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經營管理】 蘇寧、中糧、便宜坊、王府井百貨、中青旅……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大勢所趨,眾多傳統企業紛紛“觸網”,走上了線上生存之路,但能從互聯網浪潮中脫穎而出者屈指可數。
隨著資本對電子商務的狂熱回歸理性,傳統企業在進軍電商時將面臨更大壓力。開放平臺、自建物流、精細化運營開始取代價格戰成為電商發力點。
“觸網”多不順
“對于傳統產業而言,電子商務無疑是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教授呂本富說。事實上,無論是百貨業、食品業、還是家用電器業、服裝業等諸多傳統企業,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并相繼砸錢進軍電子商務。然而進軍互聯網之后,成功者卻屈指可數。
與之相對的是,電子商務的巨大能量持續迸發。而互聯網經濟從來都是“先快魚吃慢魚,后大魚吃小魚’的游戲。盡管電子商務行業興起時間不長,但也遵循著大多數行業發展規律并在短時間內逐步實現:競爭初期,行業內公司數量不斷膨脹,出現百家爭鳴的場面;隨著行業逐漸成熟,企業間優勝劣汰,公司數量也會縮減。
歷經2012年行業盤整的電子商務已經淘汰了一批企業。目前在國內市場領先的在線B2B、B2C企業幾乎均是純電商起家。在這種情況下,諸多傳統企業再進軍電商已經落后一步,失了先機。
傳統企業尋出路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易觀商業解決方案總裁楊彬說,“如果現在還只是單純在平臺上開店,怎么可能趕超三年前、四年前就已經在網上開店的那些小企業呢?”傳統企業現在做電商,特別要注意“苦做不如巧做”,要用新的視角、新的格局去推動電子商務的創新。
“不妨把電子商務等同于廣義互聯網工具加有效商務。”楊彬建議,傳統企業進軍電商,應具有更為廣闊的視野。
楊彬認為,無論是B2B、B2C、O2O平臺,還是微博、微信等,都是廣義互聯網工具。傳統企業應將其充分運用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比如銷售、品牌的提升。“用這些互聯網工具帶來的實際收入增長,或是實際成本降低,都是有效的商務。”
與此同時,企業對電商的理解不同,其定位和發展路徑也將有差異。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網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春吉認為,做電商前首先要做好定位。“將電商看做銷售渠道的補充、戰略轉型的平臺還是宣傳推廣的入口?只有定位清晰后,傳統企業在電商層面投入多少、要什么效果等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事實上,業內有觀點認為,如果只將電子商務作為傳統企業一個銷售渠道的增加,那么建設成功的概率極大。但企業往往并不滿足于此,或是一開始就將電子商務作為其新的業務增長點,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投入的成本將非常大、成功率也不高。
“畢竟,無論任何一個企業,要做電商都是很燒錢的。”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說。業內普遍認為,電子商務的優勢要在規模經濟下才能完全體現。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等成本。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