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世界導刊】這是一輛駛向幸福的列車,五年,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
我相信很多人都認同企業的核心是產品和服務,其實,這背后還有一個擁有強大魔力的文化魅力。而遺憾的是,很多企業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真正能做出文化內涵,并發揮文化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品牌少之又少,所以才有了奢侈品的概念,但凡奢侈品都是稀有的,經過多年沉淀和持續發展,萃取而得的品牌。
如今,那些曾喜歡把發絲染成各種色彩、熱衷于談論商業、娛樂的女士們,現在也不僅僅只關注樓盤、財富、銷售數字和八卦新聞;她們的興趣點也發生了變化,更關注慈善、孩子、家庭、品質和微博。印心鳥倡導的“幸福的選擇”,希望能把幸福傳遞給每一位女性消費者,這也與當前國家提倡的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幸福指數的思路不謀而合。
新商業文明時代到來,“開放、分享、責任、全球化”被大力推崇,給員工真正的幸福,成為企業家社會責任意識的高度體現,甚至是企業興旺發達、基業長青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員工的幸福感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員工幸福了,他們才能把這種幸福傳遞給你的客戶,這和服務好員工才能服務好客戶異曲同工。
印心鳥要做最有幸福感的企業。或許我們的員工不是最有錢、不是收入最高的,但是一定要讓他們感覺在印心鳥工作是最幸福的。我們從來不在各大報紙上刊登招聘信息,也沒有到人流多的地方設招聘點,在行業大鬧“用工荒”之時,我們的員工到崗率卻能達到100%以上,一些老員工會主動帶來新員工,有的人甚至是慕名而至,大年初七,我們所有的管理層都能到崗。我想,這或許就是企業文化號召力的體現。
當然,口號誰都會喊,但真正企業文化的塑造要落實到行動,體現在細節,而且要全員參與。要讓員工能安心、快樂地投身工作,能讓有識之士找到自己發揮的舞臺,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不僅要讓他們賺到錢,還要給他們一份事業,讓他們每次來公司都有回家的感覺,讓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份歸屬感和安全感。在我們印心鳥,高層引導上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大家打造幸福的源泉,而更多員工是用實踐來展現這一點,像我們公司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本以自愿捐贈為原則,但一些管理層人員每月都會主動捐款,以備困難員工不時之需。我認為這非常好,有了更多互相關愛,大家才能感覺更幸福。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有人說老板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我覺得也不全是,企業文化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老板、不同的制度都應該是行得通的,并且可以傳承,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一個品牌不可能由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做起來,要靠集體的智慧,而這其中,“舍得”二字貫穿始終。領導對待下屬,要舍得放權,才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與他人做生意,更要舍得,要有付出精神,多替別人著想,比如供應商請你吃飯,就千萬不能讓他買單,因為他一雙鞋才賺2毛錢,而我賣一雙鞋可能要賺兩塊錢,大家賺錢都不容易。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你的付出換來的是信譽和信賴,這非常值得。
我的辦公室里就掛著“舍得”二字,但以后可能將它換成“貪”,以警醒自己,也告誡自己的團隊不要去貪,欲望太強了,企業就走不遠了。因為欲速則不達,印心鳥鞋業的發展節奏也是如此,順應自然,跟著企業的實力和市場規律走,不盲目加速,因為我要對我的團隊和身邊的人負責。
早前,溫家寶總理曾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在GDP快速發展之余,民眾的幸福感開始成為了中國執政官員高度關注的領域。殊不知,大家呼吁什么恰說明這個社會缺乏什么,物質生活提高了,人民將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需求,還催生了一大批幸福學研究專家,這也告訴我們,做企業一味追求效益的高速增長遠遠不夠,要幫助更多的人尋找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當我看到我的員工、我的顧客因為有印心鳥而幸福的時候,我內心就會覺得無比幸福。選擇了這條路,我就會堅持走下去,把幸福帶給更多的人。我堅信“好人做好鞋”,人品決定鞋品。(-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