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鞋網-店鋪經營】“集合店”這個話題近幾年被越來越多的時尚圈人士拿來討論,直至今日,這種商業模式雖有所發展,但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的眼里依然“叫好不叫賣”,持觀望態度占絕大多數。從事高檔鞋履行業15年的上海雅氏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欣先生在成功運作了法國雅氏(achette)品牌后,又以創新的思維踏足集合店領域。本次共同探討鞋履市場的現狀與新經營模式的發展,為我們展示了中國鞋履市場的新方向。
中國鞋履市場發展過程:
中國鞋履市場近二十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國內比較成功的品牌基本上都是自八十年代初憑借著當時中國低廉的人工費用從外貿加工出口(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發展起來的。從地域發展上來說,鞋履是從五六十年代歐美市場開始,發展到日本,再逐步經過臺灣和香港傳入中國的沿海地區。隨著經驗的累積,比較大的鞋廠開始做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逐步培養起了獨立的設計能力,再演變到后來的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逐步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國內市場逐步做大做強。
目前國內鞋履市場中的絕大多數品牌來自國內,其余來自國外的大多數品牌也基本上是以中檔品牌為主,設計感較弱;目前只有少數的國外高端設計師品牌進入中國市場。
從消費者層面而言,近二十年來,顧客在選擇鞋子的標準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換:舒服和耐穿在過去是大家心目中的好鞋的標準,而到了今天,設計需求、品牌意識以及搭配理念慢慢已經建立起來,對于時尚的理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鞋履市場的發展過程
M型社會現狀的突破與發展
中國目前的消費狀態處于M型,即低端和高端的市場需求非常大,反映在零售業中出現了兩個現象,首先是電商行業的火爆,其次是國內百貨業紛紛選擇提高檔次迎合高端市場的需求,而當中這一塊的市場是空白的,比如鞋履市場中500——1000元的貨品鮮有人問津。這種消費狀態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目前中國的中產階級剛剛發展起來,理性消費意識需要培養。目前由于電商的沖擊,一些虛高價格再打折的品牌已經無法生存。
孟欣先生表示,雅氏(achette)品牌從不主張過高附加值的營銷方式,高性價比的產品終究會得到消費者信賴與長期的支持。
目前國內鞋履市場正處于轉型期,具體原因如下:首先,品牌商與生產商在產品質量與運營管理上已經不遜色于國外品牌,但是需要更加重視設計與研發能力;其次,目前的百貨業也正處于轉型期,產品的細分化發展不成熟; 產品過于同質化現象嚴重影響了銷售和品牌發展。 雖然零售商也在積極尋找不同定位的特色品牌,但是需要培養品牌的勇氣,因為品牌的發展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最后,隨著市場的成熟和消費者對于品牌和流行設計的日益熟悉,消費者也會愈加理性化消費。
經營鞋履集合店需要良好的心態
在國外,鞋履集合店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向每個生活區域的顧客提供各類鞋類產品的鞋店(shoes store),類似于百貨店的鞋區,而另一種便是我們理解的精品鞋店(boutique store),把設計師產品放在一起,這也屬于一個培養新銳設計師的基地。
國內鞋業零售市場以百貨業為主要渠道,目前百貨店對于各個鞋類品牌都會有銷售業績的壓力,這就要求各個品牌需要具備較為全面的產品開發能力,并保證一定數量的庫存。
但是國外很多好的設計師品牌的生產能力不大,同時其產品研發往往集中在其作為擅長的某個細分市場,這樣的單一品牌沒有實力在國內形成一個完整的較大面積的形象店鋪,必須要集中幾個甚至更多的品牌,針對一個特定的消費群體進行綜合營銷。 同時, 百貨店和消費者也需要有特色的設計,所以集合店模式的發展趨勢就在于此。
考慮到目前國內市場的現狀,只有掌握較為穩定的現金流、不急于盈利并具備良好經營心態的從業者才能做好集合店—由于目前的高檔鞋類市場、消費者和買手團隊都不成熟。 而現在很多企業從事集合店動機往往是以快速占領高端的零售渠道為主要目的,大規模快速開店急于求成,這樣會存在很大的經營風險。而Rendez Vous 與之不同,采取比較長線的經營思路:針對比較了解時尚的30-40歲知性中國女性,在國外選擇并整合適合的品牌,先開少量門店進行試水,摸索市場、逐步熟悉了解顧客消費需求,同時培養自己的買手團隊, 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逐步拓展,與逐步成熟的國內高檔鞋履市場同步發展。(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