對“碳管理”的認知不一。在CSR、RoHS、REACH和EuP/ErP之后,“碳管理”可能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新一輪挑戰,同時也可能是有著非常前景的機遇。
哥本哈根會議后,中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水平下降40%-45%。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溫室氣體減排已經成為重點。英國、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均已頒布相應法規,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行管制;而澳大利亞已開征“碳稅”。在法國,環境與能源管理部門(ADEME)已出臺相關法規,于2011年7月1日開始試運行;規定在法國境內生產和銷售的消費品,要求標示產品的溫室氣體信息。
國內外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努力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樂購(TESCO),2006年在全球范圍內最早實施“碳標簽”計劃,將其賣場內產品的“碳足跡”信息加以披露;沃爾瑪(WAL-MART)作為全球零售商巨頭,自2007年開始要求其供應商披露產品碳信息,2009年推出了可持續發展指標制度;全球知名家電公司,西門子、通用電氣、三星電子、LG電子等均已報道有溫室氣體減排計劃。
同樣,在國內,家電企業對相關溫室氣體計劃已逐漸重視,并向國際跨國公司看齊。據報道,美的等國內家電企業已經執行有相關溫室氣體計劃。
企業如何進行產品碳管理?
對于產品層面而言,一般的做法分三步走,即“碳盤查”、“碳減排”和“碳中和”。
碳盤查,即對產品進行生命周期評估,盤查其各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情況,由此可以全面了解產品的碳足跡。碳減排,即在碳盤查分析的基礎上尋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環節,并制定相關減排措施,從而有效的進行控制與管理。碳中和,即在減排的基礎上對不能完全減掉的碳足跡以購買碳信用的方式進行中和,從而達到所謂的“零碳”產品。
可以看出,碳盤查的意義不僅在于得出產品碳足跡的結果,其是后續碳管理工作的基礎;同時,可以依據企業自身戰略的需要,進行碳標簽計劃及制訂相關可能遇到的碳稅與碳關稅策略等。
對于相關標準,2006年發布的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標準ISO 14040和ISO 14044是重要依據,及在可能未來1年內即將發布的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標準;另外還有,PAS 2050:2011《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范》,和GHG Protocol在2011年發布的產品標準,也是進行產品碳足跡計算可依據的方法學。
第三方如何幫助企業進行產品碳管理?
產品碳管理是圍繞產品的生命周期(從搖籃到大門)展開的,涉及到從原材料生產,采購及運輸到產品出廠為止。因此,產品碳足跡不僅僅要關注其加工生產環節,更要關注原材料采購環節。SGS公司在中國是最早涉足于產品碳足跡的第三方組織之一。在協助企業碳管理中有著豐富的經驗,例如,2011年SGS為某知名電子制造商的一款電子終端消費品進行了產品碳足跡計算,根據計算結果得出其產品碳足跡的分布規律以及高排放空間。由于此電子產品有眾多個零部件組成,致使原材料使用階段的碳足跡較高,因此為有效降低產品碳足跡,建議企業在原材料供應商選取中考慮零部件的碳足跡,選取碳足跡較低的零部件有助于降低產品的碳足跡。由此可知,對于涉及到零部件比較多的電子產品,通過供應商零部件產品的碳足跡管控,更能有效降低最終產品的碳足跡。
作為全球知名的可持續發展服務提供商,SGS一直積極地為中國企業探索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并推出產品碳足跡和碳標識服務,同時為幫助企業對原材料碳足跡的管控,SGS為原材料供應商提供了產品碳足跡速查的服務,在短時間內幫助供應商向客戶/買家提供產品的主要碳排放信息。該服務依據ISO 14040:2006生命周期評價的原則與框架,參考PAS2050《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范》和《產品生命周期核算與申明標準》作為GHG排放量化和報告的方法標準,幫助客戶選擇產品,并確定系統邊界及功能單位,指導客戶建立GHG排放活動數據收集匯集體系并收集活動數據,通過對所選產品GHG排放的評估和計算,向客戶提供產品碳足跡報告和聲明,為客戶產品貼上碳足跡標識。(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