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領域的基礎性變化和代碼開發模式的變革,將引領軟件業走向大規模定制的新時代。
1月16日,SUN公司宣布斥資10億美元并購MySQLAB,這被看作是開源領域的一大勝利。作為開源數據庫軟件市場的標志性偶像之一,在過去10年,MySQL悄無聲息地占領了Google、Facebook、諾基亞、百度和中國移動等巨頭的服務器。在網絡公司中,MySQL軟件約占全球80%的市場份額,而這一領域微軟的份額還不到10%。因此,SUN總裁喬納森·施瓦茨高調表態:“這一并購行動再次肯定了SUN處于全球Web經濟的中心位置!
但從某種意義上講,SUN強調其中心地位,恰恰是擔心被Google邊緣化。這也是許多服務器軟、硬件廠商共同的恐慌。當Google在全球水源、電力和光纖設施良好的地區開動推土機建造占地數十公頃的機房,并試圖將“計算”變得像供水、供電一樣方便和廉價獲取時,這種來自計算領域的底層變革正在動搖軟件產業的根基。
Google推土機
Google的推土機已經率先在比利時啟動,在那里Google要建立一座占地85公頃的數據中心,這只是其建立全球分布式數據中心的一小步而已,其背后醞釀著一個更加宏大的計劃──“云計算”(大規模分布式計算),將難以置信的處理能力通過像PC、手機等終端傳遞給學生、研究人員和企業家。
按照Google的發展速度,到2009年中期,其大型服務器群的規模將達到一個階段性頂峰,它將在這些數據中心布置數百萬臺用普通電腦自制的服務器,提供龐大的計算量能。那時候,分布式服務器規模化集群的優越性將更加明顯,Google將給每一個服務都提供免費版和使用者友好界面,以供低端消費者和高端企業用戶使用,“計算”將成為一個壟斷行業,由Google定價。
為了實現“計算”像供水、供電一樣方便和廉價,Google除了投巨資建造機房和購置服務器外,還必須做好人力資本的儲備,而這主要是對開發者社區的培育工作,以便到達頂峰的計算量能可以源源不斷地吸納高質量代碼,否則就會出現“計算過剩”,那意味著可怕的浪費。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份,在MySQL發布的軟件開發路線圖(至2009年)中,便包括了Google向MySQL捐贈代碼的框架,這表明Google已經意識到必須向MySQL開發者社區進行投資,正如IBM和微軟以向Linux開發者社區開放資源的方式投資一樣。通過捐贈代碼,下一個版本的MySQL將在某種意義上成為Google版的MySQL。
目前,華盛頓大學、卡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都已經加入了Google和IBM聯手打造的云計算計劃,這些學校也接受了兩巨頭捐贈的數百臺定制電腦和服務器。兩巨頭表示,此舉旨在降低分布式計算的研究費用,從而使科研組織和學生們可以更容易地投身到這一新興計算領域中。下一代開發者──那些大學里的在校生將習慣于在運行著MySQL的大規模分布式服務器群上開發Web應用。
Google正在通過各種手段培育軟件平臺移植到Web上之后的代碼創造土壤──開發者平臺。這需要Google放慢推土機的步伐,開始精耕細作,找到新的開發者模式。在這方面,好消息和壞消息都開始出現。
好消息是確實出現了這樣一種開發者模式,可以鼓勵代碼的生產,極大豐富基于Web的應用;壞消息是嘗試這種模式初顯成效的不是Google,而且其對手微軟投資的Facebook。
開發者平臺的“塌陷”
鮑爾默在談到微軟花2.4億美元購買Facebook1.6%的股權時不忘諷刺對手Google,“Google成為過去了,Facebook才是未來!”當然,鮑爾默顯然不會用簡單的社交網絡的觀點來看Facebook,后者正在成長為令微軟心儀的平臺。
去年5月24日,Facebook宣布F8計劃,開放API(應用程序端口)供全球開發者開發基于其Web平臺的應用,當時Facebook的注冊用戶還不足3000萬,但是只要千分之一用戶參與這個計劃,就相當于一個“小微軟”的工程師隊伍,雖然這些開發者大多數為業余編程愛好者,而且是松散聯系,無法和微軟的開發團隊相比。但是之后發生的事實卻令人驚訝,F8計劃推出8個月以來,應用程序極大豐富,達到8000個以上,注冊用戶在去年11月份超過5000萬,每日新增用戶數25萬。
Facebook上的應用程序的安裝情況已經明顯地呈現出一個“長尾”形態。最高產的Facebook應用供應商Slide已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投資。來自O'ReillyResearch的統計報告中包含了5000個Facebook應用,統計顯示一些熱門應用有幾千萬次安裝和數百萬的活躍用戶,但是87%的使用只集中在84個應用上,只有45個應用擁有超過10萬的活躍用戶。
