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資之困,如何突圍?
招人難,很大一部分是因老總觀念造成的。許多老總喜歡招聘“精英型”人才,這本沒有錯,但如果要求每個崗位都是精英,就值得商榷了。
前幾年,筆者認識一位老總,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勤于思索企業的運營模式,某次理發時,他悟出了一個管理之道:一個發廊如果全部是師傅(高級理發師),沒有小工(洗頭妹)和雜工(衛生維護),是沒法運作的。企業的人員結構也應如此。正是用這套自悟的“發廊理論(員工不必個個是大師)”,這位老總把企業管理得很好,金融危機期間,大批鞋企倒閉或裁員,他的企業卻穩健發展。
一個企業的崗位,有專業性的,有管理性的,有協調性的,有公關性的,崗位不同,對任職人員的資質要求和薪資標準亦不相同。筆者以為,適崗度最重要,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最終每個人都會成為崗位精英,如此也能使企業的價值和個人價值同步最大化,招人難也會得到改善。
留人之難,如何突破?
大家都知道,餐飲業人才流動很大,如何留人是大問題。但筆者一朋友的做法值得借鑒。
有一年,天氣突然變冷,朋友安排各店長給員工發信息,提醒大家及時添置抗寒衣被,如有財力困難可向公司申請借支。雖是小事,但這一做法贏得了眾多員工的心。
在工作時間長、薪資低的情況下如何招到和留住優秀人才?經討教,朋友有六招。
一、適度放寬招聘條件:對一些有潛質和有意愿的應聘者,放寬對其學歷和工作經驗的要求。
二、建立“造血”系統:造血系統,是筆者朋友耗時幾年設計和完善的培訓系統,每個新人進入公司后,均要對其進行單個崗位1-2周的培訓。筆者曾親身領教過這套系統的效力,只要新人勤學肯干,一兩年下來,就能成為“烹飪大師”或“水吧大師”。而這些大師就是向新員工宣導的榜樣,讓他們認識到,在這里工作,除了薪水,還能得到成才的機會。
三、輪崗制:每個人在某一崗位工作一段時間后,都會有職業怠倦感,朋友公司的做法是,只要員工在考勤和工作中表現良好,提出輪崗申請,就會得到新崗位。
四、成長空間:很多企業是在等員工具備更高一級管理能力后,才會給予更高的職位和薪水。朋友的做法不同。當員工具備某個職位的潛力后,就會立刻給予更高職位,然后專人負責崗位技能培訓,培訓期間,支付升級工資,三個月后考核合格者即給予對應薪酬。如此循環,一級級晉升。員工得到了持續成長的空間,公司節省了人力成本,皆大歡喜。
五、獨立負責項目:對于有“個人英雄主義情節”的員工,朋友會經常安排他獨立負責項目。筆者曾見過一個學歷不高的員工,通宵用EXCEL設計新餐廳平面圖,雖然專業人士用CAD只需半小時,但當那個員工通紅著雙眼向老板匯報成果時,流露出的是滿臉的自豪和成就感。員工高興,老板更高興,如果請專業人士做這事,又是一筆費用。
六、分紅:對于那些能給公司帶來特別業績的人,朋友給予他分紅。有一個餐廳經理,就享有他所管餐廳銷售業績5%的分紅。結果是,這個餐廳經理已為朋友工作了九年,而且還會繼續干下去。
朋友這六招,有效抵御了“薪資之困”,也解決了留人難問題,骨干員工平均任職年限超過了三年。如今,他已開出了第十家連鎖店。(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文/滕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