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世界導刊】【案例】小吳是某鞋品牌的導購員,最近幾天她感到非常沮喪和茫然。在剛剛結束的店長競聘中,她輸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小夏。為了這次競聘,她做了精心的準備。她也一直認為憑借自己兩年來的良好表現,一定能夠贏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成功當選,但最終還是事與愿違。
事實上,對于結果小吳并沒有太多意見。小夏確實在很多方面比自己優秀,尤其是她的溝通能力,很多難以處理的客戶糾紛到她手里,就輕松解決了。哪個同事受了委屈,或者有什么不順心的事,經過小夏的開導,也往往很快就解決了,自己也曾被她勸導過。
然而,這種對對手的認可并沒有減輕小吳的茫然。真正讓小吳迷茫的是,自己下一步該怎樣發展?真的一直做導購員嗎?導購員的工作不是不好,她也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份工作的,兩年的導購經歷,讓她從稚嫩走向成熟。每次的業務排名,她都名列前茅。與同事的相處也十分融洽,領導也經常對其贊賞有加。更重要的是,他能從工作中找到快樂,每當她看到顧客在自己的幫助下,買到自己喜歡的鞋子,一種滿足和自豪便油然而生。
可是,每當思量自己的未來時,小吳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我真的要在這個行業發展下去嗎?我真的要每天都這樣過嗎?對于公司我是不是注定只是一個過客?若是留下,我該朝哪方面發展?……這些問題每天都在困擾著她。
本來,她希望借此次競聘的機會,為自己爭取一個更好的機會,也說服自己不再動搖,堅定地跟著公司一起發展,但失敗的結果一下子澆滅了她的熱情:這次競聘沒成功,以后即便再有機會,自己就一定能成功嗎?如果再失敗怎么辦呢?這次失敗了,是不是說明領導對自己不滿意呢?如果領導不認可自己的工作,那以后自己再怎么努力是否也是枉然呢?一連串的擔憂,把她逼到了一個岔路口:留下還是走人?她感到茫然無助……
管理視角:幫助員工找到方向
事實上,對于企業員工而言,小吳的經歷絕非個例。即便企業管理者能夠保證在每個職位、每次機會面前,每個員工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但畢竟機會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崗位對比龐大的員工隊伍,無疑會讓一些有晉升要求的員工感到失望,而這種失望往往更多地出現在優秀員工身上,因為他們對晉升的期望更高。
作為管理者,如果不能消除員工的這種失望,就會導致員工的工作熱情降低甚至流失。這就需要管理者們幫助員工找到方向,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驅散這種迷茫和困惑。
首先,管理者需要幫助員工設立職業規劃的意識,讓他們懂得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并學會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讓員工進行職業規劃,其實也是幫助員工成長的一種方式。
管理者可以先讓員工自己做職業規劃,畢竟員工自己做出來的規劃更符合他們的期望和向往,這種發自內心的期待往往更具有行動的動力。但員工自己做出的職業規劃不一定完全符合實際,有的員工并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對自己的發展也沒有清新的定位。所以,管理者需要在員工自己做出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上,幫助他們調整和重新規劃。
如今,已有部分鞋企不再滿足于簡單地給員工上上課、開講座,而是建立起“圣誕樹”般的全職業培訓機制,從計件工人開始到車間主管、再到公司管理層,實施科學系統的培訓計劃,使他們獲得個性化成長,有的企業還鼓勵員工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走出去”攻讀本科、碩士,不斷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砝碼。
當然,職業規劃必須得到員工的認同,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將未來的方向強加于人。管理者可以對員工的期望進行引導但不能強制,得到員工深層認同的職業規劃,才能更激起員工行動的動力。
再者,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根據不同的時期和員工的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情況的變化進行調整,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雙贏。正如一位人力資源專家所說:“管理者需要明白這個道理:幫助員工成長,就是幫自己成長,幫企業成長。”當然,這種調整也不需要變化過多,變化過多會導致員工的困惑和失去方向感,職業規劃也就失去了意義。
幫助員工找到方向,主要是幫助員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這對于員工和企業而言都是大有益處的。。(-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來源:鞋世界導刊,作者:雷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