Facebook的開發者“長尾”曲線,顯示了代碼世界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塌陷”趨勢,由于開發成本的降低,代碼生產的門檻出現了“下移”。
今天,在世界各地你都能找到Linux開發小團隊,Python語言開發者社區等,它們提供了大量免費、好用和兼容性強的工具、語言和現成的開發模塊,Google和IBM的“云計算”提供了價格低廉的“計算”,編程開發的成本大大降低,加上互聯網成為社區型協作的新溝通方式,開發變得簡單而快捷。代碼生產的產銷合一者(Prosumer)開始出現,代碼UGC時代到來了。無數邊緣的中小開發者可以更低成本,甚至免費的提供更優質的代碼,隨著大量用戶更加特殊和個性化的需求被這些中小開發者滿足,后者將可能逐漸變成專業領域的中心。
微軟公司解決了軟件的“大規模生產”問題,數萬人開發Vista達到了大規模生產式開發模式的極致,而龐大的分布式數據中心搭建的“云計算”和蓬勃發展的全球開發者社區實際上已經為“大規模生產”的下一步“大規模定制”提供了基礎。
通過后臺的“云計算”和Web平臺完全可以實現這種代碼的大規模定制!霸朴嬎恪贝笠幠<傻姆⻊掌魅嚎梢詫崿F對數據更低成本的管理和維護,向用戶收取的費用必然大幅下降,開發者模式提供了極大豐富的應用,而不是以往供應商準備的有限幾個功能組件,Facebook式的Web操作平臺,可以實現應用程序的隨需安裝和卸載。
DotCom公司的Office基因
當然,DotCom公司進入IBM、微軟和Oracle等統治幾十年的企業級市場肯定障礙重重,但是,當微軟批評Google的軟件多是Beta版,不夠“Office”時,Google企業部門的總經理格羅伍德卻說:“的確,在過去3040年里,企業級和消費市場存在巨大的技術鴻溝,但這些已成為歷史,一去不返!
回顧微軟的歷史,微軟的企業級軟件之所以能夠進入原來IBM統治的市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安裝了Windows系統的個人電腦開始被企業大規模使用。未來,那些每天一打開電腦就上網使用Google、登錄Facebook的人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企業工作,敲開經理辦公室門的人也很可能就變了。格羅伍德相信,DotCom公司完全可以培育出“Office”基因。事實上,企業用戶逐漸向基于Web架構轉變的趨勢正愈發明顯。
計世資訊的研究圖表顯示,在衡量未來軟件運營商的競爭力方面,網絡公司,在網絡開發和應用經驗、創新力等方面得分極高。未來Google的“DotCom+VNO”,即互聯網公司和虛擬網絡運營商相結合的模式必將成為軟件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代碼的快速開發和應用,分布式數據中心解決的是代碼運行后臺和用戶接入的虛擬網絡問題。開發、后臺和渠道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只是不斷優化產品,使之更“Office”,更適合企業,這是時間和經驗問題。
在同樣的趨勢下,傳統客戶端軟件和基于網絡平臺把軟件作為服務銷售的SalesForce、Netsuite等公司都面臨自己的問題,前者是轉型難題,后者是作為專業應用如何應對平臺級DotCom公司的崛起。
復制美國Salesforce公司模式的800APP(八百客)軟件技術公司是國內最早將軟件作為服務銷售的公司之一。隨著企業對IT成本的重視,八百客的模式越來越獲得認可,2007年其銷售業績比2006年增長92%。當美國的Salesforce緊盯著Google、Facebook等廠商的動作,甚至在Facebook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時,國內的市場還在溫和的增長之中,雖然已經有幾家公司銷售在線企業級服務,但八百客的副總王光日表示,市場還處于大范圍未開發階段,競爭不是很激烈。
軟件廠商在考慮如何放心進入Web經濟的同時,不該忽略Dotcom平臺公司反向切入軟件行業的力量。國內明顯接近DotCom平臺級公司的典型就是騰訊,它以IM工具切入,現在做成平臺級軟件群,可以隨需添加各種創新應用,誰能保證騰訊沒有企業級的野心?百度也在進軍電子商務,當籠絡的商戶到達一定數量,像阿里巴巴推出阿里軟件一樣,百度可能比阿里巴巴更有優勢。
在底層計算領域和開發者平臺層面正在發生的雙重變革,正在顛覆傳統軟件業的商業規則,而抓住這兩個“命門”的公司正在抓住未來。(來源:《IT經理世界》)



