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世界導刊】和某些同行相比,我是幸運的。上班不到兩年就被公司委以重任,成為一家分店的“一把手”。然而這種“仕途得意”并沒有持續多久,進入實際工作才發現,管人不是拍電視,能讓劇情跟著你的思路走;店長也不是導演,能讓所有演員都圍著你轉。
和店員打成一片,我錯了嗎?
也許是性格使然,我待人接物比較親和一些,人緣一直不錯。老總正是看中這點,所以才把店長的擔子壓給了我,還苦口婆心地給我鼓了半天士氣。
走馬上任后,我并沒有急于推行“新政”,而是蕭規曹隨,先進行了一個月的“摸底工作”。通過摸底發現,我們店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店員整體素質較高,再加上前任店長打下的好底子,因此在各兄弟店鋪的綜合排名中不是“狀元”也是“探花”。我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氣。
俗話說“攻城容易守城難”,店鋪發展靠的是集體力量,單憑我一個光桿司令顯然“唱不了大戲”。為了贏得大家的支持,我果斷采取了“親民化管理”策略,刻意放下所謂的“店長架子”,和他們打成一片。最初,他們和我交談時頗為緊張,說話也是謹小慎微。隨著不斷熟識,我樹立的“親民形象”逐步得到認可,大家平時聊的話題也多起來,溝通障礙徹底消除了。
正當我暗自慶幸自己的“群眾路線”獲得成功之時,卻被另外一個難題困擾了:下屬似乎開始無視我的存在。有一次我從賣場走過,店員小A和小B正在閑聊,看我經過也沒有中止的意思。我上前制止說:“工作期間不要聊天!”兩人相視一笑,走開了。誰知沒過一會兒我再次到賣場,她們居然又聊了起來。
還有一次,我正在辦公室和一位企業家朋友談話,忽然店員小C推門進來,遞給我一張紙,“秦哥,這是我的請假條,你一定要批準哦!”我拿起筆,在請假條上批了字。“還有,你明天幫我接待一個顧客吧,他來退貨,麻煩你給特事特辦一回!”出門的時候,小C說。
我的朋友很納悶:“他們上班時間也和你‘稱兄道弟’嗎?”
“對呀,這有什么不好嗎?”我笑著說,“我走的是親民路線!”
“這樣不好,”他說,“和店員相處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沒有距離,不會生敬也不會有畏。如果部下對你無敬畏之心,你就不可能有效管理,發號施令!”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這才想起平日里的細節。由于我平易近人,店員的確經常和我開玩笑,有時也稱兄道弟。這樣的“親民路線”,究竟該不該走呢?
人性化還是人情化?
“人性化管理”是我上任后推行的第二大“改良運動”。在此之前,我聽說前任店長是個很刻板的人,“治店如治軍”,對員工要求相當嚴苛,店員對此怨聲載道。
為了能把店鋪打理好,我先推行了“民主化管理”,公開向廣大店員征求有關店鋪管理的各項建議,鼓勵他們參與決策。店員給予積極反饋,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其中有一項就是“人性化管理”。
大家的期待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決定從考勤制度入手。店內有一小部分“媽媽店員”,每周五下午要去學校接孩子,周一早上還得去送,為此每周都要請假兩次。為了照顧這部分特殊店員,我下達了一個口頭通知:凡是家里有小孩需要接送的,每周五下午可以提前離崗,周一上午可以推遲報到。這樣,店員的后顧之憂就迎刃而解,她們上班時反而能心無旁騖地工作,工作效率絲毫不受影響。
可是好景不長,大約兩個月后,我覺察到一些不好的苗頭:申請接送孩子的店員越來越多,最初只有一兩個,后來一下子增加到了五六個。這下令我騎虎難下了,如果全部同意,店鋪的工作勢必要受到影響。于是我收緊政策,對于后來申請的,一概不批。沒想到她們居然在背后說我是“看人下菜碟,一碗水沒端平”。真是天大的冤枉!
因為我是從一線晉升起來的,所以知道店員工作很辛苦。特別是月末盤點需要加班的時候,常常很晚才能回家。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每次晚上加班,我都要留守到最后。等工作完成后,我就帶他們到飯店去聚餐,犒勞三軍。初衷是好的,但后來還是養成了店員的壞習慣:每當我通知某店員加班時,他(她)就會習慣性地說一句:“好呀,今天晚上有人管飯啦!”加班好像成了一種交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兒。
與此同時,我在店鋪實施的“人性化批評”也收效甚微。店內年輕人居多,為了照顧他們的面子,當店員出現失誤時,我總是采用“側面批評”或“贊美式批評”的方式提醒他們,不讓“良藥太苦”。比如,一位店員在上班時間經常玩手機,于是我將其叫到辦公室,進行了教育批評,并按慣例對該店員的優點和業績進行肯定,然后委婉地道出他的不足。后來別人告訴我,這位店員從我辦公室出去后,竟得意洋洋地告訴他:“沒想到我有這么多優點,秦店長還夸我呢!”
如今,我的“人性化管理之路”和“群眾路線”走得備感艱辛,已進退維谷,店員的執行能力和工作效率反而不如從前。老總前不久連續找我談了兩次話,提醒我不要把“人性化”搞成“人情化”,不要因為走群眾路線而放棄了“等級意識”,要求限期整改。
我該怎么辦?
點評:
作為店長,門店的經營與管理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門藝術,文化背景、環境因素、性格差異等綜合因素造就了門店店長不同的處事之道與管理風格,但作為門店店長如何改變威信不足的尷尬局面?
孔子曰:“近之則不肖”。距離感有助于增加威信,店長應該在店員面前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可過于隨便、隨意、工作中與店員打打鬧鬧等,當然為了神秘而神秘、為了威信而威嚴是不可取的。店長應尋求其間的平衡,做到既平易近人,又為店員所仰慕。有的店長喜歡充當“老好人”,講究“人性化”,不敢大膽管理,不敢觸動店員利益,為了不得罪店員甚至姑息遷就。殊不知,“好好先生”是成不了一名優秀店長,也管不好一家店鋪的。
“人性化”不是“人情化”。秦店長誤把管理中的“人情化”當成了“人性化”,這才出現了一系列的管理瓶頸:先是下屬和秦店長“稱兄道弟”,使其威信全失,難以發號施令;然后是下屬們都鉆管理的漏洞,申請“提前下班接送孩子”,團隊效率低下。這些現象在店鋪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各位店長應該引以為戒,在管理工作中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首先,要和店員保持一定的距離。領導可以和員工站在一起,但不是“打成一片”,所謂“近生褻,遠生威”,距離不僅產生美,同樣也會產生莊重的感覺,并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來。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有效地發號施令,帶領團隊。其次,制度不能“開后門”。有的店長喜歡朝令夕改,制度頻繁更改,這其實是管理的大忌。制度規定什么就是什么,不要輕易給任何人“開后門”,自己也不要違背制度,否則會降低其公信力,同時使得大家降低對制度的執行力,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
如果說威信是剛,親和力就可說是柔,剛柔相濟事半功倍,只剛不柔空耗氣力,只柔不剛一事無成。(-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